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民国基督徒张亦镜思想研究
0.00     定价 ¥ 12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8808410
  • 作      者:
    范大明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范大明,男,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ZJ027),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史林》等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1部。
展开
精彩书摘
  《民国基督徒张亦镜思想研究》:
  晚清时期,佛教开始衰败,特别是太平天国革命和清末庙产兴学运动对佛教的沉重打击,在中国兴盛发展了近两千年的佛教已到了濒临衰亡的境地。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传教士甚至认为“佛教已变得徒具形式,衰败得无可救药,根本不会对基督教的传播构成威胁”。由于有此前设,大部分中国基督徒与传教士一样对佛教采取批评和贬斥的态度。
  但是,随着清末杨文会以南京为基地所开展的佛教复兴运动,特别是进人民国以后,以太虚和欧阳竞无等新一代佛门僧俗继承并发展清末杨文会所开辟的佛教复兴之路向,使中国佛教复兴运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信奉佛教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原本信仰基督教的人士也转信佛教。这促使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重新检讨思考与佛教的关系。
  在近现代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中,较早意识到佛教对基督教的挑战,并自觉地从佛教的中国化历史中寻找可以成为基督教中国本土化之借鉴的,王治心可算是先驱者之一。他在《基督徒之佛学研究》中撰写道:“不研究佛学,不足以传道。”王治心提倡基督徒研究佛学,“并不是要从佛教里寻找什么来弥补基督教的缺陷,乃是用来做传道的工具”。他特别强调:“今日基督教的劲敌,不是明枪交战的科学,乃是同是宗教的佛学,况且在它的骨子里,又是无神派,我们若没有彻底的研究,怎能对付它呢?”当然,研究佛教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寻求基督教本色化的方法。“不观夫佛教乎?自汉代输人中国,便能与中国固有的文化思想调和,而吸收中国文化思想的滋养,结成了中国特产的佛教果,大非印度所有的本来面目了。”在当时,许多基督徒知识分子认为,基督教要在中国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像佛教那样与中国文化思想相融合,使基督教成为“中国基督教”,而不是使中国成为“基督教中国”,在这种基督教本色化思潮的影响下,其中一些基督教知识分子积极主张与佛教对话,走佛化基督教的本色化道路。
  主张佛化基督教的代表人物有传教士艾香德和中国基督徒张纯一。艾香德在南京创办基督教丛林——景风山,采用佛教中的一些方式运用于基督教的崇拜活动中,使佛教徒在学道的活动中,就有如在佛教寺院中一样,从而方便引导他们成为基督教徒。张纯一早在民国初年已经提出“佛化基督教”的主张,试图以大乘佛学和《新约圣经》阐释基督教的福音和教义,认为真基督教无异于佛教,不了解佛教决不能了解真基督教之奥妙。对于艾香德和张纯一等人这种佛教化宣道工作及理念,得到了很多基督徒特别是自由派基督徒的肯定,朱友渔在评述20年代的中国宗教之趋势时,写道:“佛教中的表证和名称,很有宗教上的价值,我们在寻求适应的方法之时,应当利用他们的。”
  在20年代基督教本土化运动兴起之时,虽然大多数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都比较着力于基督教在形式上的佛教化。但是也遭到当时不少中国基督教徒的反对。《真光》杂志就发表一篇由崔爱光写的文章,该文这样批评:“有等血气用事之人,操之过及,见我国社会通行佛教,意欲在教会内仿效佛教仪式,强名之为中国化,以期教会勃兴,可谓大惑不解者矣。”
  民国初年,随着佛教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基督教本色化的运动广泛展开,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积极关注佛教,进行了耶佛对话,有些基督徒主张用佛教的方式来传道,主张佛化基督教,而也有一些基督徒反对基督教与佛教的融合。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学术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时代、生平与著作
第一节 基督教与巨变的近代中国
第二节 人生三部曲
第三节 著作
小结

第三章 批判:寻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上)
第一节 耶稣与孔子:耶儒关系
第二节 上帝与祖先:基督徒与祭祖的关系
第三节 福音与观音:耶佛关系
小结

第四章 欣赏:寻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下)
第一节 耶稣与老子:耶道关系
第二节 耶稣与墨子:耶墨关系
小结

第五章 反对国教:在尊孔运动中的回应
第一节 尊孔运动:“中华民国宪法史上教争之发轫也
第二节 历史传统与信教自由:对孔教会的回应
第三节 “不识”孔学与民主制:对尊孔命令的回应
小结

第六章 新思潮:从基督教“偷出来的
第一节 民主:来源于争自由之教会
第二节 白话文:教会之先觉
小结

第七章 爱国与基督化:在非基督教运动中的回应
第一节 非基督教运动
第二节 勾结乎、有毒乎?——基督教与资本主义
第三节 勾结乎、有罪乎?——基督教与帝国主义
第四节 “教会中华人”收回教育权
第五节 本色教会思想
小结

总结 草根情怀
参考文献
附录 张亦镜生平年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