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0.00     定价 ¥ 62.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1317511
  • 作      者:
    秦直道
  • 出 版 社 :
    太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的内容,从小的方面说反映的是个人的心灵史、家族的生活史,从大的方面说表现的则是时代的变奏曲、人生的哀叹调。 小说中的祖父祖母、六外公六外婆,以及献力叔叔、朵川二婶、独承舅舅、寒笑姨,还有关学良、易长空、高心和张虎等人物,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或者说都具有作者所熟悉的亲人或乡亲们的影子。他想通过文学的真实,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他们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生老病死。 总而言之,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个人近四十年的生存生活生命经验都包含其中了。它是他和许多亲人们乡亲们存在过的一种证明。
展开
作者简介
秦直道。本名陈红星,生于古豳地之非书香世家。先父慈母皆负日躬耕之农人。幼受慈母之影响。性本悲天悯人,又继先父之为人,立世忠厚老实。此两者。虽非谋生于今世之利器,然乃培植文学创作之良因矣!曾号日“向天歌”。因感人生之苦,向天而抒。以获天之怜念。后易之日“秦直道”,以表身自所养。以念心自所育。且抒人间正道沧桑之意。自祖父徂我辈,皆身存社会底层,心历人间悲苦。身近不惑之年。虽不似先父有死里逃生之险。却也亲历生死之悲欢,旁观人情之冷暖。深感生存之不易,生活之不幸,生命之不测。向慕先哲之名山事业,久成心中所藏之夙愿。累月经年。终结为此集。以慰双亲故土之养育。以追生存生活生命之迹痕也!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大早,在一声声的鸡鸣声中,西祥庄人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远处,太阳一步步升起来了,渐渐露出了红彤彤的笑脸。此刻,天空和大地都在肃穆中迎接着新一天的到来。
从睡梦中醒来的人们,又开始了新的劳碌。男人们拿起扫帚打扫着大门内外,女人们在收拾清整了住处后,走进了厨房,燃起了一天的第一缕炊烟。窑背烟囱上飘出的那一缕缕灰白的炊烟在天空袅袅上升,最后所有的炊烟都连接起来了,似乎要去向天空的白云倾诉西祥庄人家的光景。远处,不时传来一阵阵狗吠鸡鸣声。
祖父很早就起来了,然后在院子里生着了他的黄泥小火炉,熬上一壶酽茶。茶熬好后,倒进一只瓷杯里,坐在窑洞前的门槛上,一边吹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一边望着升起的太阳。茶很浓,它和被火烧得已经变黑的杯子几乎是同一种颜色。楚默然起来后,就跑到祖父跟前去了,爷孙俩坐在那条已经被磨得残破不堪的门槛上,望着不断升高的太阳。这时,太阳笑眯眯地看着西祥庄的一切,也看着一脸懵懂的楚默然。祖父喝了一口茶,抬起头来看了看天空,又看了看楚默然说:“早上凉,快回去把衣裳穿上。”楚默然则说:“爷爷,我不冷。”
在夏日晴好的日子里,楚默然和祖父都是如此开始一天的生活,直到母亲喊他洗脸吃饭。在这个时候,楚默然才知道了祖父人生里的一点一滴。
祖父的老家在陕南栗乡,一个生产板栗和核桃的小山村。然而,那儿的土地物产却不养人。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家里几亩薄田难以养活十几张嘴。作为长子的祖父只好在十六岁的时候含泪辞别亲人外出自谋生路了。
那一天傍晚,当祖父拖着饥饿而又赢弱的身子走到频婆街时,街边一个系着长布围裙的理发匠看着他有气无力的样子,关切地问了一些他的情况后,就领着他去街上一家叫“三水饴铬”的小饭馆吃饭。饭桌上,又累又饿的祖父一下子吃了三碗饴铬。
“小兄弟,你晚上住哪儿啊?”理发匠关切地问。
“大哥,我也不知道。”祖父不好意思地说。
“那这样,你就跟着我去住吧!”理发匠最后说。
祖父跟着理发匠来到了他的家里。理发匠的家,是频婆街南边西沟旁一孔破烂的窑洞。窑洞的对面是一条大沟,沟对面是覆盖着白雪的塬畔,上面长着远远看去像指头一样粗细的树。进到窑里,靠门窗的地方有一个土炕。炕上铺着一张已经发黄的苇席,苇席上面的毛毡上铺着棕色老虎图案的床单,炕旮旯堆着一床被子,上面放着一个被枕得十分油腻的枕头。这时,祖父缓过神来了。他坐在炕边朝窑里不停地打量着,理发匠去外面捡了一笼硬柴,准备烧炕。
炕烧热了,窑里一下变得有了热气。理发匠让祖父一起上炕来坐着说话。当祖父将双脚从那双早已破烂不堪的棉鞋里抽出来时,才发现他的脚已经冻僵了!此刻,他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感激地说:“大哥,谢谢您了!您的救命之恩我终生难忘!”
理发匠一边抽着烟,一边问:“小兄弟,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大哥,我在你们这儿举目无亲,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祖父说。
“唉!现在这么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干什么都不容易啊!”理发匠停下了吧嗒吧嗒抽着的烟说。
“大哥,这儿只有你一个人?你是豳邑县人吗?”祖父转换了一个话题问。
“小兄弟,我的老家在西府的凤鸣县,因为家里弟兄太多,娶不起媳妇,就一个人出来了。”理发匠说。
“大哥,看来我们是同病相怜啊!”祖父说。
“唉,现在这年头,有几个人过得顺心呢?!”理发匠在窗台上的一个烟灰缸里磕了磕烟灰说。
接着,俩人之间一阵沉默。
过了一会儿,祖父终于鼓起勇气对理发匠说:“大哥,你看我能不能留下来给你当徒弟?”
这时,理发匠沉默了。
又过了一会儿,理发匠说:“小兄弟,不是我不想收你,只是理发这个行当有几个人能够看得起呢?!剃头的、唱戏的、呜里哇啦送葬的,都是些让人瞧不起的行当!”
“大哥,我现在就是想谋生活下去,哪还顾得上想这些!”祖父说。
“是啊!可不是人人都能像你这么想。这样吧,小兄弟,既然你能看得起我干的这个行当,那你就留下来吧!”理发匠说。 “谢谢大哥!大哥,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再生父母。”说着,祖父扑通一声,跪在了理发匠的面前。
“使不得!使不得!快起来!快起来!”理发匠把祖父拉了起来,“小兄弟,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
P1-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