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海关拾贝:海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0.00     定价 ¥ 6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6322548
  • 出 版 社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梁金成,1963年生,广东高要人。1980年参加工作,党校研究牛学历,法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同等学力。长期在广东分署和海关总署任职,现为一级巡视员(正厅局级)、一级关务监督。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海关总署教编委委员和专家组组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中国海关学会理事、广州分会常务理事、分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海关总署兼职教师,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上海海关学院客座教授。
  长期参与海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多有获奖。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组织出版有《海关通关实务全书》《广东省志·海关志》《入世5年广东对外贸易监测报告》《数字见证发展》《广东海关志(1979-2008)》《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全编》《中国海关博物馆》《海关档案工作规范》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海关拾贝:海关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一)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中派出机构的主要类型
  派出治理古已有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每郡设置的“监”,即是当时的中央派出机构。随后,派出治理五花八门,演变不断。如今,我国政府的派出治理更多的是适应现代政府分散化治理的需要。根据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来看,政府及其部门的管理要有一个适当的宽度。我国之所以要设立各类派出机构,是因为政府或部门管理区域大、布点分散、难于管理,往往很难面面俱到,必须让渡部分行政权力给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进行管理,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行政派出治理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
  目前,我国政府的派出管理机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根据派出机构的职责任务不同,派出机构的类型主要有“领导型”“监督型”“管理型”以及“沟通型”等。所谓“领导型”,是为了加强对某一地区、行业等的各项工作的领导而授权成立的领导机构。此类型派出机构在党的体系中比较多,已深深“扎根”于我党的政治实践之中。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设立的鄂豫皖分局等派出机构,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华北局等中央地方局,以及现有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等,在强化执政党领导、优化党内生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谓“监督型”则是出于对某地区、某单位的工作检查和监督目的而设立。纪委系统的纪检组就是这类派出机构的典型代表。海关系统的派出机构中,此前天津和上海特派办就属于“监督型”派出机构,广东分署也具有此类特性。“管理型”是指上级为了实现对某一行政事务或特定区域内行政事务的管理而设立的分支机构。此类派出机构更多是政府部门为了加强行业管理或部门监管而设立的,包含中央政府部委行署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各类派出机构。中央政府部委行署“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是国务院加强对地方管理和统辖的重要手段,一般运用在宏观调控和行政执法领域”。③1980年,国务院在广东设立广东分署就属于此类。此外,“沟通型”是上级单位出于沟通协调的目的而设立的派生性组织,“驻京办”等办事处是此类典型。
  根据不同的思路和维度,派出机构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国家治理实践的复杂性,同一个派出机构可能兼属不同的类型。如广东分署就兼有监督型和管理型的属性。通过运用现实资料来分析其异同,有利于深化认识派出机构的特点和规律。
  (二)派出机构在国家治理中的独特功能优势
  在中国丰富的治理实践中,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长久且广泛地存在,在中国政治体制以及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且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作为一项独特的制度工具,派出机构在价值属性上展现出“两栖性”特征。一方面体现了强化中央权威的“集中性”功能逻辑,充当了中央或上级的监督调控机构,成为增强国家能力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展现出促进管理灵活化的“分散性”功能逻辑,成为增强地方政府管理便利性与有效性的“理想”工具。
  派出机构的设立与运行,使上级机关能够构建一种相对独立的信息传输和监督渠道,有利于上级克服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力等难题。派出机构由于奉行“谁派出、对谁负责”的运行原则,能够自上而下地形成一种特殊的“条条”关系,从而使上级具备自己专属的信息“搜集器”和信息传输渠道,进而避免信息过滤现象,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下级或地方的实际状态以及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指示的情况,防止下级发生“越轨”及“偏离”过大问题,以便进行适时“纠偏”,从而维护整个政府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
  由于不是基本性、正式性的组织机构,“派出机构”的设立与撤销既不需要通过复杂的程序规则,也不影响既有的政府行政层级,使得派出机构自身具有相对灵活性。将管理权下放到派出机构,会更贴近当地信息来源,因此,也使得政府管理体制能够更迅速地应对环境的某些变化,尤其是能够强化快速变革时期的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作为一种衍生性的组织设计,派出机构通过有机“嵌入”正式的科层组织架构,拓展了政府管理形式,延伸了政府管理的有效幅度,在一定意义上充当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变量”和弹性要素,成为改善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增强政府管理分散化和有效性的组织工具。
  ……
展开
目录
(一)论文五十篇
2020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海关建设中的派出治理研究:以广东分署为例
2019年
关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海关的几点认识
2018年
不忘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几点思考
2017年
海关理论研究与文稿写作有关问题的思考
2016年
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感
2015年
英国海关改革对我国海关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2014年
关于对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几点认识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
2013年
关于“五型”海关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2年
关于新时期海关管理“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认识
2011年
1.努力建设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海关
——对2011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精神的几点认识
2.浅析“四好”总体要求的重要意义及其实现路径
2010年
1.理清思路把握主线尽早启动新的海关发展战略研究
2.发挥“区位”优势,促进科学发展
——从海关管理视角看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3.从风险管理到风险式管理:海关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性选择
——兼对风险式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2009年
关于海关支持《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几点思考
2008年
1.从整体性治理模式视角看新形势下海关大监管体系的构建及其路径
2.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推动广东外经贸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
1.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海关发展之路
——兼浅谈对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几点体会
2.“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构建和谐海关的借鉴意义
3.关于协调推进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有关问题的思考
2006年
关于对充实和完善我国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问题的若干哲学思考
2005年
1.欧盟海关管理一体化对我国海关通关改革的启示
2.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区域海关合作的理论逻辑及其实践意义
3.推进海关业务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和促进广东外经贸大发展
2004年
从海关执法腐败的病理分析,论海关反腐倡廉机制的构建及其内容
——“五年回顾教育”对海关反腐败工作的思忖
2003年
1.论海关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核及其目标取向
2.浅论现代海关制度下海关与企业的博弈关系
2002年
1.论“入世”后我国关税保护政策的适度运用
2.新经济呼唤新方针
——浅论新经济下的海关工作新方针
3.浅谈“人世”后我国进出口和海关管理有关问题
……
(二)杂谈十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