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求异思维的自我训练
创新思维训练并不难,关键是要通过练习而形成一种崭新的思维习惯,以至于遇到问题时,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这些问题,训练伊始,可以从身边的工作生活开始,或者看到什么事我都可以想一想,难道只能这样吗?还能做哪些改变呢!
在进行训练的时候,采用看到什么就拿什么提问,遇到什么提问,就拿什么问题说事的办法,每天都要做练习,同时也做记录,先不管问过之后的新想法是否有价值,先让思维形成一种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怎样才能训练求异思维能力呢?可以这样考虑,就是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考虑难道这个事情真的会是这样吗?有没有用其他的方法处理呢?通过假设猜想、求异。这种思维一旦形成习惯,对思维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有的发明创造和创新实际上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实际上是不需要逻辑的,但它是创新的火种和出发点,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力,所以采用什么办法来训练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想象,就是按照自己创新的目标在头脑中塑造这个目标的过程,这个思维过程多是想象。想象往往伴随生动的图像,因为想象是创新者对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特征和信息进行再次加工,形成图像的一种过程。
想象思维一般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它又往往高于现实生活,高于客观实践,它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一种反映、提炼、升华和概括,它不属于单纯的、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它属于经过提炼之后而进入一种理性的认识阶段。
想象又可分为有目的的想象和没有目的的想象,也就是说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有目的的想象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自我控制的思维活动。例如,在产品开发技术改进过程中,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就属于随意想象。随意想象就是偶尔间遇到了一些问题,偶尔遇到的一些现象,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时候激发的想象就是随意想象。比如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的时候,他突发奇想,也就是说从这个故事中,牛顿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没有目的的想象,也就是说不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一种无目的的、无计划的、不受人控制的思维活动。一般来说,那些想入非非的幻想和梦想都是不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不是以想象为目的,不受主观意志约束的活动,但对创新来说并非毫无用处,这种想象比随意想象更加自由活跃,由于不受思维框架的限制,往往能超越现实,在看似荒诞的思维驰骋中,使久惑不解的问题豁然开朗,从而成为创新的垫脚石。那么如何进行想象的自我训练呢?假设一个场景,针对这个场景的人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达到异想天开?比如说日常中所使用的手机、计算机、照相机、汽车等一些实际能看到的一些事物,将来能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未来这种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个大胆的想象,来激发想象思维的训练。再比如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来大学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的,那么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二)扩散思维的自我训练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怎样去做自我训练?可以提前做这样一个练习,比如说所见到的麦子,它是一种农产品,那么用麦子可以制作什么样的食品。列举出麦子能制作的食品的种类,越多证明扩展思维的能力就越强。所谓的扩展思维,是从一个集中的点向四周扩散的一种思维方式,也称为发散思维。扩散思维在整个思维的过程中是不受任何约束的,也就是说在思维的过程中它们范围是比较宽的、方向是多方向的,能够在思维的过程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多的途径。如果用扩散思维的方式用于创新,那么就是针对创新能力的扩展、扩散思维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扩散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高低。集中思维实际上是在扩展思维的基础之上,把所获取的一些信息,重新进行归纳,重新进行整理,重新进行组织,然后,往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案集中引导。通过这种集中思维的方式,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在训练扩散思维的时候,比如说使用一种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在哪些方面使用,能够以多种怎样的方式进行使用,想象的越多,证明扩散思维的能力就越强。比如说手机,手机的用途有哪些方面,考虑得越多,思维就越扩展,思维就越强,再比如说平常听到的铃声,那么铃声有多少功能呢?铃声的功能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它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呢?可以围绕这个展开想象来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扩散思维。那么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呢,也就是说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先使用扩散思维,找来想象出能有多种方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获取这个信息的基础之上,各个解决办法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好最佳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对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同时进行了训练。
(三)联想思维的自我训练
联想就是指从一种事物想到另外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可以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想,也可以是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自行想象形象之间的联想。看到地上潮湿的时候,可以想象到下雨、多云;看到树动的时候,可以联想到刮风。联想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在观察两个事物的时候,它们之间要么有直接的联系,要么有间接的联系,所以就给联想思维提供了一个依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