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与实务》:
3.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活动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其本质目标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所谓“全面”,是指全面履行“行为责任”与“报告责任”的各项内容;所谓“有效”,是指每一项责任都必须得到切实履行,都要真正符合要求。
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需要在明确审计总目标、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
“行为责任”包括:保全责任、遵纪守法责任、节约责任、效率责任、效果责任、社会责任、控制责任等。
“报告责任”包括:设计能反映行为责任内容的完整的报告体系,即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按特定要求编制报告,以说明行为责任的履行状况。报告责任的主要内容就是按公允性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现行的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只有财务会计报告一类,由于它仅反映了保全责任的财务情况,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对责任的报告显得过于狭窄。
(1)审计的一般目标,即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真实性。审计的首要目标是评价被审计方提供的反映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查明这些资料是否如实地、恰当地反映被审方财务收支及其结果以及经济活动的真相,尽可能地防止错误和舞弊发生。
2)完整性。完整性的审计目标是确定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例如企业实际发生的销售交易,但没有在明细账和总账中予以记录,则违反了该目标。
3)准确性。准确性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否按正确、真实的金额反映出来,例如企业在销售交易中发出的商品数量与账上不符,则违反了该目标。
4)截止。截止的审计目标是指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例如,有的企业故意将本期确认的收入推迟到下期记录或将下期实现的收入提前记入本期入账,则违反了该目标。
5)分类。分类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例如将现销记为赊销,就是交易分类错误。
(2)审计的具体目标,即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本目标是为了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例如企业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列入实际并不存在的应收账款,就违反了该目标。
2)权利和义务。本目标是为了确认资产和负债归属于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将他人寄存的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就违反了权利目标;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记入账内,则违反了义务目标。
3)完整性。本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己记录,例如存在某客户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账中却没有记录,违反了该分类目标。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4.审计假设
审计假设是对有关审计事物产生、发展与存在的一些尚未确定或无法正面论证的前提条件,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或认定。
(1)责任关系假设。认定各种受托经济责任的确认与解除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定,充当第三方的就是审计人,他所实施的行为活动就是审计活动。因此,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基本前提。
(2)正当怀疑假设。由于没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信任受托人的责任履行过程是全面有效的,同样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信任受托人提供的说明其责任履行状况的经济信息都是真实公允和可信的,因而必须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及其表达信息的可信性进行审计。因此,这一假设揭示了审计活动得以产生的直接原因,为审计工作明确了目标,提供了依据。
(3)可确认假设。可确认假设是假定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可以通过收集和评价相关证据、验证相关信息而得到确认。这一假设是审计准则理论、审计程序理论与审计证据理论的基础。
(4)独立性假设。独立性假设是假设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始终能够保持其地位、精神、操作及伦理上的独立,并有能力排除各种各种的干扰与约束,进行独立审计。该项假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审计的本质特征,使之区别于其他检查活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有效性假设。有效性假设是假设审计人员与管理部门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利害冲突,即使有时存在,也可以避免或不至于妨碍审计行为的有效实施。
总之,责任关系假设确立了审计存在的前提,正当怀疑假设解释了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可确认假设提供了实施各种审计的基本依据,独立性假设确立了审计的本质特征,而有效性假设则是实施有效审计的坚强后盾。五项假设相互联系,结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审计推理论证的前提条件。
5.审计信息质量要求
没有符合特定质量要求的审计信息,审计控制的目标显然就难以实现。审计信息要求是指审计信息能够得以发挥作用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信性、真实性、相关性、有效性、公正性和可理解性等。
(1)审计信息的可信性。审计信息的可信性是指审计信息应该而且必须完全可以信赖,充分可靠。这是审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
(2)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审计信息必须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实际情况予以真实客观系统的描述与反映,不得夸大、缩小、变异或修饰,要能反映出经济活动过程最本质的特征与变化。
(3)审计信息的相关性。审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审计信息必须与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及使用者信息相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