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医学文献检索实践
0.00     定价 ¥ 56.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44753
  • 作      者:
    张雪艳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一章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随着多媒体与网络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信息获取加工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也极大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以及沟通和生活方式。信息时代下,信息素养己成为信息 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成为评价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如何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判断信息真伪,有效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己成为当前大学生素质修 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人们投身社会的先决条件,是构成人们终身学习的基 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
  第一节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素养成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教育部印发《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各地高校深化创新 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生 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一定的信息素养为基础,信息素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着眼于 人的学习和转化技能的提升,不仅强调学习(获取和吸收),还注重转化(分析和利用),从而创造 新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一、信息素养概念
  (一)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信息(information )
  (1)概念: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中,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信息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究竟何为信息?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多种,而这些定义都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信息的某些特征和性质。
  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专家维纳认为信息 就是人与外界互相作用过程中相互交换的内容和名称。我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术语》(GB/T4894—2009)定义“信息”为: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
  基于对以上信息的不同概念的理解,我们将信息的定义概括为: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及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间的相互作用、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认识后的再现。
  (2)信息的特征:从信息的内容及存在形式看,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信息的根源是物质世界,信息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和描述,信息客观性是信 息所反映的内容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属性。
  2)普遍性: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思维活动,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传递性:指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递。信息从客观存在到被人类认知,是通过时间上的传递性,即信息的可存储性,以及空间上的传递性,即信息的可扩散性实现的。
  4)载体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形式,同一个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形式。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纸张、光盘、胶片等。
  5)时效性:信息反映出来的是特定时刻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客观的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如果不能及时地使用信息,那么信息的价值就无法体现。
  6)共享性: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并且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减少,而是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信息的价值。与此同时,这种信息的共享性是相对的, 如商业情报、专利信息等,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独占性。
  7)积累性:人类社会处于变化发展中,后人在前人创造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这个过程就是人类的知识性信息不断累积、延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
  2.知识(knowledge)
  (1)概念: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于物质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是人类重新组合形成的序列化、系统化信息的集合。知识来源于信息,是被人们理解、认识,从而对信息感知、获取、选择、处理、加工等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说知识是一种信息,但不能说 信息就是知识。
  (2)知识的类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定义,将人类现有的知识分为以下四大类。①Know What (知道是什么),对象性知识,即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②Know Why (知道为什么),价值性知识,即关于自然原 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③Know How (知道怎么做),技术性知识,即关于技能或能力方面的知识; ④Know Who (知道谁有知识),主题性知识,即关于到哪里寻求知识的知识。
  3.情报(intelligence)
  (1)概念:情报是经过选择、加工、分析、整理等过程传递给用户,并能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有价值的知识或信息。按应用范围分类,可分为科学情报、军事情报、经济情报、政治情报等。
  (2)情报的特征:知识性、传递性、价值性、秘密性和时效性是情报的主要特征。
  4.文献(literature)
  (1)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第1部分:总则》(GB/T3792.1—2009)将文献定义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由4个基本要素构成:①内容上的知识或信息;②记录知识的手段,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③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如竹简、纸张、光盘等,知识只有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呈现出来;④记录,是把知识、信息以一定的手段记录在一 定载体上的动态过程,是联系知识与载体的手段。
  (2)文献的类型:按照出版类型不同,分为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按照加工层次不同,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 次文献、三次文献。按照文献载体形式不同,分为印刷型、电子型、缩微型、声像型。
  5.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的关系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知识是被人类系 统优化后的信息集合,是信息中*有价值的部分。情报是用来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 文献是信息、知识、情报的具体呈现,是信息、知识、情报被传递、吸收和利用的主要途径。
  (二)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早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在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NCLIS)提交的报告中率先提出的。保罗 泽考斯基将其解释为是利用大量的 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这一概念提出后,各国研究机构就如何提高信息素 养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研究。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对信息素养提出明确的定义,即具备信息素养应该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查找、评价和有 效地利用需要的信息。
  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资助召开了国际信息素养专家会议,来自世界7大洲23个国家的40位代表对信息素养展开了激烈讨论,并发表了以“走向具有信息素养的社会”为主题的《布拉格宣言》。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2015年2月5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ACRL)理事会正式批准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对信息素养进行了新的界定。该定义突 破了传统意义的信息范畴,指出信息素养是指包括对信息的反思性发现,对信息如何产生和评价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习团体的一组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的概念自产生以来,人们就分别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纵观学术界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可以把其定义归结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及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可以说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创造性地利用所需要信息。
  (三)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的灵魂,是信息在人脑中的反应,反映了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态度和一定的需求。通常来讲,信息意识就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能 够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知识是信息素质的基础,是信息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性知识。从狭义上讲,信息知识包括信息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从广义上讲,信息知识还应包括传统的文化知识和外语水平。信息知识作为信息素质不可或缺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
  3.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核心组成能力,是人们发现、获取、处理、利用、交流、创造信息的能力。简而言之,信息能力就是指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信息的查找获取、加 工整理、分析评价等方面。
  4.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的准则,通过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标准,可达到规范自身行为的目的。信息道德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
  二、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一)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
  1.国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信息技能、独立学习、社会责任三个方面的9条标准和29项指标。
  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冬季会议上,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标准委员会评议并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该标准包含5项标准和22项具体的执行指标,较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要求,其5项标准为:①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②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③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将选取的信息融入其知识基础和价值体系中;④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无论是个人还是作为小组成员, 都能有效利用信息达到特定目的;⑤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信息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在信息获取和利用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
  继美国信息素养标准之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质研究所和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委员会出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和实践》C4astra/ian and New Zeal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 principles, standards and practice),这一标准蕴含 了很多新思想和理念,主要表 现在扩大信息素质标准适用范围、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课程体系、信息的评价应充分考虑文献检索过程、强调合法和规范使用信息、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等8个方面。
  许多国家和地区己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相关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其核心基本围绕: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是能够识别何时需要信息,知道在何处查找,并能分析评估信息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2.我国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我国学者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了多种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1
第一节 信息素养 1
第二节 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 6
第三节 学术规范与学术不端行为 8
第二章 医学文献的特点及检索基础 13
第一节 医学文献的特点及类型 13
第二节 文献检索的语言、途径、技术与步骤 15
第三节 检索结果的评价 20
第三章 常用全文数据库的检索 23
第一节 常用中文全文数据库 23
第二节 常用外文全文数据库 41
第四章 常用文摘型数据库的检索 64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64
第二节 PubMed检索系统 73
第三节 Embase 80
第四节 其他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 89
第五章 常用引文数据库的检索 96
第一节 引文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 96
第二节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97
第三节 Web of ScienceTM 平台 105
第四节 引文相关分析评价工具 117
第五节 其他引文数据库平台 131
第六章 特种文献资源的检索 142
第一节 学位论文检索 142
第二节 会议文献检索 149
第三节 专利文献的检索 151
第四节 标准文献的检索 159
第五节 其他特种文献的检索 162
第七章 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 166
第一节 网络信息资源与搜索引擎 166
第二节 常用基础医学信息资源检索 172
第三节 常用临床医学信息资源检索 178
第四节 网络免费资源检索 184
第八章 医学文献检索的应用 188
第一节 常用医学文献管理软件 188
第二节 医学文献检索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194
第三节 医学文献检索在项目申报中的应用 201
参考文献 2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