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胞学实习内容
实习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各部分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掌握低倍镜、高倍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保养方法。
【实验用品】
1.实验器材显微镜、擦镜纸。
2.实验试剂二甲苯(或乙醚乙醇液)、香柏油。
3.实验材料字母装片(或文字装片)、头发交叉装片、玻璃纤维交叉装片。
【实验内容光学显微镜(ligh tmicroscope)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由一套透镜组成,能利用光线照明将微细结构形成放大影像。它是生物科学和医学科学研究领域的常用仪器,使用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显微镜的品牌与种类日益繁多,外形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但其基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相似的。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显微镜通常包括三个部分:机械部分,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图1-1-1)。这三部分密切配合,才能较好地发挥光学显微镜的作用。
1.机械部分
(1)镜座:位于显微镜的*底部,是显微镜的基座,支撑并稳固着整个镜体。现代显微镜在镜座内通常装配有内置电光源等装置。
(2)镜臂:是显微镜的主要支持架,为镜座上方的弯曲状构造,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各种机械装置都直接或间接地附着在它上面。
(3)调焦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镜臂上装有大小两对齿轮,较大的一对称为粗调焦器,较小的一对称为细调焦器,有些类型的光学显微镜,粗调焦器和细调焦器重合在一起安装在镜臂的两侧。转动调焦器能通过上下移动载物台来调节焦距,粗调焦器可使载物台较快速升降,适用于低倍镜时的调焦;细调焦器可使载物台缓慢升降。在低倍镜下使用粗调焦器找到标本后,在高倍镜下用细调焦器来作精细的调节,以观察不同层次的微细结构。
(4)镜筒:位于镜臂上方,是连接目镜和物镜的金属空心圆筒,上端装置为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连接。镜筒长度一般为160mm。现代光学显微镜的镜筒多有分支呈双筒,双筒中的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供两眼视力不同时进行调节。
(5)物镜转换器:又称旋转盘,是位于镜筒下方的圆盘状结构,可朝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由旋转,其上装有3或4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动物镜转换器,可将其中的任何一个物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光学系统。旋转盘边缘有一固定卡,转动旋转盘,某一物镜和镜筒成直线时,会听到叩碰声,这时才能观察标本。
(6)载物台:又称镜台,是位于物镜转换器下方的方形平台,用以放置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来自下方的光线经此孔照射到玻片上。
(7)标本推进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由纵、横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位于镜台后方和侧面边缘,与用于固定玻片标本的可动弧形弹簧夹相连接。载物台下方一侧有推进器的两个旋钮,可调节标本前后或左右移动。
标本推进器上有纵横游标尺,用以定位标本的位置,便于找到变换的视野。游标尺一般由主标尺(A)和副标尺(B)组成。副标尺的分度为主标尺的9/10。使用时,首先看副标尺的0点位置,然后看主、副标尺的重合点。如图1-1-2所示,畐J标尺0点在主标尺26与27之间,副标尺2与主标尺的28—致,则此标尺所为26.2mm。
2.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起着将物镜所放大的物像进一步放大的作用。目镜上面刻有“5x”或“10x”等符号以表示放大倍数,一般装的为10x的目镜。目镜内还常常装有一根指针,用以指示视野中的某一部分供他人观察。
(2)物镜:嵌装在物镜转换器上,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每台光学显微镜一般有3或4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可以分为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三种。一般8x或10x的物镜为低倍镜;40x或45x为高倍镜;90x或100x为油镜。在物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油镜头末端常有一白色的圈,有的标有oil等字样。不同物镜的长短不同,一般是越短的放大率越低,越长的放大率越高。物镜标有160/0.17,160表示目镜至物镜转换器平面的距离不能小于160mm,0.17表示盖玻片厚度不得超过0.17mm,如盖玻片厚度超过0.17mm,即超过物镜的焦距调节范围,就无法看清楚标本。另外,不同物镜上还分别有0.25、0.65、1.25等数字,表示镜口率(NA),数值越大,表示其分辨率越大。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率x物镜放大率。例如,所使用的目镜是10x,物镜是40x,则放大倍数为400倍。
3.照明部分
(1)内置电光源:现代光学显微镜多在镜座内安装内置电光源,并设置有电源开光和光强度调节旋钮,可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调整光线的强弱。
(2)聚光镜:由几组透镜和升降螺旋组成,装于载物台的通光孔下方,其作用是汇聚从光源射来的光线,集合成光束,可增强视野的亮度,然后经过标本射人物镜中。旋动聚光镜升降螺旋可升降聚光镜,聚光镜上升时视野光线增强,下降时视野光线减弱。
(3)光圈:位于聚光镜底部,为由多片半圆形的薄金属片叠合成的圆环结构。在圆环外缘有一突起的把手,移动把手能使金属薄片分开或合拢,光圈孔径开大或缩小,从而调节显微镜的通光量,使物像更清晰。圆孔开大则光线较强,适于观察深色物体;圆孔关小则光线较弱,适于观察浅色或无色物体。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从显微镜柜或镜箱内拿出时,要用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平稳地将显微镜搬放在身前实验台上,略偏左,镜臂对着胸前,使镜筒朝向前方。镜座与桌边距离约6.66cm(2寸),坐于适当高度的实验凳上进行操作。检查显微镜各个部分是否完整和正常。
1.低倍镜的使用
(1)对光:转动粗调焦器,下降载物台;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即能听到“咔”的叩碰声,同时手也感到阻力,说明物镜与镜筒巳经成一直线。
(2)调光:将内置电光源显微镜的电源插上,打开显微镜上的电源开关,通过光强度调节旋钮来调节光的强度;打开光圈,旋转聚光镜升降螺旋,使聚光镜上升到与载物台平齐的位置,使视野中的光线均匀明亮。
(3)放片:将标本片正面(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置于载物台上,玻片两端以弹簧夹固定,然后调节推片器旋钮,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低倍镜,同时转动粗调焦器,使载物台上升,直至低倍镜头距玻片标本约0.5cm时,两眼注视目镜观察,同时缓慢转动粗调焦器,使载物台下降直至视野出现清晰的物像后,再调节细调焦器,使物像更清晰。如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可调节标本推进器移动玻片标本的位置,注意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恰好相反。
2.高倍镜的使用使用高倍镜须依照上述步骤,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镜。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然后把要进一步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调节到*清晰的程度后,进行以下操作:
(1)在转换高倍镜时要从侧面观察,速度缓慢,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转动旋转盘,使高倍镜转到工作状态,如镜头碰到玻片表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调节。
(2)调焦:从目镜观察,这时物像可能不清楚,可调节光圈,使视野的明亮度适宜。将细调焦器缓慢向上或向下转动(切勿用粗调焦器),一般只需向上或向下转动一圈,就能清晰地看到物像。
(三)低倍镜和高倍镜使用练习
1.字母装片取一张字母装片,进行低倍镜使用练习。观察玻片前后左右移动时,物像与玻片移动方向的关系。玻片上的字母是正像还是反像?为什么?
2.头发交叉装片取一张头发交叉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两根头发后,将头发交叉点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高倍镜观察,再微调细调焦器,判定哪根头发在上方,哪根位于下方。
3.玻璃纤维交叉装片取一张玻璃纤维交叉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两根玻璃纤维后,将玻璃纤维交叉点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高倍镜观察,再调节细调焦器,判定哪根玻璃纤维在上方,哪根位于下方。
【注意事项】
1.持取显微镜时应右手握牢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不能单手提拿,以防止目镜和其他部件滑落。
2.镜检任何标本都要从低倍镜开始,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于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
3.转换物镜时,要通过旋转物镜转换器转换,切忌用手直接拨转物镜,以免破坏物镜与目镜的光轴合轴。
4.观察时要两眼齐睁,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用左眼从目镜中寻找物像,仔细观察,用右眼看纸绘图。
5.不要随意取出目镜或物镜,以防灰尘落人。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6.显微镜的各部件应保持清洁。物镜、目镜和聚光镜等部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沿顺时针方向擦拭,而不能用布或其他纸擦拭,以免产生划痕。
7.显微镜使用完后应及时复原。转动粗调焦器使载物台下降,取下玻片,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转离通光孔,上升载物台使物镜与载物台相接近,下降聚光镜,关小光圈,再装人箱内。
【思考】
1.怎样区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方向位置与载物台上标本的实际方向位置是否相同?为什么?
3.如果在高倍镜下未找到你所要看的物像,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李丽)
实习二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理解细胞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
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掌握生物显微绘图的基本方法。
3.进一步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规范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
1.实验器材 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胶头滴管、消毒牙签、擦镜纸、吸水纸等。
2.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0.25%亚甲蓝染液、甲基绿-派洛宁。
3.实验材料 人口腔上皮细胞(用牙签自取)、小鼠小肠上皮切片、牛脊髓神经标本、蛙平滑肌纵切片、蛙血涂片、小鼠肝细胞切片。
【实验内容】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普遍存在相关性。例如,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为细长的梭形;成熟精子的头部结构单一并具备顶体和鞭毛,这与后期的精卵结合密切相关;神经细胞多具备树枝状突起呈星形,便于感受剌激和传导冲动;人的血红细胞为双凹扁圆形,体积小而表面积大,便于细胞的游走与气体交换。这种细胞形态结构与其功能间的合理性关联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扁平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加适量生理盐水,取一根消毒牙签,用钝端在口腔内颊面轻刮几下,将带有细胞的牙签钝端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搅动几下,使细胞悬浮其中。滴一滴0.25%亚甲蓝染液于生理盐水中,左右轻轻晃动玻片使染液混匀,染色1~2分钟,然后用镊子夹取一片盖玻片,使其一侧边缘与载玻片上的液体接触,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将制好的玻片标本置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低倍镜下可见口腔上皮细胞成群或分散存在,有些细胞因质膜折叠而呈现多层结构。所有细胞均被染成蓝色,细胞核深染而细胞质浅染。在低倍镜视野中选取一个质膜未发生折叠、呈铺展状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换至高倍镜下仔细观察(图1-2-1)。
2.柱状细胞——小鼠小肠上皮切片从标本盒中取出小鼠小肠上皮切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依次观察。显微镜下显示小鼠肠腔内壁有许多向肠腔面突起的皱褶,即小肠绒毛,其存在的意义是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而每一根小肠绒毛的表面都由一层栅栏状整齐排列的长柱状细胞构成(图1-2-2)。
3.星状细胞——牛脊髓神经细胞在牛脊髓神经细胞标本中有许多被染成蓝色或紫色的,呈不规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