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梳理
三、 结构及意义第一章 电子支付规制结构配置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规制理论提供的路径选择
一、 规制理论框架下的行政监管与司法治理
二、 规制路径选择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区别
第二节 类型化视角下的规制目标设定
一、 电子支付业务类型化依据
二、 电子支付业务类型的法律关系与规制目标第二章 预付类电子支付业务的规制
第一节 预付费用凭证的规制
一、 单用途预付卡的规制
二、 多用途预付卡的规制
第二节 预付账户网络支付业务的规制
一、 司法与监管合作规制重点:客户备付金安全保障
二、 特殊的行政监管:支付系统结算与清算秩序维护
第三节 预付押金交易模式的创新与规制
一、 押金交易模式创新带来的司法挑战与应对
二、 押金交易模式创新带来的监管挑战与应对
三、 规制目标与规制措施的调整第三章 即付类电子支付业务的规制
第一节 商业银行借记卡即付业务的规制
一、 规制需求:行政监管与司法裁判反映的主要问题
二、 司法治理重点:非授权支付损失分配
第二节 非银行机构条码即付业务的规制
一、 条码即付的司法治理重点
二、 条码即付的行政监管重点第四章 延付类电子支付业务的规制
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用卡交易的核心问题与规制
一、 信用卡价格规制中裁判规则与监管规则的竞争
二、 司法治理与行政监管的调和
第二节 非银行机构消费信用支付业务的规制
一、 消费信用支付的司法治理重点
二、 消费信用支付的行政监管重点结论
一、 电子支付规制结构配置框架
二、 电子支付业务的具体规制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主要的电子支付监管规范
附录2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非授权支付相关案例
附录3 网络盗刷借记卡纠纷典型案例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