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组织行为学
0.00     定价 ¥ 7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17092
  • 作      者:
    惠宁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
  本章摘要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就是这样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和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然后运用这些知识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具体地讲,组织行为学关注如何提高生产率、降低缺勤率、减少流动率、减少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及增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在这里我们将讨论四个问题:①组织与组织行为;②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④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的意义。组织行为学承认差异,它帮助管理者认识到劳动力多元化的价值所在,以及在不同国家进行管理时需要做出的一些变化。向管理者表明如何给员工授权,如何设计和实施变革方案,如何改善对顾客的服务及如何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可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员工的生产率。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
  有人说,作为个人,只要不触犯法律,吃穿不愁,就可以游离于任何组织之外。但是,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属于某个组织。如果脱离组织,个人孤军奋战,很难取得成功。组织的竞争必然依赖于组织的成员,组织的竞争力也就与其成员的总体素质直接相关。组织是人们进行群体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组织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有广泛的影响。从*基本的家庭组织到*复杂的行政或企业组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大多数人会作为组织的一员度过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影响我们生活的不仅仅是我们所属的工作组织,我们每个人在日常事务中还要和许多其他形式的组织打交道,超级市场、百货商店、专卖店、银行、学术组织、政府机构、学校和医院等都是我们经常打交道的组织,这些组织不仅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性质,而且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质量。这里必须消除一种误解,一个人才荟萃的组织并不一定是具有*强竞争力的组织,即使一个企业的所有成员都具有高素质,也不一定能保证企业可以经营成功。这是因为,个人的竞争力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素质,而组织的竞争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各个成员的素质,也绝不是个人素质的简单相加,而是取决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的素质。因此,怎样才能使个人素质发挥出整体效益是组织行为学探讨的关键所在。
  一、组织的性质
  1. 组织的含义
  组织(organization)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实际中人们对组织认识的角度各有差别。因此,不同学派对组织的定义见仁见智。但一般说来,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组织由个体或群体集合而成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由人构成的,同时组织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因此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组织活动的资源配置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正是人群形成了组织,没有人群便没有组织。
  2)组织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教育机构是为了培养人才,医院的存在是为病人提供健康服务,等等。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由于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径,在每一类组织内部根据组织的功能又会分解为不同的部门活动,每个人或群体负责做一些专门的工作,这样就把组织的目标、任务分解成各层次、部门、职位的工作,委托一定的群体、个人按照相应的规则去完成,从而形成组织的分工体系。形成分工关系的个人、群体、部门是组织的一部分,他们要协调互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这就使协作成为必需,否则组织内部各自为政的混乱便在所难免。因此分工和协作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3)每一个组织都发育出一种系统性的结构
  每一个组织都发育出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例如,建立规则和规章制度;选拔出某些成员作为“老板”,给予他们驾驭其他成员的职权;编写职务说明书,以使组织成员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因此,组织这个词,是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2. 组织和环境
  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构成了通常所说的组织环境。环境包括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法律等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要素,不同组织对这些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与法律环境,人口与文化环境,技术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微观环境包括供应商、营销中介、社会公众竞争者等,这些都是外部环境,还有内部环境。
  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组织依靠环境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源和发展机遇,组织的产出、服务为环境所接受的程度是限制组织活动的边界条件。组织活动的效率受制于环境条件的优劣。因此,组织活动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许多组织失败的原因在于不能适应环境。
  当然,组织也会影响环境,组织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组织活动的结果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组织要为优化社会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其“社会责任”。成功的组织会对社会产生示范效应,组织失败的教训也会增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但是,在一般的意义上,组织对环境都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都必须以对环境的适应为前提。
  3. 组织发展
  静态地看,组织的存在表现为在某些特定目标下形成的职位、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式结构,它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动态地看,组织结构形成后,必然展开活动以完成组织目标,同时要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提高组织的效能,这种运作、变革、发展的过程即组织的演变过程。在社会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同类型组织往往会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发展机会而展开竞争,形成优胜劣汰的结局。具有竞争优势的组织会发展壮大,反之则会衰落、消亡,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给组织形成了强大的外在压力,迫使组织不断创造新的优势。
  第一,环境。竞争性的环境中,一个组织的优势取决于它与环境(利益相关者)协调、适应的程度,这决定了组织工作成果的有效性。同时组织的竞争优势也取决于组织内部的制度和工作效率,它决定了组织能否以较少的资源耗费实现较多、较好的工作成果,即投入产出比。
  第二,专业化。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组织演变的动因。改进、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完成组织目标,必然要求组织内部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又必然导致更高的效率和技术进步。这种水涨船高的正反馈机制是组织演变中分工结构日益复杂的内在机理。当然,分工深化在促进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协调的困难,使得管理成本日益增加。这样,在技术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工作效率和管理成本的边际比较就决定了分工的深度和专业化的程度,从而决定了组织内部层级结构的复杂程度。
  第三,规模。任何性质的组织都有一个适度的规模,组织规模扩大,会带来组织活动的规模效果,即“人多力量大”,但也会导致信息交流困难、积极性和灵活性下降,即“三个和尚没水吃”,使管理成本上升。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规模收益和管理成本的边际比较决定了组织的适度规模。但随着管理技术的进步,在长期的组织演变中,组织规模在不断扩大。
  组织演变过程中如何保持满足员工需要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态平衡,保持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4. 组织和管理
  管理(management)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里,过程的含义是管理者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即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第一,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小至家庭,大到国家,所有组织都是由具有共同目标的人组成的集合,而各个人的观念、志趣、经验、能力不尽相同,矛盾在所难免。因此,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是组织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二,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不能成为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进行管理,管理的终极目的只是保证作业活动有效进行,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第三,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管理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活动中,管理负责把资源转化为成果,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组织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资源都是有成本的,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无偿使用资源。管理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以*少的资源投入,取得*大的、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上。同时,管理必须保证组织的产出成果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某种需要并为之所接受,从而得到环境认可以继续生存并发展,这就是组织成果的有效性问题,也称为组织的效能。
  第四,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形式、关联的程度呈现复杂多样化的特点。组织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演变,组织规模不断膨胀,内部层级结构日益复杂。以企业为例,从工厂制、公司制,再到跨国公司,规模呈千倍、万倍地扩大,从直线制、直线职能制到事业部制,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组织规模、结构的演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给管理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解决便会导致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方法进步,从而使组织的管理成本降低。历史上重大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突破都是由组织的发展演变引起的。离开组织,管理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与管理理论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二者相辅相成。
  二、组织行为学的内涵、研究对象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增长、社会联系的逐渐增多,各种应运而生的新组织大量涌现,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时,专业化程度的增强,规模收益的要求,专业知识的积累,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使得组织规模猛烈膨胀,员工构成不断变化,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不断增大。把组织作为对象对其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组织内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性,研究组织活动中个体、群体行为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对于保证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序进行,增进组织活动的有效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福利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正是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必然所在。
  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这是任何一位初学者都要面对的问题。由于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涵和外延都处在发展变化中,因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美国学者威廉 迪尔(William Dear)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组织和行为问题。”另一位美国学者安德鲁 J. 杜布林(Andrew J. Dubrin)在他的著作《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道:“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在他的另一著作《组织行为学基础—应用的前景》中,他又推崇加拿大学者乔 凯利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它怎样对各个成员、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其他组织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组织行为是一个研究领域。这种阐述意味着它是由共同知识体系构成的一个独立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 1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9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20
第四节 学习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的意义 24
第二章 个体行为规律 33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33
第二节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规律 37
第三章 个性差异及管理 46
第一节 人格与行为 46
第二节 气质与行为 50
第三节 性格与行为 52
第四节 能力与行为 57
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 68
第六节 价值观与行为 76
第四章 心理过程及管理 84
第一节 知觉与个体行为 84
第二节 情绪与行为 100
第三节 意志与行为 107
第五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114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114
第二节 组织承诺的形成 121
第三节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25
第四节 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28
第六章 激励理论 133
第一节 激励概述 133
第二节 早期激励理论 140
第三节 当代激励理论 150
第七章 激励:从概念到应用 161
第一节 工作特性及设计 161
第二节 当代激励问题 166
第三节 利用奖酬激励员工 170
第八章 群体行为基础 177
第一节 群体行为与群体类型 177
第二节 群体属性 181
第三节 群体决策 197
第九章 工作团队 208
第一节 团队的特点与类型 208
第二节 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 215
第三节 使群体成为高绩效团队 220
第十章 沟通管理 223
第一节 沟通的类型与功能 223
第二节 人际沟通 234
第三节 组织沟通 245
第十一章 冲突管理 255
第一节 冲突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255
第二节 冲突的根源、层次与过程 261
第三节 冲突管理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268
第十二章 领导 278
第一节 什么是领导 278
第二节 领导特质理论 282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284
第四节 权变理论 289
第五节 诚信领导:道德和信任是领导的基础 297
第十三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302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理论 302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一般形式 306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设计形式 311
第四节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317
第五节 组织与职务设计选择 320
第十四章 组织文化 330
第一节 什么是组织文化 330
第二节 组织文化做什么 333
第三节 组织文化建设 338
第十五章 组织变革 348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动因 348
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内容 352
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模式 356
第四节 组织变革的技术方法 358
第五节 工作压力及管理 368
第六节 组织发展 370
参考文献 37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