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医学基础(第2版)
0.00     定价 ¥ 9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22591
  • 作      者:
    吕岫华,贾润清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荐购
精彩书摘
第一章绪论
  医学(medcme)源于拉丁语“Medeor”一词,原意“治疗术”。医学由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与人类文明同时产生。现代医学(20世纪以后的西医)的发展不过百年历史,人们对医学的认识没有止境。在近代相继提出了许多医学的定义,如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医学的定义是:“医学是研究如何维持健康及预防、减轻、治疗疾病的科学,以及为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中国百科大辞典》(1990年)对医学定义是: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为人的自然属性,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然而人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环境、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医学也同样具有双重属性。
  第一节医学基础的含义与内容
  医学基础的内容多、范围广。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主要研究人的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以及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手段。
  一、医学的目标
  传统的医学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为目标。1996年,一项历时三年、多国合作的研究科学界定了21世纪医学的四大目标:①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缓解和减轻因疾病带来的疼痛和痛苦;治疗和护理患者,照料不能治愈的患者防止过早死亡,追求临终关怀。21世纪医学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集预防、医疗、保健为一体,以求实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二、现代医学学科体系(四大类)
  现代医学是以科学和技术为核心,以公益事业为本质,通过认识、预防、治疗人的身心疾病,维护、恢复和增强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综合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1.基础医学是基础的医用科学,也称临床前学科,是指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的医学基础理论诸学科的总称。其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主要研究正常和异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病因、病理及防治。基础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2.临床医学是医学科学中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它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消除疾病、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健康、保护劳动力。以所处理对象、方法或器官系统的不同,可区分成各个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科病学、神经科学、泌尿外科学、皮肤性病学、眼科学、骨科学、放射科学、急诊科学等。
  3.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的消长规律,采用基础科学和环境卫生科学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与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目标的一门学科。预防医学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医学、健康教育学、自我保健学、卫生统计学、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社会医学等。
  4.医学交叉学科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学科体系,其包括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史、医学信息学、卫生事业管理、健康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传播、医学社会学等。
  第二节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瑞典病理学家科尔克 亨申曾说过“人类的历史即是疾病的历史”。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医史学家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诸如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源于劳动等,都各有所据,又各有所偏。医学的起源不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所能解释圆满的,而是诸种因素综合参与不断发展的结果。
  一、医学发展史(古代)
  1.医学的起源——原始医学原始人类在依靠植物为生的长期过程中,开始逐渐熟悉植物的营养、毒性和治疗作用。中国古代称药物书为“本草”,英语中称药物为“drng”(即干燥的草木)这都说明药物是起源于植物。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弓箭等的发明,人类开始了狩猎及畜牧,于是出现了对损伤的简陋救助法,如创伤、骨折、脱臼的治疗。同时人类开始认识动物的营养价值,动物药物也随之出现。因此医药知识的起源是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是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的。朴素的医药知识在发展为医学和药学的过程中,各地不同的哲学思想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中医学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希腊的医学受四元素思想的影响等。
  2.古代奴隶制社会的东方医学奴隶的劳动使劳动分工成为可能,也为文化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奴隶制社会开始有了“职业医生”的出现。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和巩固,医学中的宗教色彩增加。中国《山海经》里记载:巫彭”“巫抵”“巫阳”等都是神医;印度、埃及、巴比伦的医学也笼罩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奴隶制社会的医学文献,多半出自僧侣之手,因此这些文献中含有许多迷信成分。
  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埃及形成奴隶制社会,文化巳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认为一切归神主宰,因此僧侣兼管为人除灾祛病,宗教与非宗教的经验医学混杂在一起。他们为了驱逐身体内的鬼怪,使用了催吐、下泄、利尿、发汗等方法,并巳知灌肠法。埃及富人因为迷信将死者遗体永久保存,约自公元前3000年开始实行尸体干化法,用香料药品涂抹尸体制成“木乃伊”。这为人们对人体构造的认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且成为现代研究古代病理学的宝贵材料。
  印度在公元前4000年末至前3000年初形成了奴隶制社会。《阿输吠陀》记载了医药和卫生,是较晚期的作品。根据史料记载,印度的外科很发达,大约在4世纪时就能做断肢术、眼科手术、鼻的形成术、胎足倒转术、剖宫产术等;印度人除应用植物药外,还采用动物药和矿物药。由于毒蛇多,印度还有专门治蛇咬伤的医生。印度医学认为健康是机体的三种“原质”——气、黏液、胆汁正常配合的结果。之后希腊医学的“四体液说”影响了印度,使原有的“三体液说”增加了血液,成为“四大”学说。
  公元前3000年末至前2000年初,在两河流域的中部,巴比伦形成了奴隶制社会。巴比伦和亚述的占星术与医学有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身体构造符合于天体的运行,他们重视肝脏,认为肝脏是身体之主要器官并用于占卜,对祭祀所用动物的肝脏检查极为精细。约在公元前1700年巳经有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其中有关于医疗法的规定,是世界*早的医疗法律。
  3.古代奴隶制社会的西方医学公元前7至前6世纪,希腊从原始氏族社会进人奴隶制社会,希腊医学是后来罗马以及欧洲医学发展的基础。公元前5世纪,恩培多克勒提出一切物体都由四种元素组成:火、空气(风)水和土(地),这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数量比例混合起来,成为各种性质的物体,这与中国的五行学说相类似。例如,肌肉由分量相等的四种元素混合而成,神经由火和土与双倍的水结合而成。
  希腊医学的代表人物为希波克拉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作《希波克拉底文集》是现在研究希腊医学*重要的典籍。希波克拉底学派将四元素论发展成为“四体液病理学说”。他们认为机体的生命取决于四种体液:血、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元素的不同配合是这四种液体的基础,每一种液体又与一定的“气质”相适应,每一个人的气质取决于各自体内占优势的液体。四体液平衡则身体健康,失调则多病。希波克拉底学派倾向于从统一的整体来认识机体的生理过程。他们认为“疾病开始于全身,身体的个别部位疾病能相继引起其他部位的疾病,如腰部引起头部的疾病,头部引起肌肉和腹部的疾病,而这些部分是相互关联的,能把一切变化传播给所有部分”。希波克拉底学派还关注外界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有比较明确的预防思想。他们教导年轻的医生,在进人一个没到过的城市时,要先研究该城市的气候、土壤、水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等。作为一个医生,只有预先研究城市中的生活条件,才能做好城市中的医疗工作。他们要求医生不要妨碍病理变化的自然过程,应根据医学知识并考虑自然过程来进行工作。
  罗马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罗马帝国巳有军医机构。为防止流行病,罗马帝国设有“医务总督”的职位,他们负责举行考试,批准经政府许可的开业医。罗马在公共卫生方面也有较高的水平,利用奴隶劳动修建了城市的水道和浴场;在著名的“十二铜表法”中,还禁止在市内埋葬,并指出要注意饮水卫生等。
  4.中世纪欧洲医学中世纪的欧洲处在经济文化衰落时期,神学渗透到一切知识领域,医学也由僧侣掌握,只有他们懂得拉丁语,保存了一些古代传下来的医药知识,他们为患者看病,也替患者祈祷,成为所谓的“寺院医学”。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阻碍了医学的发展。
  11~13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建立了大学,其中*有名的医学院属萨列诺和帕多瓦两所大学,它们受经院哲学影响*小,在欧洲中世纪发挥了促进医学发展的作用。在中世纪,大学的主要学科为经院哲学,它的基本内容为解释或论证《圣经》的真实性。当时学医主要是学习希波克拉底、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死记权威著作上的教条而轻视实践,故步自封,医学上的进步很小。此外,欧洲中世纪流行病传播猖獗,其中以鼠疫、麻风和后来的梅毒为*盛。麻风在13世纪*为猖獗,在欧洲平均每400人就有1人患病,后经严格隔离才停止蔓延,这也促进了欧洲医院的设立。
  7~8世纪,阿拉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同时与东方商业交往频繁,又吸收了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因此起到了沟通欧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阿拉伯医学指使用阿拉伯语言区域的传统医学。8~12世纪这个地区的医学很发达。阿拉伯在化学、药物学和制备药物的技艺方面很有成就。当时的化学即所谓“炼金术”。炼金术的目的虽然荒诞无稽,但无数次的试验建立了一些化学的基本原则,发现了许多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在医疗上有用的化合物,还设计并改进了很多实验操作方法,如蒸馏、升华、结晶、过滤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药物制剂的方法,并促进了药学事业的发展。
  二、医学发展史(近代)——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西方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19世纪的欧洲医学。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医学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为代表的医学革命。帕拉切尔苏斯首先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主张用流行的德语写书和讲演,使医学易为大众所接受。此外,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院哲学,反对中世纪的传统和权威观念。16世纪欧洲医学开始摆脱古代权威的束缚,开始独立发展,其主要成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革新了解剖学,证明加伦所谓肺与心相通的学说是错误的,其描绘了心脏的构造与形态,发现主动脉根部瓣膜的作用在于阻止血液回流;维萨里根据直接的观察来编写人体解剖学教科书,1543年发表了《人体构造论》。此外,法国医生帕雷改进了手术方法,在战伤处理中用软膏代替沸油处理火器伤,用结扎法取代烧灼法进行止血,做过异位胎儿倒转术,创制过假手假足。14~16世纪传染病非常流行,曾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这时弗拉卡斯托罗提出有关传染病的新见解,认为传染病是由一种能繁殖的“粒子”造成的,还指出了三条传染途径。
  17世纪英国科学处于领先地位,量度观念巳很普及。圣托里奥*先在医学界使用量度手段,制作了体温计和脉搏计并*早开始了新陈代谢研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于1628年发表了著作《心脏运动论》,标志着生命科学开始步人科学轨道。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的出现被用于观察细胞、毛细血管、脾脏、肾脏等组织的微细结构。17世纪随着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医学学说,主要有物理学派、化学派和活力派。医学物理学派主张一切疼痛、恐怖等都是机械的反应,认为人有灵魂。化学派则以化学原理解释生理和病理现象,如荷兰人西尔维乌斯曾致力于盐类的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医学基础的含义与内容(1)
第二节医学的起源与发展(2)
第三节医学的进展(6)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表现与功能调节(8)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8)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8)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9)
第三章细胞与组织(11)
第一节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周期(11)
第二节细胞的基本功能(13)
第三节细胞衰老与凋亡(19)
第四节组织(23)
第四章损伤修复与炎症(26)
第一节损伤的修复(26)
第二节炎症(32)
第五章疾病概论(40)
第一节生命与健康(40)
第二节疾病(47)
第三节衰老与死亡(51)
第六章疾病的病因(57)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57)
第二节引起疾病的外因(58)
第三节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60)
第四节医源性疾病的病因(63)
第七章疾病的治疗(70)
第一节非药物治疗(70)
第二节药物治疗学基础(73)
第三节生物制品和生物治疗(80)
第八章疾病的表达———症状学(84)
第一节发热(84)
第二节咳嗽(90)
第三节胸痛(92)
第四节水肿(93)
第九章呼吸系统(98)
第一节呼吸系统生理(98)
第二节急性支气管炎(104)
第三节阻塞性肺气肿(105)
第十章循环系统(108)
第一节循环系统生理(108)
第二节脑血管病(118)
第三节原发性高血压(121)
第四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6)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128)
第一节消化系统生理(128)
第二节上消化道出血(137)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142)
第一节泌尿系统生理(142)
第二节慢性肾小球肾炎(148)
第十三章血液系统(150)
第一节血液系统生理(150)
第二节急性白血病(154)
第十四章内分泌系统(158)
第一节内分泌系统生理(158)
第二节糖尿病(168)
第十五章普通外科疾病(172)
第一节外科内容概述(172)
第二节阑尾炎(173)
第十六章妇科疾病(177)
第一节女性生理(177)
第二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81)
第十七章神经系统与脑科学(186)
第一节神经系统生理(186)
第二节脑科学基本内容(190)
第三节脑疾病的基本知识(192)
第十八章感染与免疫(196)
第一节感染的概述(196)
第二节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199)
第三节hiv感染与艾滋病(203)
第十九章肿瘤学基础知识(209)
第一节肿瘤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研究范畴(209)
第二节肿瘤病因学和发病学(212)
第三节肿瘤的临床表现(214)
第四节肿瘤的治疗方法(215)
第五节肿瘤的预防(216)
第二十章疾病的康复(218)
第一节康复医学的概念(218)
第二节康复医学的组成(219)
第三节康复的对象与原则(220)
第二十一章预防医学与疾病的控制(222)
第一节预防医学概述(222)
第二节疾病的预防与控制(227)
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235)
第四节环境与健康(238)
第五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3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