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0.00     定价 ¥ 72.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9297928
  • 作      者:
    张宜英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精彩书摘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和践行直接影响到德育目标的完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完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时代性进展、信息的国际化,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日益增多的交流与融合造成多元思想冲击的局面。这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与挑战,从而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再者,以教学内容理论性特征为主等多种原因,使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玩手机、睡觉、处理私务等行为。目前,高校思政教学正处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尝试阶段,仍有不少高校思政教师并未采取此举措。
  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很多疑难问题也开始慢慢暴露出来。不只是时代与外部发展变革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新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学自身也存在一些矛盾。只有矛盾凸显,疑难问题暴露,我们才能在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实现新的完善和进步。
  (一)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矛盾
  1.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论述是在不断总结我国历届领导集体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与时代背景的新时代思想产物,充分体现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创新性和与时俱进的特征。这样的时代性特征于高校而言应体现在教育模式与时俱进上。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论述在关于网络论述中表明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大学生作为时代先锋产品的追随者,必然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已有不少高校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但仍然有部分高校疏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发展,甚至有部分高校并未感悟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意义、没能触及该领域,依旧保持传统的高校思政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呈现“老化”,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出学生对思想政治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对此高校应及时顺应时代要求,进化其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思政教育模式还未健全,未能全方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渗透入高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
  2.教学主体发生转变
  我国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现今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过程之中,尊师重道是我国教育传统形式,从我国古代延续至今的传统观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师地位与学生地位的不平等性特点。在新时代的教育和社会新的要求促使下,我国正逐步由思想政治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如何认识学生、对待学生?这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不仅仅应该是学习的受体,更应该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学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大背景下,各学校积极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以改革取代旧的思想政治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翻转高校思政课堂”“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等都得到积极地运用。这其中就存在一个“度”的疑难问题。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特性、教学科目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等决定了应该使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式发展,而不应该盲目仓促开展新的教学模式。
  3.教育对象思想更多元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态度有一定的问题所在。
  首先,大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科学理论的真实信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但由于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以及国家选拔类考试大多倾向于应试教育,因而呈现出“重智轻德”的现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的学习态度,绝大多数是应付考试或修学分,并非发自内心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也并非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政治相关科学理论,由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与实际联系不紧密,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科学理论“不实用”的心理暗示。
  其次,大学生缺失高层次的理想信念。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更为迫切。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目的是追求更好的自身利益和自身发展,这仅是低层次的自我理想,而并非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的伟大追求。
  最后,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偏差。当前,部分大学生受多元化价值观和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奢侈浪费、攀比心理等价值观疑难问题,导致校园借贷惨剧屡发不止;也有部分学生作为学生干部官僚气息过重,思想腐化,为学生服务意识较弱。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第一节 何谓文化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三节 儒道文化的研究及发展

第二章 大学生思政教育概述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形势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第四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合性
第三节 传统文化发展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第五章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阻碍
第二节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措施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