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野外实习准备
第一节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进行野外实习的前提,选择理想的实习基地对于保证实习质量、完成实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的实习基地。选择实习基地要遵守以下规则。
1. 自然资源丰富
植物的分布不但跟水、热条件密切相关,与具体的地形地貌也同样相关。在选择实习基地时,要考虑基地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地形地貌越复杂的地区,分布的植物种类往往越丰富。
除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外,也要考虑物种所分布的植物群落类型的丰富性,不同的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也有较大差别。
2. 交通便利
实习基地的选择要考虑交通的便利程度及安全程度,野外实习往往以班级为单位,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大巴或火车为主,所以要充分评估沿途的乘车时长与道路的安全性,尤其乘坐大巴等工具时,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同时尽量避免舍近求远。
3. 基础设施完善
野外实习基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本的行走道路、宿舍或宾馆、饮食场所等,并考虑其是否完善及基地的容纳程度。同时,要考虑费用的高低情况,尽量避开旅游业比较发达的景区等,这些地方费用较高。选择花费少的基地,不但节约开支,也给学生多一些实习的时间。如果需要学生承担部分费用时,要考虑贫困学生的承受力,并应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二节组织纪律和要求
野外实习人数众多,学生也往往非常兴奋,为保证安全和实习顺利开展,自始至终都要严格组织纪律。出发前需要召开动员会,需要全体参加实习的学生签署安全责任保证书。以下为基本纪律和要求。
(1)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习惯。
(2)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队。如擅自离队,将取消其实习资格,不得重修,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3)爱护公共设施。入住宾馆之前必须检查设施是否齐全和完好,如发生设施丢失或损坏,须自己负责赔偿;严禁私自开房住宿,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4)注意公共卫生。标本压制过程中易遗留土和枝叶,标本压完后,须把公共卫生做好。
(5)加强团队合作。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6)严禁在水库、河流游泳。
(7)实习过程中,严格听从老师指挥,严禁随意离开行走线路、随意采摘,以防毒蛇、蜈蚣等咬伤。
(8)严防火灾,在林区不抽烟,不随意用火。
(9)除需要采集的标本外,禁止随意砍、挖、采摘植物,禁止丢弃枝叶在道路上。
(10)每天实习出发前,班长和指导老师严查人数!特殊情况不能上山的同学,需向老师请假。
(11)严禁在宾馆、酒店大厅等公共场所打牌、打麻将、大声喧哗、吵闹!
(12)实习场地多位于山野及偏僻乡村,夜间多虫蛇及诸多危险因素,故夜间勿擅离住宿场所!
(13)爱护实习工具,如丢失或损坏须按规定价格赔偿。
第三节分组与实习工具准备
1. 分组
把学生分组,既可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又利于有效的人员和工具管理。通常每组5人左右较合适,在野外采集过程中,各有分工:采集、标签与采集记录撰写、拍照、挂采集标签、携带等。
2. 实习工具
野外实习采集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枝剪:有手剪和高枝剪两种,手剪用于剪断木本或有刺植物,高枝剪用于采集大乔木枝条。
(2)小铁镐:用于挖具有块根、深根、鳞茎、球茎、根茎或石缝中的标本。
(3)标本夹:传统、实用的标本夹是用实木钉成的方格板,一副两块,长约45cm,宽约 30cm(图 1-1)。在较早年代,也有用小夹板、胶合板或铁丝网制成的标本夹,用薄铁皮或塑料制成的采集筒(箱),以及皮革制成的轻便标本夹类。
(4)草纸:选用吸水性能好的粗草纸,多在造纸厂定做。报纸不能代替草纸吸水。
(5)工具盒:装铅笔、解剖刀片、放大镜、解剖针、小刀、镊子、擦镜纸及其他零星物品。
(6)采集记录笺:用以记载植物各部分的应记事项(图1-2),也可另备栏目更详尽的标本采集记录册。
(7)标本号牌(号笺):可用板纸制成,一端打孔穿线,挂在每个标本上,正面写采集编号,背面写采集日期和产地。有厂家生产出售,可在互联网上直接购买。
图1-1 木制标本夹
(8)采集袋:普通的编织袋,用于野外盛装采集的标本。
(9)保健箱:野外工作必须准备一些应急药品,如感冒药、肠胃药(腹可安等)、5%NaHCO3溶液、蛇药、风油精、驱蚊水、高锰酸钾等。
(10)测量类工具: GPS、罗盘、望远镜、海拔表,在手机中提前下载离线的奥维等地图软件,可以定位、轨迹、打点、导航等。
(11)密封袋:也叫自封袋、密实袋、龙骨袋等,可以准备不同尺寸的密封袋,用于盛装种子、果实、标本等,淋雨时,还可封存随身携带的物品。
除前述枝剪、标本夹等,室内处理用品尚需准备好台纸(白硬卡纸)、打孔机、裁纸刀、木刻刀(平口)、胶水、消毒药品等。
第四节野外安全与生存技能
野外环境复杂多样,学生多缺乏野外工作经验,保证实习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是首要工作,始终要求安全第一。因此,野外实习要有周密的组织和措施,要有很强的预警意识。
在野外实习开展前,要组织学生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意识,配备野外药箱,建立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
野外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野生动物伤害、植物毒害、山洪、塌方、食物中毒、中暑、受伤、迷路等。下面简要介绍预防和处理的要点。
一、预防野生动物伤害
1. 防毒蛇
毒蛇伤害可能是野外实习*大的危害之一。尤其在华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毒蛇种类和数量尤其多,常见的毒蛇种类有眼镜蛇、眼镜王蛇(俗称过山风)、烙铁头、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五步蛇(即尖吻蝮蛇)等,这些蛇类保护色强、毒性大,在野外要格外警惕。野外防蛇没有很好的措施,*重要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防蛇主要靠眼睛观察,能及时发现蛇,避开或远离。以前的野外科考人员,有时在小腿位置裹上硬质材料做的绑腿以防蛇咬伤,现在则少见专业的防护材料。
通常说的“打草惊蛇”有些误导,能够惊跑的蛇,多为无毒蛇。多数毒蛇不跑,甚至打到它都懒得跑,但如果人的身体触碰到毒蛇,其必咬之。
万一被咬伤,要冷静、沉着,并采取急救措施。首先在伤口上部近心脏端进行结扎,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好用淡盐水冲洗,如果没有水,可以用尿液代替。若备有蛇药,可以服用蛇药(或用蛇药搽洗伤口),并尽快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注射血清。需要注意的是,被蛇咬伤去医院的途中,要尽量减少运动量,以减慢蛇毒扩散,同时要拨打急救电话。
被毒蛇咬伤后,要尽量打死毒蛇或拍照,并一起带至医院,交由相关医生查看毒蛇种类,以便注射相应的血清。若不能判断蛇是否为毒蛇,要按照毒蛇咬伤后的措施处理。
另外,华南地区大型蟒蛇出没比较频繁,也要严加防范。
2. 防毒虫
野外有毒昆虫种类繁多,如果不慎被咬,若处理不及时,也会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丧命,如毒蜂,有些过敏人群被蜂蜇后出现严重反应。所以,野外实习要倍加留意蜂巢或有蜂活动的场所。若被蜂叮伤,应立即拔出蜂刺,用氨水(3%)、肥皂水或5%NaHCO3溶液洗敷伤口,可缓解症状。蜈蚣、蜘蛛及无名虫伤,可用季德胜蛇药治疗。野外不要喝未煮沸的水,在溪流等地洗漱要谨慎,防止山蚂蝗、水蛭等昆虫进入身体。若进入东南亚热带丛林考察,蚊子会传播疟疾等多种疾病,要穿长袖衣和长裤等;此外还有众多大型危险动物,如野象、孟加拉虎、金钱豹、马来熊、鳄鱼、巨蜥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