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技写作概述
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一般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进行的调查研究、试验、新产品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和认识未知。科技写作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以实现科学技术文献信息的产生、存贮、交流、传播和普及,是学术思想和科技成果交流的基础。主要运用的逻辑思维手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
本章主要论述科技写作的概念、性质、重要性、作用、类型、特点及表达方式、能力提升的途径及方法等内容。
1.1 科技写作的概念与性质
写作是人类为了进行信息的书面存储所从事的一种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根据功能,写作可分为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写作学是以人类的写作实践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写作规律及其系统理论的一门科学。
科技写作(scientific writing)是应用写作的一个分支。在学科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上虽属于写作学的范畴,但也存在着许多与写作学不同的特点、规律,具有自己独*的、系统的、科学的体系。它主要探讨写作者如何以自然语言符号系统和人工语言符号系统为传达媒介,将经过写作者头脑加工处理的科学技术的新信息物化成科学技术论文。除涉及自然科学的有关领域,还涉及写作学、科学学、情报学、心理学、逻辑学、自然辩证法和方法论等。科技写作是一个脑力劳动过程,包括8个基本环节:选题、采集、立意、读者研究、谋篇、起草、修改、定稿。
1.2 科技写作的重要性
1.2.1 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素质
科学史证明科技写作能力是科学巨匠成功的重要素质。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教授说: “在理工科大学开展科技写作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是十分重要的。”科技写作能力是科技人员实现社会价值,衡量其专业水平的标尺。科技人员应具备6种基本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其他能力的综合反映和具体体现。要想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优良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掌握观察、分析、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
1.2.2 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志
科技文献是衡量个人、学科、机构、国家科技水平和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某种意义上看,科技写作反映了国家、地区科学技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领域、学科、学校或某个科研机构学术发展、学术研究的历史及水平。
2020年2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 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要求破除“唯论文”“ SCI至上”等不良导向,强化分类考核评价。在此背景下,我们不能片面地将“破五唯”理解为不要发表学术论文。“破五唯”是要避免将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避免发表低水平、重复性研究结果,应该使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今后,“三类高质量论文”将成为国家重点鼓励和科技成果评估的对象。“三类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
1.2.3 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写作对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有句名言:“研究、完成、发表”(work,finish and publish),即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阶段:首先是研究开始;其次是完成;*后是发表。所谓发表,就是把科技成果公诸于世。一项科研成果,如果*后不能写成报告公之于众,那么一切见解和观点,创造与发明,都只是科技工作者个人头脑里的一些想法,别人无法了解并采用,也难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科技工作中,科技写作是科技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科研工作者要撰写科研论文、考察报告、实验报告、技术报告、专利申报材料。科技信息工作者要写学科进展综述、专题评述及科技文摘。攻读学位者要写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科研管理者要撰写科研工作总结报告。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不只是文字的表达,其质量的高低,绝不仅仅取决于写作者的文字水平。可以说,完整的科技写作过程,是同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相重合、相一致的。论文题目的确定,是研究课题的选择;论文内容的形成,就是研究成果的取得。由此看来,科技写作是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升华,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4 是科学技术传播、交流的重要形式
科技写作是总结、交流、传播和普及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就一个国家而言,具有创造性和发明性的论文或科技报告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工作者对课题的研究,并非事事都从头开始,而是在吸取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起步、发展的。纵观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技术和创造,无不是吸取了已有的科技成果、先进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研究出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严格地讲,科学和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属于知识范畴,是潜在的生产力;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及时向社会传播、普及,才可能为社会所接受,为生产者所掌握,才能成为社会的生产力。而科技写作正是向社会传播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是*简便、*适用的载体和工具。
科技作品的发表和交流,可丰富和提高科技人员自身的认知水平。著名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有一段发人深思的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得到的将不止一个思想。”由于人们研究经历、从事工作的不同,个人的学术理论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通过科技写作将其公之于众,可以引起同行乃至跨学科领域人士间的讨论与争鸣,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科技交流有多种渠道,通过科技写作形成科技文献,是其中的主要方式。科技文献是传递、存储科技信息的良好载体,是一个博大的科学技术信息源。它所记载的科学事实、数据、理论、技术、方法、构思和假设,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既为当代人所用,又可以流传后世。信息化背景下,在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化学术期刊宣读或者发表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有助于迅速提升全球学术影响力。这对于进入科研领域不久的青年学者尤为重要。
1.3 科技写作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3.1 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进行科学技术的学习、研究,离不开思维和思想的表达。科技写作恰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思维,表达思想。我们运用书面语言撰写科技论文、总结科研成果、传播先进技术,必须经过深思熟虑,顺理成章。不能像口头表达那样随便,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必须运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有组织、有条理地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这就必须正确地运用思维和语言。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总是跟着思想走的,思想明确,语言也就会明确;思想混乱,语言也就会混乱;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只有想得明确周全,才能写得准确圆满。这便是思维-语言-写作三者所维系的辩证关系。学习科技写作,可以有效锻炼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使思想清晰化、明确化、条理化,语言运用得体。
1.3.2 培养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
科研工作者需要经常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任务书、中期进展报告、结题报告、专利申请材料、学术论文、成果鉴定材料,有时还要起草科技合同书、产品说明书等。这就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分析,了解如何形成研究思路和构建有效的技术路线,如何分析和总结试验数据,如何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从而为日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科技写作的类型及特点
1.4.1 科技写作的类型
按科技题材的内容性质、使用范围、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6大类。
1.科技论文以发表作者科学技术方面见解为主的文献。常见的有科学技术专著、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
2.科技报告以报告科技工作的开端、经过和结果为主的文献。例如,项目申报书、开题报告、科技考察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科技工作报告、科学研究报告、技术研究报告、科技综合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3.科技情报以收集、整理科技情报信息为主的文献。例如,题录、文摘、综述、述评、消息、快报、手册、年鉴等。
4.科技新闻和科技广播主要包含科技消息、科技通讯、特写、人物专访、录音报道、调查报告、科技珍闻、新闻资料等。
5.科普创作常见的科普创作包括知识性科普作品、科学浅谈、科学漫谈、科学趣话、科学史话,以及技术性科普作品、技术问答、技术操作指南、技术推广资料、使用和维修手册等。此外,科学文艺作品、科学小品、科学散文、科学童话、科技故事、科技影视等也属其中。
6.科技应用文主要包含和科学技术工作有关的公文、函件,如计划、建议、规程、标准、合同、产品说明书、技术操作指导书、专利申请书、工程设计任务书、科研成果鉴定书等。
1.4.2 科技写作的特点
由于科技写作的目的、对象、内容与其他类型文章不同,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述手段上有其特有的特点、规范和要求。科技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追求形象性和典型性,常用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段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来进行描写,具有主观性。而科技写作主要借助于定性或定量的词语来进行描写,要求概念准确、判断周密及推理严谨,具有客观性。前者要求“像”,后者要求“是”。
科技写作的主要特点有: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准确性、创造性、可读性和保密性。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技写作的首要特点、*基本要求,是科技写作的灵魂和生命,是科技写作与其他各类写作*显著的区别。科技文章特别是科技论文侧重于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或论证,描述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在材料、语言方面具有专业的特点,在内容上基本限制在所研究的范围之内。
科技写作应遵循“三严”原则,即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和严密的方法,具体体现为:所反映和表达的内容真实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技术成熟先进、论述问题全面。
2.实用性科技论文有明确的读者,一般为本学科、本专业的同行、专家,要求为解决问题而写作,用于增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发现、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可以拓展至各种相关领域,指导后续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
3.规范性规范性也就是标准性、统一性。文章中的术语、缩写、符号、计量单位等都应该按国际或者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例如,计量单位,有米制、市制、英制、国际单位制等,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定和固定的惯用格式,各行其是,写出的文章不易理解。
对于一般性文章,主要强调其个性,认为写出来的东西越新颖越有特点越好。不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忌人云亦云,文本格式雷同。但在科技写作中,每种文体都有固定的文本格式,有些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格式。科技写作格式的规范性是为科技信息的顺畅交流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更快捷、更明了地在科技领域中交流。
标准化有利于科技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存贮、检索及管理、交流、利用。近年来,我国已制定出的国家标准有《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 3179—1992)、《文摘编写规则》(GB/T 6447—1986)、《信息与文献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