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承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充分体现。文化就是力量,而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一种文明没有传承人的时候,就是这种文明即将走向灭亡的预告。当下,我们传统文化在传承问题上已经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传统文化作出现代解释的文化自觉。东西方人都认为,思想观念决定未来走向。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写了一本论著《物种起源》,有人认为达尔文发明了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有人却认为达尔文揭示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思想观念错了,真理也就成了谬误。而思想观念又决定着文化自觉。苏格兰学派把共同精神称之为伦理的源泉,斯特沃特认为共同精神是人道信仰的基本法则,是现代的灵魂,是现代人的规范概念,个人独立、社会自由和国家民主乃至文化教养,都和它联在一起。殊不知,论述共同精神最早、最彻底、最完备的却是中国的思想家。孔子、老子早就对共同精神做过精辟的论述。众所周知,儒家的中心思想是“大同”。《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的大同观念,涉及政治、社会、经济、伦理等多方面。老子则提出“玄同说”。《道德经》通行本第56章集中阐述了“玄同”概念:“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在《周易》中有很多关于共同精神的论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即伟人在于使自己和他人达于同;与别人达于同,人才会归向,物才会归与,这样也就会达到大有,而大有的条件是不盈。遗憾的是儒家、道家对共同精神的论述,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被中国后来的思想家所重视,以用于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始终也没有直接产生出一个现代社会。而西方的思想家于中世纪提出的共同精神在《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中却获得全新的意义和地位,化形为划时代的大法中的大法。
儒家在论述“宽恕”思想时,有一句重要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思想几千年来却一直被淹没,始终没有人作出现代的解释。而西方的思想家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一历史大变迁中,却吸收了儒家的精神,在缔造现代社会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现代解释,并在法国革命中把它化纳在《人权宣言》的总则之内。为什么对儒家思想的现代解释不是我们自己,而是他们。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吗?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现代解释,传统文化就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传统文化也就失去生命力。
P6-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