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草堂阅微
0.00     定价 ¥ 50.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5030379
  • 作      者:
    叶家松
  • 出 版 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生是个复杂的剧本,活在世上的人都是剧本中的演员,演得如何全凭自己的造化。敢于直面人生的人,都只为追求内心的安顿。坐在岁月的一隅,捧书闲读,信笔人生,静看岁月的红尘,清净无尘的内心。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才能承受曲终人散的寂寞。 人生话题作为本书开篇的话,作者是希望常常读书的人,都能多一份看日出日落的情怀和听虫鸣清风的心情,多一份平实的温暖和浪漫的诗意。
展开
作者简介
叶家松
197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2003年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在职研究生。历任中共闽侯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连江县委副书记、县长、书记,福州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省直党工委副书记,中共莆田市委书记、莆田军分区第一书记,福建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务,系原福建省慈善总会会长。
喜爱文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曾出版散文集《草堂静思》《草堂物语》。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承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充分体现。文化就是力量,而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一种文明没有传承人的时候,就是这种文明即将走向灭亡的预告。当下,我们传统文化在传承问题上已经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传统文化作出现代解释的文化自觉。东西方人都认为,思想观念决定未来走向。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写了一本论著《物种起源》,有人认为达尔文发明了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有人却认为达尔文揭示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思想观念错了,真理也就成了谬误。而思想观念又决定着文化自觉。苏格兰学派把共同精神称之为伦理的源泉,斯特沃特认为共同精神是人道信仰的基本法则,是现代的灵魂,是现代人的规范概念,个人独立、社会自由和国家民主乃至文化教养,都和它联在一起。殊不知,论述共同精神最早、最彻底、最完备的却是中国的思想家。孔子、老子早就对共同精神做过精辟的论述。众所周知,儒家的中心思想是“大同”。《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的大同观念,涉及政治、社会、经济、伦理等多方面。老子则提出“玄同说”。《道德经》通行本第56章集中阐述了“玄同”概念:“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在《周易》中有很多关于共同精神的论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即伟人在于使自己和他人达于同;与别人达于同,人才会归向,物才会归与,这样也就会达到大有,而大有的条件是不盈。遗憾的是儒家、道家对共同精神的论述,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被中国后来的思想家所重视,以用于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始终也没有直接产生出一个现代社会。而西方的思想家于中世纪提出的共同精神在《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中却获得全新的意义和地位,化形为划时代的大法中的大法。
儒家在论述“宽恕”思想时,有一句重要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思想几千年来却一直被淹没,始终没有人作出现代的解释。而西方的思想家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一历史大变迁中,却吸收了儒家的精神,在缔造现代社会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现代解释,并在法国革命中把它化纳在《人权宣言》的总则之内。为什么对儒家思想的现代解释不是我们自己,而是他们。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吗?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现代解释,传统文化就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传统文化也就失去生命力。
P6-9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读书偶得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人生要读三本书
一本书能改变一段历史
《了凡四训》值得一读
重读经典《敕勒歌》
换一种视角读《水浒传》
《红楼梦》的三重世界
读古典提升文化自信
古典诗词的魅力
《四世同堂》是《神曲》的中国版
第二辑 历史掌故
宋词的文化意义
读懂故宫
神秘的紫禁城的门
三国归晋的历史启示
“澶渊之盟”的历史教训不可忘却
《六悔铭》是一服良药
清朝的成功与失败
文化奇迹——天一阁
从梁祝悲剧看传统婚姻制度
悲剧故事是情感的一种表达
古代诗人为何喜欢以鸿雁言志
第三辑 人物漫谈
孔子与老子
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
研究贾谊的现实意义
韩愈的家国情怀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汤显祖思想的衍变过程
李白成与张献忠
康熙与彼得大帝
曾国藩的精神气质
鲁迅杂文的独到之处
学术文化大师钱钟书
在张自忠墓前想起
列宁的豁达气度
第四辑 域外风情
文艺复兴光辉照亮的地方
见证启蒙运动的实例
宜居城市墨尔本
古希腊的石头文化
第五辑 地理揽胜
礼赞西部
天南地北话秦岭
至柔至刚的微山湖
西行凉州
西山游记
钦州往事
西湖美
钱塘江潮赞
旅游要有文化
第六辑 生活杂议
在申请世界遗产中学到了什么
从柏林墙倒塌看世界变局
宽窄巷里说宽窄
漫谈福文化
人类要善待海洋
诚信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重视
城市建设要亲近自然
美丽乡村的目标是诗意栖居
读曹天文《云水禅音》竹画
寄情山水见高下
姓氏是一种文化现象
——《福建姓氏大典》序
珍藏童年的记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