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2019年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2017年北京市百千万人才、2017年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017年北京市长城学者、2014年北京市青年拔尖团队带头人、2014年科技新星 交叉项目、2010年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9年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00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B类)候选人,现任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二级学科负责人和“北京市可持续水系统构建与风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带头人的“城市雨水利用及其风险防控技术研发”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青年拔尖团 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等国家课题的持续支持下,重点围绕国家和首都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水质安全保障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海绵城市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协同保障的关键难题,以雨水安全利用及排放为目标,打造了一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团队。多项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程为代表的50余项海绵城市及水环境工程。
史冬青
智能文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冬青、首批科学传播副高级职称获得者。从事科学传播工作,对于科学传播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2010年开始,结合专业技术开展科学教育工作。曾受聘中国日报教育专刊副总编,与教委合作,策划组织了两届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传播环保理念和环境科学;策划组织30余场科普讲座和报告,面向多所中小学传播科学;策划对人大附中科学教育实践、国际科普方法等进行了深度报道,推动社会公众对科学传播的理解和认识。受聘市教委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专家和理事,参与可持续发展学校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规范化。创新性编著了《科学馆中的奇妙自然》科普图书,对青少年更好利用科技馆探究学习提供指导,参与编写科普图书《小菲历险记》;主创《千年石刻》、《哥弟窑》两部科普剧,指导电影学院学生排练并演出;指导中学生创作完成《魔法班级》《还原真相》两部科普剧,被市科协评为优秀剧本,并在科学中心和部分学校巡演,用创新性的形式传播科学。 仅2019年参与组织、策划、执行活动近50场,《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公民素质提升项目——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科学》、《科普剧展演》等以及各类培训活动,深受公众喜爱,并得到主办方的认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