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故乡:宁波
1983年11月8日
我又一次来到故乡宁波。
故乡是形象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此地,有我深深眷恋的乡里乡亲,有陶冶我,使我成长的厚重文化,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经济,有大气开放的东方大港……这就是东海之滨的宁波。
宁波是河姆渡七千年的稻谷,是天童寺和阿育王寺越十个世纪而不息的磐鼓梵钟,是上林湖遍地的唐宋碎片,是它山堰底蕴着的耕作图画,是天一阁朗朗的读书之声,是保国寺绕梁而不栖的春翼振翅,是雄镇楼抗敌的胜利战鼓……
宁波是江厦街的钱庄,是大河路的木竹,是老三进的鞋袜,是缸鸭狗的汤圆,抑或是江北的槐树,江东的垂柳,海曙的荷叶清香。像月亮一样的湖,嵌镶着亭台楼阁,像渔网一般的河,倚立着枕河大宅。
宁波是天台山余脉四明山山麓,是石浦渔火白溪竹筏,是慈城走不完的青苔石板路,是长袍短套的甬剧,是茶楼酒肆的走书,是“安格楞登哟”的马灯调,是“咚格里登锵”的花鼓戏……这,就是我的故乡宁波。
我家的“家训”
2016年1月17日
今天,我在《钱塘论坛》上发表了一篇《新春传播好家风》,说的是在辞旧迎新之际,许多地方开展写春联、贴春联、写“家训”挂堂前的活动,助推好家风发扬光大。
“家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传承优秀品德、激励后人奋进的一种载体。每个家庭几乎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训”。我家的“家训”,一直藏在我的心底里,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种精神支柱,这就是挂在家里客厅的一副对联:芝兰君子德,松柏古人心。兰花,轻幽,默默无声,带给人们清香、雅趣。松柏,翠绿,巍然挺拔,带给人们生机、力量。这副父亲崇尚的对联,告知后人一个真理:做人首先要立德。要有兰花那样的品德,要像松柏那样正直。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林林总总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但九九归一,又有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就是真心诚意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人们从事着各自不同的职业,是社会的分工。只有尽心尽职,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行动,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比如,商者以“戒欺”为准则,工者以“优质”为目标,文者以“真实”为基础,这样做,各项事业就必然兴旺。相反,如果商者以欺骗顾客为信条,工者以伪劣产品为荣耀,文者以造假为起点,这样做,必然会毁于一旦。
童谣伴我成长
2010年6月1日
下午,应邀参加钱江晚报举办的“新童谣朗诵会”。
童谣,那飘着乳香的吟唱,是孩子们钟爱的歌谣。我就是童谣伴着长大的。
我出生在浙江镇海万嘉桥乡迎师桥村。老家门前有一块小晒场,盛夏的夜晚,祖母常常陪着我在晒场上坐着小竹椅,一面用蒲扇为我送凉风,一面教我学童谣。那时候我才4岁,印象最深的有两首: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对我笑,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完饼儿还有糕。”——这首童谣教我勿忘感恩。
“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这首童谣开启我的智商。
P2-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