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常挨打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怎样?
我是一个很容易“沮丧”的人。常常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会让我的心跌人一个深渊。
这是发生在四年前某一天的故事。
我刚刚结束一个成功的工作坊,非常非常累。在家休养生息的几天里,我每天无所事事,练习瑜伽、打坐、看书、看电影……然而,心里却是不平静的,像被一层塑料薄膜包裹住了,让我不能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安宁。很多很多的怀疑也会不时涌起。对了,还有怒气。“不应该啊,一切都很好,为什么我会这样呢?”
先生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知道我不开心,就询问我。我说:“我不知道怎么了,就是心里特别堵。”他说:“你是不是有点沮丧?”
听到“沮丧”这个词,我心中某处隐藏的故事被唤醒了,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然后,一个画面带着一段故事,就浮现了出来。
考砸了
小学三年级的我,9岁。期中考试的最后一个上午要考数学,正好,那天是我爸爸堂弟结婚的日子。爸爸先带着弟弟回老家了。妈妈说等我考完试,立刻带我回去,还能赶上参加婚宴。
我不知道是怎么考完那场考试的。对新娘子的向往,对喜宴的期待,让我的心整个都飞了。对一个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的小孩来说,还有什么是比一场婚礼更热闹丰盛的?考完试,我兴奋地去找妈妈。
当时,妈妈在一家商店工作。来接她班的那个阿姨还没到,她让我先等一会儿。我按捺不住兴奋,上蹿下跳。妈妈让我先把演算草稿纸拿给她检查,我不愿意,大约是不想破坏自己此刻的好心情。可是,到底还是交了出来。
她趴在柜台上,一道题一道题检查着我的演算。我候在她身边,焦急地等着,催促她:“妈妈,快点,快点,一会儿就晚了。”
可每检查完一道题,妈妈的脸色就更铁青一点:“你看,你看,前面所有步骤都做对了,就是到最后一步算错了,结果就错了。你就是心野了,马虎,是吧?”
妈妈估了一个分数,很低很低。我吓呆了。
周围的人劝着:“哎,先别说孩子了,小孩有心事,肯定就不能专心了。带她先回老家喝喜酒去吧。”我妈气疯了:“喝喜酒?!我还带她去喝喜酒?!”
她也不上班了,骑上自行车把我带回家。
她让我在她的卧室里跪着,然后找出一把竹尺。我不记得那天我到底挨了多少打,我不记得我妈以前打过我没,也不记得她以后还打过我没。我只记得,硬硬的竹尺一尺子一尺子抽在我身上,让我惊恐。
妈妈一边抽我,一边哽咽地痛斥:“让你马虎,让你马虎,让你马虎!让你心野!让你玩!”
又怕,又痛,我觉得天都塌了,跪在地上哀号……晚上,爸爸回来,她立刻告诉爸爸。这一次,爸爸倒是忍住了,没揍我。
几天后,成绩出来了,我的数学考了64分。
对以前总是班级前两名、不是考99分就是100分的我来说,考出这样的成绩,意味着我一下变成了一个中后段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考64分,在我妈眼里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我心里又怕又恼,再加上妈妈那一顿揍,根本抬不起头来。
这件事还没完。
家长会
过了几天,班里开家长会,我妈参加的。家长会上发生了什么,我妈在饭桌上说给我爸听了。我低着头,根本没敢认真听。
第二天课间操结束时,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当时,办公室正是热闹的时候,有很多老师和学生。我的班主任是一个矮小的老太太,才9岁的我已经比她高出半头了。她让我站在她的办公桌前,先去慢悠悠倒了一杯茶,然后,端着茶杯,用戏谑的口吻说:“哎呀,马冉冉,你知不知道你妈妈在家长会上说了什么?”
我惊恐地摇头。
“你妈妈上台发言,说她女儿数学成绩退步这么厉害,不是孩子的原因,肯定是老师教得不好。”她嘲讽地说。然后,她站起身来,用手揪住我的耳朵,开始剧烈地摇动,一边拉扯,一边还问我:“你说是不是,你说是不是?”
我忍住已经涌上来的羞耻的泪水,赶忙摇头。我不明白,妈妈怎么可能这样说,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当时打我的时候不是说我粗心马虎吗?
旁边有老师好奇地问:“哟,她怎么了?”
我不是坏学生,出入老师办公室是家常便饭,但都是“露脸”的事。过去,这样的待遇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当着我的面,班主任绘声绘色地又把整件事说了一遍。一个女老师拔高了音调说:“咦,她妈妈说话怎么那么没水平,孩子考不好还赖老师?!她妈是哪个啊?”
班主任接过话来:“就是那个在市场卖布的×××。”
我低着头,眼角却还是看到了她一脸的鄙夷。更多的女老师加入讨论,“没文化。”“做生意的人,光忙着赚钱了,哪有空管孩子。”“就会把孩子推给老师,不负责任。”
我头重脚轻地站在那里,听着一切。因为我的过错,不仅我要被羞辱,连我的妈妈都要被她们羞辱。我真的太不应该了。
上课的铃声终于响了,班主任对我的“戏弄”终于不得不结束了,她呼喝我去上课。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教室……
27年了,这件事我从未跟任何人说起。也许是觉得,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