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遗迹学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遗迹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遗迹学的定义
二、遗迹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第二节 遗迹学研究的特性
一、原地保存特性
二、生物遗迹广泛保存特性
三、多样性变化特性
四、相似性变化特性
五、复合性变化特性
第三节 生物遗迹的行为方式及类型
一、生物活动的行为方式
二、生物遗迹的行为类型
第四节 生物遗迹的分类与命名
一、生物成因构造分类
二、遗迹组合类型
三、遗迹系统与形态分类及命名
第五节 生物遗迹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一、野外研究技术和方法
二、实验室内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第二章 新遗迹学研究简史
第一节 现代生物遗迹研究的启蒙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
第二节 现代生物遗迹研究的拓展阶段(20世纪70-90年代)
第三节 现代生物遗迹的系统研究阶段(2000年至今)
一、陆地环境新遗迹学研究进展
二、海岸带及海洋环境新遗迹学研究进展
三、我国新遗迹学研究进展
第三章 黄河下游区河漫滩沉积环境中的生物遗迹群落
第一节 黄河下游区地貌及沉积特征
一、焦作黄河段河漫滩地貌及沉积特征
二、濮阳黄河段河漫滩地貌及沉积特征
第二节 黄河下游区河漫滩沉积环境中的现代生物遗迹
一、造迹生物类型及遗迹特征
二、焦作黄河段漫滩沉积中的现代生物遗迹
三、濮阳黄河段漫滩沉积中的现代生物遗迹
第三节 黄河下游区生物遗迹组合及分布特征
一、焦作黄河段辫状河漫滩沉积中的现代生物遗迹组合
二、濮阳黄河段曲流河漫滩沉积中的现代生物遗迹组合
第四章 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中的生物遗迹群落
第一节 黄河三角洲平原地貌及沉积特征
一、地貌特征
二、黄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三、黄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
四、黄河三角洲潮坪沉积特征
五、沉积物粒度特征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一、分流河道边滩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二、废弃分流河道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第三节 黄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一、三角洲前缘潮沟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三、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侧缘潮坪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一、潮上带及潮间带泥坪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二、混合坪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三、沙坪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第五节 黄河三角洲生物遗迹组合分布特征及受控因素
一、生物遗迹组合分布特征
二、生物遗迹组合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渤海湾滦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中的生物遗迹群落
第一节 滦河三角洲地理地貌及沉积特征
一、地理地貌特征
二、沉积特征
三、生态环境指标和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第二节 滦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一、造迹生物的组成特征
二、生物遗迹类型及特征
第三节 滦河三角洲前缘潮滩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一、造迹生物的组成特征
二、生物遗迹类型及特征
第四节 滦河三角洲现代生物遗迹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一、滦河三角洲平原上部遗迹组合
二、滦河三角洲平原下部遗迹组合
三、三角洲前缘潮滩沙泥互层沉积中的遗迹组合
四、三角洲前缘潮滩沙质沉积中的遗迹组合
第六章 杭州湾潮滩沉积环境中的生物遗迹群落
第一节 杭州湾南岸地区地理及沉积特征
一、地理地貌特征
二、河水分区特征
三、潮滩上现代沉积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曹娥江河口滩地地理及沉积特征
一、地理地貌特征
二、河口滩地沉积特征
三、沉积物粒度特征
第三节 庵东附近潮滩地理及沉积特征
一、地理特征
二、地貌与沉积特征
第四节 湾口普陀岛千步沙海滩地理及沉积特征
一、地理地貌特征
二、沉积特征
三、沉积构造特征
四、沉积物粒度特征
第五节 杭州湾潮滩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一、曹娥江河口滩地中的生物遗迹
二、庵东滨岸潮滩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三、杭州湾庵东滨岸潮滩沉积中生物遗迹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四、普陀岛千步沙海滩上的生物遗迹
五、杭州湾现代生物遗迹群落组成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 青岛和日照潮滩沉积环境中的生物遗迹群落
第一节 青岛和日照滨岸潮滩的地理及沉积特征
一、地理地貌特征
二、沉积特征
第二节 青岛和日照潮滩沉积中的生物遗迹
一、造迹生物及其遗迹类型
二、生物遗迹特征
第三节 青岛和日照现代潮坪生物遗迹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一、高潮区生物遗迹组合
二、中-低潮区生物遗迹组合
第八章 现代生物遗迹与遗迹化石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层内潜穴的比较分析
一、类似Skolithos遗迹化石的现代生物遗迹
二、类似Arenicolites遗迹化石的现代生物遗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