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照夕岚》:
凝望西普陀,由此凝望一个与西普陀结下不解之缘的凡人——宏肖居士。宏肖居士上百次地深入西普陀,踏遍青山觅迹,窥到此处渊源悠长的佛教文化,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环境和风光旖旎情趣横生的自然风景,能吸引众多海内外想在此处颐生养寿的华人、华侨,乃辞去令人羡慕的公职,苦心孤诣,矢志弘扬“西普陀”。
夏初的一天,应宏肖居士之约,我和十余位文友走进西普陀,凝望西普陀,感受西普陀。
山脚下,有一股清泉汩汩欢涌,无拘无束地穿行于山峦之间,时不时隐身于藤岩之中,和我们玩捉迷藏。年轻貌美的导游小姐绘声绘色地讲起“白蛇出水”的传说。某年,天大早,庄稼枯得枝残叶败,人畜渴得奄奄待毙,西普陀香林大师忧心如焚。他连续七天七夜禅坐于莲花座,虔诚祈求上苍降雨。此情此景,感动了一只修炼千年的大白蛇,白蛇奋力钻人一巨岩中,钻了七天七夜,终于在岩壁上钻出一个洞罅,一股山泉汩汩不绝地喷溅而出,欢快地涌向山涧沟壑。泉水救活了庄稼、人畜,乡民感念香林大师慈悲心怀,此后年年都在白蛇出水的那天——农历四月十八,家家户户焚香祭拜,备三牲,共祈平安……
走没多久,一大片枫林组合成巨大的方阵,迎接我们迫不及待的脚步。这是闽省面积最大的枫林。颇有情趣的是,这里的枫树都成双成对地亲呢地站在一起,枝叶相连,根脉相依,活似永结同心的知音伴侣,令人好生羡慕。或许,这里曾发生过感天动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枫林深受感染。或许,这里的一棵棵老树曾见证过一番番悲欢离合,要不,古树垂下的粗藤为何盘根错节地缠在一起?要不,为何有两束老藤交结成一个硕大的“少”字?至于这个爱情故事的具体情节,早已飘散在历史的风尘里,后人只能从枫林、古藤,从不着一字只长满苍苔的岩垒,去遐思、解读……
爬山爬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登上了云峰寺。云峰寺原藏有精美绝伦的两尊宋代石佛,惜已失窃。离云峰寺不远,有两处珍贵的古迹——香林塔和金玉顶。
香林塔,临济派开山祖师香林大师遗骨塔。香林大师圆寂后,众弟子、信徒于明崇祯五年(1632)在海拔930米的风水宝地修建此塔。塔内又有小塔,小塔里珍藏有大师的舍利。塔的中间留有一个小孔,以便让阳光把舍利照耀得祥光闪闪。
路转峰回,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一座塔啊!但见规模宏大的香林塔,塔顶的一角被撬开一个大窟窿,塔身似有风雨飘摇之感,塔里早已空空如也,塔碑渍迹斑斑,字体斑驳依稀可辨。塔的四周苔藓、香草、落叶零落一地,或仆或卧着几块刻满字迹的古碑,塔前的两块石龙旗,虔诚地守护着香林塔。塔前有一放生池,池里的水早已干涸,当年人们放生的鱼儿也不知游向何方。宏肖居士告诉我们:清初,西普陀成为抗清据点,清兵在付出惨重代价攻占西普陀后,在此大肆烧杀抢掠,不仅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连寺庙都夷为废墟;其后,远近贪婪之徒频频撬盗此处值钱物什,使此地风物遭到更彻底的毁坏。迄今,西普陀尚存有依稀可辨的寺庙遗址20多处。凝望着香林塔,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了:一代高僧,一生积德扬善,怎能料到人间的兵燹和贪婪的欲壑?据说,在当年僧众练武的殿子湖畔以及瀑布山头,时有三道极强的光柱腾空而起,持续好几分钟,令人触目惊心。或谓此乃香林大师在超度亡灵,在戒示世人勿贪勿暴。
然而,人心的贪婪怎一个“戒”字了得?!西普陀的书堂寺本是僧众研修佛学之净地,却因寺大门前的一株桃树而上演血的悲剧。这株桃树向崖而生,桃儿成熟时节,常常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攀树摘桃,结果有两人先后坠崖丧身。有感于此,此后这株桃树年年只开花不结果。我们游览西普陀的这个时节,正是桃儿丰收的季节,但书堂寺门前的桃树却依然不挂一果,让我嗟叹不已。
导游把我们带回云峰寺,我们在云峰寺用过午膳之后,就向金玉顶攀去。金玉顶海拔1030.7米,为西普陀山主峰,峰顶云雾缭绕。经一个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爬上金玉顶。只见一座庄严却简朴、厚重却颓败的建筑兀立于浩浩山风之中。这是历代高僧坐禅闭关之所——金玉顶,我没见到高僧,倒是看见历代高僧留在石碑上的铭刻之文。历史,在这里凝滞了,我凝望着东零西散地俯伏在荒草斜阳中的残碑断石,仿佛听到走过春夏秋冬、阅遍枯荣兴衰的山风在抽抽噎噎地诉说着世事的沧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