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雪》《荔镜记》
《白蛇传》中的三角恋情
摘要:贴身丫环本是富家小姐身边使唤的婢女,是富裕人家用钱买来的附属财产。邵江海连续在《六月雪》《荔镜记》《白蛇传》剧作中,有意让贴身丫环介入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除了用三角爱恋来吸引观众,用情感插科来博取观众的掌声,更重要的是把目光投向那个时代普遍存在、没有人身自由权利的丫环身上,与男女主人公构成双重的命运抗争。一层是男女主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另一层是让被迫夺爱情权利的丫环,也大胆地追求爱情。在三部剧作中,成就最大的是唱词的写作。邵江海用精彩、准确的语言,将人物的内心情感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本色中处处显现机趣与哲理,处处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关键词:贴身丫环三角恋情爱情追求戏趣无限
《六月雪》《荔镜记》《白蛇传》是邵江海创编的剧本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作。《六月雪》创作于1939年左右,是邵江海创编的首部剧本,标志着邵江海从“锦歌杂碎”改良创编而来的“杂碎调”已经成型并开始运用于新编的剧目当中。“我从《六月雪》这个戏开始突破四句正,从‘彩云入庵’这场戏来突破,经过尝试我感觉成功。除了这场戏以外,别的场次还是用锦歌杂碎。”《六月雪》让邵江海的文字编写能力崭露头角,名气一下子在同时期的教戏师傅群中脱颖而出。《荔镜记》为邵江海创编的第二部剧作。该剧是在闽南广泛流传的南音、梨园戏、高甲戏、传统歌仔说唱本的基础上加于创编,根据人物的情感变化,写出了许多与传统不一样的新唱段:“第二出戏我就用《荔镜记》,根据各段的感情制作出各段的唱腔……”这些唱段同时让杂碎调在节奏和板式又有新的变化和丰富:“我编写剧本,用到杂碎仔,是根据感情选择声韵来设计句法等,这样的杂碎调适合表演、受到观众的喜爱……”加上起用了三位年轻漂亮的女演员王亚枝、蔡玉治、林琴,一时名声大噪,也使邵江海在闽南歌仔戏界的名气大增,身份倍增,确立了邵江海在抗战禁戏期间的领头地位,各地戏班纷纷邀请他去教戏。《荔镜记》是邵江海最重要的教授剧目之一,闽南许多歌仔戏演员都曾学过、演过此剧,所以影响越来越大。而此剧中的一些唱段,因为好听,文采胜于传统歌仔唱段,因此成为日后许多歌仔戏演员打底必学必背的唱段,然后灵活套用于幕表戏的演出之中。
《荔镜记》之后,邵江海一发不可收拾,创编了《白扇记》《描金凤》《卢梦仙》《安安认母》《水蛙记》等大量剧作。《白蛇传》是继《荔镜记》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剧作。邵江海在谈到当时戏班相互争斗时说到,演幕表戏的戏班说江海师教的都是死戏,刻板的戏,师傅教一句徒弟才唱一句,我们师傅很有本事,在戏台后演员化妆时说一说,一张幕表贴出去,戏就演了。邵江海的徒弟不服气,你们才是死戏,一百出一万出的情节都是一样的,哭五更,英台哭五更、二度梅哭五更什么戏都一样,你活戏的《白蛇传》怎么跟我们死戏的《白蛇传》比呢……“果然不久,它那幕表的‘白蛇传’撑不下去了,整个闽南都要请我编的‘白蛇传’……”邵江海在《白蛇传》中同样写了许多精彩的唱段,在民间广泛流传。
一
在这三部受欢迎的剧作中,除了前面提到杂碎调的运用、新唱段的编写、年轻女演员的使用等种种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邵江海在编写这几部戏时,有意让小姐的贴身丫环也卷入爱情之中,让主人公的爱情有了第三者的插科,起到点火添柴的作用,让爱情的浓烈度更强,让戏更具趣味,甚至有意挑逗观众的性心理,让观众获得情感的满足。
《六月雪》,小生蔡昌宗因官拜御史的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前往京都兵部尚书府认亲,谁料岳父翻脸不认人。丫环彩云在后花园门外巧遇沦为卖杂货的蔡昌宗,于是,在故意作弄蔡昌宗的过程中,帮助他与小姐杜素娥相见。见小生与小姐暗自定下终身,就居功自傲谈起条件来了。
P2-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