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丰盈人生①
安妮·弗朗索瓦《读书年代》一书的末页有句话: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谁。而现在我想说,作品就是个人名片,告诉我你写了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谁。一篇好文章就是一件艺术品,或使人愉悦,或给人启示,或令人感动,或传播智慧,甚至会成为一座通向人们心灵的桥梁。我认为,坚持写作是良好的个人习惯,能够陶冶情操,能够锤炼意志,能够巩固知识,从而丰盈自己的人生。
写作反映了性情。著名作家海明威说,“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编造出来的角色,他们必须出自作者自己经过消化了的经验,出自他的知识,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切他身上的东西。”文如其人,一个人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自传——关于他的经历,关于他的价值观,关于他的艺术修养,关于他归属的灵魂。独特笔锋会令作品卓尔不群:有人写作仿佛长江之水一泻千里,让人读来心潮澎拜;有的文章则如小溪之中的潺潺流水,使人心旷神怡。热爱写作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是。股力量。王西冀在《公文写作》中总结了三种重要的领导方式:“战争和革命似的,用枪杆子;宣传鼓动似的,用集会演讲;其他的用笔。而且,前两者也离不开笔。”写作这种能力在特定的时期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十月革命后,该杂志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正如英国的巴伦-利顿所说,在强权统治下,笔是一种比剑更有威力的武器。
写作须厚积薄发。写作之道,善于积累是重要的一条。综观古今中外发展史,大凡在写作上大有作为的人,无一不是重视资料积累的。马克思为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阅读和摘抄了1500多种书籍,写下了至少有100多本读书笔记。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从开始研究气象科学之日起,就坚持每天测试和记录天气情况,几十年时间,记了40本日记,他一生发表的气象学论文,所用的资料就是从日记本中摘录出来的。平常多读、多学、多积累,写作时就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写作要善于观察。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会从生活的点滴、工作的细节中发现无限哲思。有人从厨房的菜品中悟出相处之道,“盐是诙谐之人、辣椒是尖刻之人、鱼是沉闷之人,而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社会”;也有人从劈柴的过程中领悟出读书做事的要诀,“读书不能尽选些软熟轻松的东西来读,做事也不能畏避困难棘手的问题,攻坚才有成就感”。同时,写文章也需要用敏锐的头脑去捕捉身边的素材,一项工作、一次经历、一场培训、一本书籍甚至是一个灵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源头。
写作得讲究方法。除了选准主题、构架提纲、合理布局等基本技巧外,笔者认为简洁明了是行文的重要要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表述:“应该毫不惋惜地删去一切含糊、冗长、不恰当的地方,总之,删去一切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即使它们本身是很不错的。”文体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会不同:如果写公文或报告,需持严谨的态度,力求严肃、精确;如果是感悟或散文,则要体现真诚的魅力,可以生动或抒情。如果把用好笔杆当作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则能在实践中耕种收获,让写作丰盈人生!
P2-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