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5(“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新一辑,共收录十六位作家的长篇访谈)
0.00     定价 ¥ 5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20157549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巴黎评论》(Paris Review)是世界著名的文学杂志之一,“作家访谈”则是其持久、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巴黎评论》:在某个地方你曾谈到小说作为一种完美的文学形式非常伟大,它是各门艺术之王。

莫里亚克:我当时是在赞美我的商品,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比其他种类艺术更加高贵。只有艺术家才称得上伟大。托尔斯泰、狄更斯和巴尔扎克是伟大的,而不是他们所展示的文学形式。

 

威廉·福克纳:

《巴黎评论》:有人认为你作品中太喜欢写暴力。

福克纳:那就等于说木匠太喜欢用榔头。其实暴力也不过等于是木匠手里的一件家伙。光凭一件家伙,木匠做不成活儿,作家也写不出作品来。

 

伊夫林·沃:

《巴黎评论》:这是不是说明您经常润色、经常实验?

沃:实验?天呐,怎么可以!看看像乔伊斯这样的作家,就明白实验会有什么结果了。他一开始写得还不错的,然后你就看着他带着满心虚荣,写疯掉了。写到后来他就是个神经病。

 

让·科克托:

    《巴黎评论》:当你写作时,你会想到一个抽象的潜在读者或者评论者吗?

    科克托:你得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到内在的东西上。一个人一旦意识到受众,为了受众而履行职责,这是悲惨的,这是丑陋的。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巴黎评论》:我还有一两个问题。你认为你的医学课程以及科学学科对你的诗歌有何影响?威廉斯:科学家对诗人非常重要,因为他的语言对他很重要……当然,对诗人也很重要。我不想偏离主题太远,不过人们总是让我说话要准确些。

 

伯纳德·马拉默德:

《巴黎评论》:真的有人能教……写作?

马拉默德:你教的是写作者——多少表现出一点才华的那些。一开始,年轻的写作者只是倾倒出自己的才华,但并不太清楚那才华的本质。你要做的,就是拿起一面镜子,举到他们的作品前面,然后,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能看清自己展示或表露的东西。

 

詹姆斯·M. 凯恩:

《巴黎评论》:阿尔贝·加缪对您写作的赞誉,您有何回应?

凯恩:他写了些关于我的文字——其中多少也承认他的一本书是模仿我的书写的,他还尊称我为伟大的美国作家。可是我从没读过加缪……对于小说我并不无知,但读得很少。我不敢读小说,因为可能会太喜欢某个人的书!

 


 

展开
目录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953)——王宏图 胡泊 译

威廉·福克纳(1956)——王义国 蔡慧 译

伊夫林·沃(1963)——张冲 译

让·科克托(1964)——林晓筱 译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964)——汪雁 译

伯纳德·马拉默德(1975)——杨凌峰 译

詹姆斯·M. 凯恩(1978)——冯倩珠 译

田纳西·威廉斯(1981)——张坤 译

纳丁·戈迪默(1983)——姬方盈 臧清 译

詹姆斯·鲍德温(1984)——吴琦 译

V.S. 普里切特(1990)——张旋 译

普里莫·莱维(1995)——索马里 译

理查德·福特(1996)——彭伦 译

伊斯梅尔·卡达莱(1998)——文敏 译

莉迪亚·戴维斯(2015)——吴永熹 译

达尼·拉费里埃(2017)——郁梦非 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