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观念、语境与呈现
第一节 视觉文化的概念与观念
一、视觉文化的概念
二、“可见精神”:巴拉兹的视觉文化观念
三、巴拉兹之后的视觉文化观念
四、戏剧艺术与视觉文化的范畴
第二节 双重文化语境与中国当代戏剧转型
一、视觉文化语境与中国当代戏剧转型
二、戏剧改革语境与中国当代戏剧转型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戏剧观念的视觉化转型
第一节 种类融合与泛戏剧观念
一、戏剧艺术的泛化
二、“总体戏剧”的探索
三、杂交剧种的纷呈
四、“移步不换形”:戏剧泛化的界限
第二节 类型融合与泛喜剧观念
一、类型融合与泛喜剧的形成
二、《娘娘千岁》:生动阐释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
第三节 视觉消费与景观戏剧观念
一、视觉消费与景观戏剧观念
二、雅俗共赏与戏剧景观属性
三、视觉愉悦与人文精神的矛盾
第四节 “文化戏剧”刍议
一、文化戏剧的提出
二、文化戏剧的界定
三、文化戏剧的构架
四、文化戏剧的质疑
第三章 戏剧手段的视觉化转型
第一节 戏剧情节的叙述化
一、戏剧段落叙述化
二、说唱戏份情境化
三、表演方法多元化
四、戏剧叙事的形与神
第二节 戏剧场面的景观化
一、戏剧动作仪式化
二、戏剧场面歌舞化
三、戏剧场景实景化
第三节 景观呈现与演员表演
一、演员表演与表演景观
二、舞台景观与演员表演
三、表演崇拜与演员年龄问题
第四章 戏剧形态的视觉化转型
第一节 戏剧剧作的形态转型
一、戏剧题材的类型化
二、戏剧题材的改编化
三、戏剧结构的自由化
四、戏剧语言的当代化
第二节 戏剧演出的形态转型
一、大剧场的富裕化
二、大剧场的贫困化
三、大剧场的广场化
四、小剧场的风格化
第三节 形态改革的艺术反思
一、形态改革的艺术反思
二、景观形态的物质支撑
三、“舞台经济”与戏剧成本预算
第五章 戏剧本体的视觉化转型
第一节 戏剧空间形态的艺术功能
一、谐调、释放与规约
二、凸现与展现
三、运用与涵化
四、功能的规约与遵从
第二节 戏剧景观与戏剧空间造型
一、戏剧空间的时代演变
二、戏剧空间造型的价值诉求
三、灯光诗人的空间光影追求
第三节 表演本体与空间表演本体
一、永恒的演员表演叙事
二、后新时期戏剧的空间表演本体
第四节 王仁杰戏曲的小场面本体解析
一、小场面与戏剧结构
二、小场面与人物心理
三、小场面与戏剧景观
第六章 戏剧视觉化转型的总体思考
第一节 创作心态、倾听生活与风格追求
一、更新创作心态
二、倾听生活声音
三、追求形式风格
第二节 形式本体与生命本体的兼容
一、在形式本体与生命本体之间
二、《大荒野》:形式主义与情感主义的哲理诗
第三节 中国戏剧的艺术景观与技术景观
一、假定性、“空的空间”与写意戏剧
二、景观戏剧:在艺术景观与技术景观之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