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
0.00     定价 ¥ 69.8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1272366
  • 作      者:
    林玉池,曾周末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目录

目录<br>前言<br>第1篇传感基础<br>第1章绪论1<br>11传感器及其分类1<br>111传感器的定义1<br>112传感器的分类2<br>113传感器与传感技术4<br>12信息与传感5<br>121信息与信息技术5<br>122信息的基本特征7<br>123传感技术是信息的源头技术10<br>124测量系统的信息模型12<br>13传感技术的特点和作用17<br>131传感技术的特点17<br>132传感技术的地位与作用18<br>14现代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br>趋势21<br>141现代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21<br>142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及与国外<br>的差距23<br>143现代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25<br>思考题27<br>第2章传感器的理论基础28<br>21信息获取与信息感知28<br>211信息获取28<br>212传感器涉及的基础理论29<br>22自然规律与传感器32<br>221守恒定律32<br>222场的定律——关于物质作用的<br>定律33<br>223物质定律35<br>224统计物理学法则39<br>23传感器的基础效应40<br>231物质效应与物性型传感器40<br>232光电效应40<br>233电光效应44<br>234磁光效应45<br>235磁电效应47<br>236热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48<br>237压电、压阻和磁致伸缩效应50<br>238约瑟夫逊效应与核磁共振52<br>239光的多普勒效应和萨古纳克<br>效应54<br>2310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及声电、声光<br>效应56<br>2311与化学有关的效应57<br>2312纳米效应58<br>24传感器的新型敏感材料61<br>241敏感材料的工作机理61<br>242敏感材料的类型与特性61<br>243新型敏感材料63<br>25弹性敏感元件73<br>251概述73<br>252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74<br>253弹性敏感元件的材料76<br>254典型弹性敏感元件76<br>思考题78<br>第3章传感器构成论79<br>31传感器的构成方法79<br>311传感器的基本构成79<br>312传感器的结构类型80<br>32传感器与被测对象的关联84<br>321传感器与固体对象的关联84<br>322传感器与流体对象的关联85<br>33传感器对信号的选择85<br>331传感器信号选择机理85<br>332传感器的信号选择方式86<br>34传感器的传递矩阵89<br>341二端口传感器的一般表达式89<br>342二端口传感器的传递矩阵90<br>343二端口传感器的负载效应91<br>344传感器的广义输入、输出特性92<br>345负载效应的理论机理及消除方法94<br>35双向传感器统一理论95<br>36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加工新<br>技术95<br>361薄膜技术95<br>362微细加工技术96<br>363离子注入技术96<br>37传感器的性能指标97<br>371传感器的静态数学模型及其静态<br>特性指标98<br>372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及其动态<br>特性指标102<br>373传感器的其他性能指标109<br>38传感器的不失真测量条件114<br>381输出信号的失真114<br>382不失真测量条件115<br>思考题116<br>第4章传感器的应用基础117<br>41测量概述117<br>411测量与计量117<br>412测量误差的概念118<br>413测量精度120<br>414测量的基本方法122<br>415测量系统123<br>42量值的传递与溯源124<br>421量值的概念124<br>422量值的传递124<br>423量值的溯源125<br>424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的区别126<br>43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127<br>431标定和校准127<br>432传感器的静态标定130<br>433传感器的动态标定130<br>44传感器的误差与信噪比133<br>441传感器的误差133<br>442传感器的信噪比133<br>45噪声及其抑制135<br>451干扰与噪声135<br>452传感器的噪声135<br>453噪声的耦合方式136<br>454传感器的低噪化方法137<br>46传感器中的抗干扰措施138<br>461屏蔽138<br>462接地141<br>463浮置142<br>464滤波142<br>465光电耦合144<br>466印制电路板的抗干扰144<br>467传感器的抗干扰145<br>47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146<br>471结构、材料与参数的合理选择146<br>472差动技术146<br>473平均技术146<br>474补偿与校正147<br>475稳定性处理147<br>476屏蔽、隔离和干扰抑制148<br>477零示法、微差法与闭环技术148<br>478集成化与智能化150<br>48选用传感器的一般原则151<br>思考题151<br>第1篇参考文献153<br>第2篇典型传感技术<br>第5章光电传感技术155<br>51概述155<br>511光学基础知识155<br>512光电式传感器的组成及特点159<br>52传感器用光源159<br>521对光源的基本要求160<br>522常用光源160<br>53光电探测器件及弱信号探测<br>技术163<br>531光电探测器件163<br>532弱信号探测167<br>54激光传感技术172<br>541激光干涉法172<br>542激光衍射法173<br>543激光莫尔法175<br>544激光扫描法176<br>545激光准直法177<br>546激光测距178<br>547散斑测量179<br>548全息干涉测量182<br>55红外传感技术185<br>551红外辐射的基本知识185<br>552红外辐射的基本定律185<br>553红外探测器187<br>554红外传感系统的组成188<br>555红外探测的光学系统189<br>556红外探测的辅助电路189<br>557红外测温191<br>558红外成像192<br>559红外无损检测193<br>思考题194<br>第6章光纤传感技术195<br>61光纤概述195<br>611光纤的基本概念195<br>612光纤的损耗与色散1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