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南海泡沫与现代金融的诞生
0.00     定价 ¥ 9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315744
  • 作      者:
    [美]托马斯·利文森(Thomas,Levenson)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荐购
编辑推荐
精湛、迷人,这本书讲述了南海泡沫扣人心弦的历史,作者生动的描写让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事件变得有趣。科学家、政治家、演员和江湖骗子,在一场世界性的危机中扮演着耀眼的角色。作者将300年前的历史事件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联系在了一起……值得一读。
——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耶路撒冷三千年》(Jerusalem: The Biography)作者

聪明的阴谋家试图从有形资产中获得金融价值,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南海泡沫,这一事件既摧毁了财富,也扰乱了国家。凭借富有深度的研究和充满活力的文笔,作者捕捉到了那些令人兴奋的事件细节,让读者了解了历史上三大金融危机之一,从中获得的启示,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价值。
——大卫•凯泽(David Kaiser),《量子遗产》(Quantum Legacies)作者

作者非常杰出,拥有宏大的历史观。这本书讲述了现代金融在灾难和欺诈中诞生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科学家和骗子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书中的一切都与我们生活的当代世界息息相关。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时间旅行简史》(Time Travel: A History)作者

生动的叙述……作者描述了英格兰货币制度的变革,并思考了货币本身的性质。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生动地描述了伦敦金融城咖啡巷里股票交易的历史。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一部回顾政府债务融资最早渊源的作品,听起来有点无聊,但读起来却非常精彩……一场由丑闻引发的金融事件,影响深远。
——《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展开
作者简介
托马斯•利文森(Thomas Levenson),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研究生项目主任,同时也是纪录片制片人。曾获得华特‧凯斯勒科学纪录片奖(Walter P. Kistler Science Documentary Film Award)、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Peabody Award)、艾美奖等。他的文章及评论经常刊登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探索发现》(Discovery)及《科学》(Science)等报刊上。
译者简介
李新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武汉大学世界史工作站博士后,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史和社会史。出版《国家与市场——英国重商主义时代的历史解读》《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起源——重商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著作《意大利民族诗人之冠但丁》曾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
展开
精彩书摘
伦敦,1719年对伦敦的股票交易商来说, 这一年开局良好。 他们在伦敦城里的交易巷工作。 对于当时的伦敦人来说, 股票交易是非常新鲜的事物, 因为人们交易的不是具体的商品, 而是抽象的数字。 这里的交易商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 往往是聚集在几家酒馆和旅店, 或者一些咖啡馆里, 最著名的是加勒韦咖啡馆, 这是一家为乡绅提供服务的咖啡馆。 除此之外, 交易商们也可能会去乔纳森咖啡馆, 这家极具竞争力的咖啡馆见证了最狂热的贸易活动。 由于这些交易商是以一种新的方式赚钱, 所以当时的英国人称这些人为掌握了黑暗艺术的人。
南海泡对记者、 鼓动家和参加过光荣革命的丹尼尔• 笛福来说, 乔纳森咖啡馆和其他地方是耳熟能详但极危险的地方,可谓邪恶巢穴。 大约30年前, 笛福就已经就交易巷里的这些活动存在的风险告诫过他的同胞们。 如今, 时近盛夏, 笛福准备孤注一掷, 最后进行一次警告。 为此, 他写了一本题为 《交易巷剖析》的小册子。 在书中, 笛福以“一位股票经纪人” 或无执照的股票经销商的口吻写下了对人们的告诫。 这本小册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一本旅行故事书, 引导读者去探索交易巷这个新奇的地方。 正如笛福所说, 交易巷就像一座微缩的岛屿, 只需要一两分钟就可以走个来回:“走出乔纳森咖啡馆进入交易巷, 朝南走上几步, 然后转向正东, 你就会到达加勒韦咖啡馆。 在那里从另一个门出去, 继续向东走, 就会进入伯尔钦巷。 然后在刀剑银行停留片刻, 用三言两语做个恶作剧。 然后向北走, 进入康希尔街, 在西行的路上拜访两三位地方小人物”, 最多几百步, 访客就几乎走完了这段旅程, “带着你的指南针, 你已经在股票交易的世界航行了一趟, 你再次转进了乔纳森咖啡馆”。 又到家了! ―――但这里不是安全的港湾, 因为书中那位 “经纪人” 的心声是:“正如我们强迫自己所做的那些蠢事一样, 终点就是起点,循环反复。”
多么愚蠢啊! 笛福还讲述了一位贪婪的乡下人和一对骗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其中描绘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漫步进入乔纳森咖啡馆会面临的风险。 那里的股票经纪人会用巧簧之舌纠缠这样的贪婪者, 怂恿他进行交易, 这一过程就好像做了一场外科手术一样, 贪婪者的财富瞬间就化为乌有:“他的马车和马匹, 他精致的座椅和昂贵的家具”,所有的物品都出售 “以补偿不足的额度”。
笛福警告他的读者, 上述描述的场景就是交易巷的本来面貌,这里发展出了 “一套完全欺诈的制度… … 一个基于欺骗的行业”。 当然, 交易巷里的把戏算不上全新的。 在某种形式上, 它们古老得如同人类的欲望, 有 《 箴言》 篇为证――― “用诡诈之舌攫取财富的, 就是自己取死, 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 ” 但是, 在1719 年―――这一满怀希望、 紧张不安的一年, 出现了一些全新的东西: 交易巷精力旺盛的常客们试图推出一项比此前任何东西都更野心勃勃的计划, 那就是南海公司。 这家公司于1711年开张营业, 但是它从来没有真正开展过其名字所暗示的业务: 用船运输货物和奴隶前往南美的西班牙港口。 相反, 南海公司介入刚出现的信用市场, 涉足所有的票据和债券以及一些对于时人更为陌生的新鲜事物。 英国政府用这些手段构筑不断增高的债务之山。 然而, 几年来, 南海公司仅啃下了信用市场的边边角角, 交易量少得可怜。 公司的主管把运营目标放在一个更为野心勃勃的计划上(如果成功, 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英国政府的债务问题) 。 他们提议一项英勇的尝试, 我们今天称之为金融工程。 这项计划就是把看上去无休无止的一系列战争积累起来的所有国债转换成私人公司的股份, 也就是南海公司的股份, 这样就可以在新兴的股票市场上随心所欲地对其进行反复交易。 在支持者看来, 这样的计划可以拯救国家。 而持怀疑态度的笛福则警告: 交易巷的聪明人已经想出办法,从公共利益中榨取财富, 他们已经 “随着时机成熟、 利润出现准备好了, 买卖国家, 欺瞒议会, 搞乱银行, 抬高或拉低股票价格, 用整个伦敦来掷骰子”。
“买卖国家”, 这是笛福辩论的关键。 像这种转化国债的计划很容易被人为操控, 从而满足私人的利益需要, 也就是说, 笛福认为, 这样的行为即便算不上叛国罪, 也已经差不多可算作叛国罪的近亲: “在这种情况下, 所有利益不是取自公共信用吗? … … 不是每一步都牵涉到国王的一己之私吗? … … 其结果不就是一项清晰的法定叛国罪吗?”
即将发生的事件, 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海泡沫, 证明笛福是正确的。 在1720 年这一年, 只要是个手里还有点钱的英国人, 就一定听说过南海公司, 都相信其承诺, 都被其超乎想象的发财前景冲昏了头。 甚至半个欧洲都如此, 许多人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然而, 从长远来看, 或者说从那些没有损失财富的人的角度来看, 丹尼尔• 笛福的观点很明显也有错误之处。 次年在交易巷发生的事情决不仅仅是 “一项扎根于欺骗, 诞生于谎言, 滋养于诡计、作弊、 哄骗、 作假、 虚假的行业” 的产物。 南海泡沫 (伦敦新兴股票市场的骤然飙升和突然崩溃) 并不是早期资本主义的原罪, 或者说, 不能说得这么绝对。
相反, 正如本书所认为的那样, 如果我们要理解南海泡沫那年发生的事情, 那就有必要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并在时间上向前以及向后延伸, 也就是从笛福所处的混乱时期一直延伸到我们生活的今天。 在本书的叙述中, 我们可以将1720 年的大灾难解读为现代货币概念构建过程中的分水岭, 特别是货币最活跃的化身, 即信用概念。 信用就是用把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的数字来表达承诺。 泡沫是金融史的一部分, 但又不局限于金融史, 它开启了一扇了解此后金融思想出现问题的窗口: 南海泡沫发生前的一个世纪, 人类理解物质世界方式的大变化。 这可以说成一次智识转型, 或者称之为科学革命更恰当。
人们通常从一些新发现造成的结果入手, 来定义科学革命的历史。 这里所谓的 “新发现” 多半发生在数学和物理领域。 然而, 这一说法遗漏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那些解决了行星运动和炮弹飞行问题的人, 并没有把自己限定在自然哲学领域。 从一开始, 他们就使用相同的方法和思维习惯来处理人类问题, 去指导个人和社会做出选择。 1719 年, 在经济动荡来临之际, 所有最伟大的科学革命者都在距交易巷东南几百码的地方工作。 在那里, 沿着伦敦塔外墙建造的房间中, 皇家铸币局总监艾萨克 • 牛顿爵士监造着英国真正的货币: 人们对金银贵金属进行精确称量、 鉴定纯度、 轧平、 冲压、 压模, 制成合法重量的圆片, 再以国王的头像来装饰。 牛顿从17世纪90年代起就向王室提出货币事务的建议。 到此时,牛顿已经是一个有经验的股票市场玩家,有自己的账户,其中包括巨额的南海公司股票。在即将到来的这一年, 他将像其他人一样备受考验。 但是, 1720 年事件的意义在于,牛顿教给当时人思考的方式,不仅仅是关于货币, 也包括任何可以被观察、 衡量和计算的事物。
这场以南海泡沫知名的大灾难, 是记录在案的首次金融系统大崩溃, 在许多方面也是股票市场崩溃和诈骗的原型。 当时发生的事情和英国政府做出的反应, 都与发生在21 世纪金融系统中的事情(很快可能再次发生) 有着直接的联系。 南海泡沫肯定证明了笛福的观点, 就是当金融精英的动机和利益与国家政府、 公众的动机和利益相冲突时, 显著的凶兆就会出现。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 当对南海泡沫进行重新审视时, 人们会发现其中暗含着异乎寻常的腐败问题。 这次金融灾难就像一份全面的指南, 告诉你所有为了一己私利颠覆金融市场的方法。
但是,要了解英国是如何陷入泡沫的, 要理解在大灾难背后实际发生的事情,我们就要追随故事,回到当时,回到一个花园、 一个果园, 那里有年轻的牛顿―――一个刚过少年时代的男人。 他能看到一棵苹果树, 在盛夏时分挂满了果实―――一种被称为 “肯特之花” 的品种。
一个苹果随时都可能砸到他头上。
展开
目录
绪言 “人生的大愚行"
第一部分 计算和思考
第一章 世界体系
第二章 “制定土地和劳动力之间的标准和方程式"
第三章 “十分可信的猜测"
第四章 ”纯粹意见"
第五章 “更多的纸质信用"
第六章 “经纪人约翰.卡斯丹%他在办公"
第七章 “满足需求的方法"
第二部分 货币的魔力
第八章 “精细管理"
第九章 “诸多的会议和顾虑"
第十章 “执行得忠实和严谨"
第十一章 “决心致富"
第十二章 “商业区的情绪"
第十三章 “如果我做的计算是正确的"
第十四章 “最大一笔诚实财富"
第十五章 “股票的走势如何"
第十六章 “一场盛大辉煌的娱乐"
第三部分 货币的兴衰
第十七章 “人们现在……极度惊恐"
第十八章 “没人比他更了解计算和数字"
第十九章 “一场大灾难"
第二十章 “没有违背议会的信念"
第二十一章 “仁慈可能是残酷的”
第二十二章 “敲响警钟"
第二十三章 “它不会被治愈"
结语 “一种传染病"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