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传统武术散打教程》:
散打具有很强的攻防性。“攻防”是一对矛盾,有攻必有防,在散打过程中,双方总在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在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反击动作。
散打是相对于套路而言的。1988年,在全国武术专题研讨会上,学者们正式提出了“散打与套路是结合,还是分离”的问题。经过实验论证和研讨,多数学者认为,“打练分离”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学科高度综合与分化的结果。分离后的散打迅速走上“快车道”。业内人士经过20多年不断地摸索、改进,逐渐构建了完备的散打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管理体系,并成功地推出“散打王”赛事品牌及《武林风》这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武术搏击类电视栏目。目前,散打已经成为国内外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的特点是好学、好记、好练、好用、好看。
二、武术散打的特点与作用
散打作为对抗性武术项目,本着“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散打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传播和普及,这与其自身的魅力是分不开的。散打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从散打的特点与学习散打的作用开始了解。
(一)散打的特点
1.技击性与现代体育的完美结合
散打属于体育运动范畴,但它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散打以对方身体为攻击目标,利用踢、打、摔等技术来攻击目标。将散打应用于不法分子身上时,可使不法分子失去反抗力而被制伏。在民间武术交流活动或运动、竞赛中,散打则明显地区别于致人伤残的技击术。人们从体育运动的目的出发,制定了散打竞赛规则,规定了比赛禁击部位及比赛时必须穿戴护具。可以说,散打是在比较安全的规则下进行的互为攻防的运动,虽具有较强的攻防技击性,但不致发生严重的伤害事故,其技法是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防身自卫为目的。
2.具有对抗性
散打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是以双方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的,明显有别于套路的表现形式。散打比赛中,双方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动作是随对方的技击动作而变化的,通过斗智、较技来战胜对方。运动员在掌握了一定的攻防技术后,还要掌握运用技术进攻对方的时机,要求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应变能力。
3.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4.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散打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史料和文学名著中都有关于散打比赛现场的描述,如“人山人海、群情沸腾”“三百里内皆来观之”等。现代散打比赛现场同样如此,每当赛场上出现精彩的场面,台下观众便报以热烈的掌声。茶余饭后观看一场散打比赛,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丰富了文化生活的同时,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品质、拼搏向上的竞技精神也会给人启发。如今练习散打的人越来越多,观看散打比赛的观众也日益增多,体现出散打具有的魅力和观赏价值。
(二)学习散打的作用
1.强身健体,护卫安全
在激烈的打斗中,经过散打训练的人较易击中没有经过散打训练的人,同时也能防守对方的一些进攻,即使被对方击中,抗击能力也较强。女性掌握几种散打技术,对防身也有好处。女性因固有的生理特点,更易受歹徒侵害,经过散打训练的女性在与歹徒搏斗的关键时刻,如突然使用擒拿等散打技术攻击歹徒要害,往往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公安、武警战士、保安等掌握一些散打技术,对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维护国家财产安全、打击犯罪分子等有较大的帮助。普通人练习散打,除能强身健体、防身外,还能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培养顽强、勇敢、果断等品质。
2.增进友谊,交流文化
在学习散打的过程中,老师言传身教,同学们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加深了同学们的武德修养,增进了相互的友谊,正所谓以武会友。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普及,通过散打比赛,各国运动员不但增进了散打竞技技术的交流,而且增进了友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武术尤其是散打,更多地了解了中国文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