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一 组织学绪论
学习要点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了解:石蜡切片、HE染色标本制作过程。
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主要研究工具是显微镜。组织学实训课是通过正确而熟练地在镜下识别主要器官的结构及其基本组织和细胞成分,描述标本组织切片的特点,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实训课的直接观察,加强形态学描述和描绘技能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牢固地掌握组织学基本知识。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显微镜是医学科学中常用的贵重精密光学仪器之一,是组织学实训的主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应对同学作如下的要求:①熟悉显微镜各部分的性能和用途,仔细小心,养成正规操作的习惯;②掌握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组织标本的技能;③自觉遵守显微镜管理和使用制度,严防损坏。
(一)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1.机械装置部分镜体、目镜(筒)、载物台、卡片器、推进器、物镜转换器、粗调节螺旋、细调节螺旋、屈光度调节环、孔径光阑调节杆、电源开关、电压调节钮、聚光器升降杆、载物台、光栅、CCD接口、镜臂。
图1-1 显微镜的结构
2.光学系统部分目镜(放大倍数为8×或10×)、物镜(包括放大镜4×、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100×)、聚光镜、光源。
请根据图1-1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并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放自镜箱中取出或放入显微镜时,应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使镜身保持平稳。拿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严禁镜身倾斜,前后摇摆,致使目镜或反光镜脱落损毁,以免碰坏显微镜。
2.使用前后均要进行检查经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显微镜上的各种配件不可任意取下或拆开,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并登记,以便处理与修复。如有油脂沾污,可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轻擦。切勿用手或手帕和其他纸张擦拭光学系统部分,以免磨损。
3.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适当调整电压(或光线亮度)。
4.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对正低倍物镜,肉眼从镜侧注视,转动粗调节螺旋使物镜距载物台平面5mm左右。眼睛从目镜观察,适当调整光亮,以使整个视野均匀为准。从双筒显微镜的目镜中观看时,应根据个人的眼距不同,调节两目镜之间的距离,使两个视野重合为一个大的视野。
5.标本放置和视野调整将标本用卡片器固定好,调整切片位置使标本对准聚光中心,以便观察。以左手调节粗细调节螺旋,右手移动推进器。如视野偏暗、明暗不匀或模糊时,可从以下几方面检查并作适当处理:①物镜是否对正?②聚光器光圈开得大小如何?③聚光器的高低如何?④目镜、物镜、聚光器的聚光镜是否沾污?
6.观察完毕将标本取下,按编号顺序放入标本盒内。关闭电源开关,注意程序是:①将光源关至*小;②关掉电源开关;③拔掉插头。
(三)正确地进行标本观察
观察标本时要明确本次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按照实训教程进行。首先了解标本的名称、取材部位、制片方法、切片方位及染色方法,然后按照肉眼观察、低倍镜观察和高倍镜观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察标本。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重视低倍镜下的观察,了解组织切片的全貌、层次和部位关系。有许多标本,在低倍镜下即可达到观察的主要目的;而高倍镜下观察的只是局部结构的放大。切勿放置标本后立即用高倍镜观察或寻找目标,这样会迷失方位,限制视野,混淆层次,建立不起整体概念,以致观察结果不全面、不准确,甚至错误。这是一般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希望引起高度重视。
1.肉眼观察对着白色背景用肉眼观察标本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取材方位。
2.低倍镜观察取标本,擦净,使盖玻片朝上而载玻片在下,放在载物台上,用卡片器夹好,并用推进器将标本移到载物台通光孔正中。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物镜(4×或10×)对准标本,慢慢旋转粗螺旋,镜头下降至近玻片,从目镜观察,同时慢慢转动细调节螺旋,使物镜缓缓上升,调节焦点距离,直至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观察标本时,如果光线太强,或标本染色太浅,透明度较大,可将光调暗;反之,如果光线太暗或标本染色很深,应将光调亮。总之,要使光亮适宜观察。
3.高倍镜观察目的是对某些部位的结构进一步放大观察,以了解其微细构造,是在完成低倍镜观察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先将选好需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正中,然后转换高倍镜(40×)进行观察,应用细螺旋调节焦距,看到清晰物像。注意不要用粗螺旋调节焦距压碎玻片,甚至将镜头损坏。达到高倍镜观察目的后,还可再用低倍镜观察,这样低倍、高倍镜反复使用,使一般与特殊结构紧密结合。
4.油镜观察实训课中仅在观察血液和骨髓涂片时需要使用。也应遵循肉眼、低倍、高倍的顺序进行初步观察。将选好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先提高镜筒,转换油镜头(100×),再在标本上滴一滴镜油,小心地将镜筒下降,同时肉眼看着将镜头浸入油内,并可使之与标本轻微接触。然后一方面用眼睛自目镜观察,一方面慢慢转动细螺旋使镜筒微微上升,直到看清物象后,再用细螺旋继续调节,进行观察。注意,切不可用下降镜筒的办法对焦点,这样是容易损坏标本的。
注意:应用镜油的时候,切不可将镜油接触到高倍镜和低倍镜的镜头,否则将造成应用高倍镜和低倍镜观察模糊,影响学习。实训完毕后,先用擦镜纸擦净物镜上的油,再换一张纸,滴少许二甲苯,轻轻擦净镜面上的油迹,再换一张擦镜纸擦去二甲苯。标本上的油迹也用此法清除。
(四)观察标本时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标本的平面与立体的关系人体结构极为复杂,就同一个器官或细胞来说,它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切片标本所观察的图像是平面的,所切的部位不同或所切的方向不同,则切片所显示的物像就不同。因此,在观察时,要建立起立体概念。例如,我们将一个细胞用一个鸡蛋表示,通过不同方向和部位所作的各种切面,则可得到不同的物像,如图1-2所示。若对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胞群体作各种切面,其各种物像如图1-3所示。若对呈管状的器官作各种切面,其形状如图1-4、图1-5所示;若对呈束状的器官作各种切面,其形状如图1-6所示。
图1-2 鸡蛋的各种切面
2.注意标本的不同生理动态变化机体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同一组织结构是有改变的,如腺体在分泌过程中,其细胞构造就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在观察时要有一个动态的观念。
图1-3 辐射状排列的细胞群体的各种切面
图1-4 弓形管状器官的各种切面
图1-5 管状器官的各种切面
图1-6 束状器官的各种切面
3.注意标本的多种染色方式的综合运用 我们所观察的标本是死组织,是经过复杂的技术过程制成的,而且一张标本只能用某一种染色方法制作。因此,它不能够显示出组织、细胞所有的结构。所以,在实训过程中还要观察一些示教材料,如特殊染色等,以补不足。同时要将这些不同的材料、标本进行综合分析,使认识更加全面与深刻。
4.注意标本中的人为现象 由于制片技术上的原因,有时在标本中会出现一些人为缺陷,并非组织结构,应予鉴别。人为缺陷包括①刀痕:因切片刀锋有缺口造成组织标本纵行刀痕。②裂纹:组织透明、浸蜡的时间过长,组织脆硬,切片时可引起组织裂开,呈不规则裂纹。在制片过程中,由于组织或细胞各部分结构的收缩不一致,或贴片时水温过高,也可导致某些人为裂隙。③皱褶:贴片时组织未充分展平或标本铺得不平整而发生皱褶。④气泡:封片时将少许空气封入切片树胶中。⑤遗留物:如染色时残留的染料沉渣或固定液化学物质没有除净而出现的沉淀物等。
(五)观察记录与绘图
组织学实训的观察记录主要是绘图描记所见,它可以帮助理解与记忆。绘图时要突出主要内容,力求准确地表现出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绘图可用有色铅笔,注字用普通铅笔。绘图要求比例适当,描绘准确,注字工整,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组织学标本制作的基本过程与原理
1.目的了解组织学标本制作的程序和各步骤的作用。
2.标本制作要求①尽可能保存组织生前结构;②标本要透明,可容显微镜下的光线通过;③不同的结构在显微镜下必须能显出不同影像;④标本可长期保存以供长期观察。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活体观察和死后观察两类。
(1)活体观察:即观察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生活时的形态结构,不易长期保存,而且有许多结构不能看到。在组织学实训课中一般不用这种方法。
(2)死后观察:即从致死或近死的机体中取出组织或器官,经过标本固定等技术处理、制成标本,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根据形态变化推测生活时的状态。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显示出各种不同变化经过的成分,所制标本又能长期保存,反复观察。在实训中所观察的都是这类标本。
普通常用的组织学标本制作过程及其基本原理简介如下:
石蜡包埋切片标本制作法
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是*常用的组织学标本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取材、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脱水、透明和封固。
1.取材、固定
(1)取材:即从动物体内取下某一器官或组织材料的过程,大小约0.5cm3为宜,尽量保证为新鲜组织材料。材料的来源一般是来自尸检或取自实验动物。因此,动物在麻醉下或以不同方法致死后,应立即进行取材,操作宜细致迅速,要尽量减少细胞、组织在机体死后的改变和避免对组织的机械损伤。组织在动物死后或离体后会很快解体,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菌或组织本身所含酶的分解所致。取材后要立即进行固定,以停止其分解作用,尽可能保存细胞组织生前的结构和成分。
(2)固定:固定(fixation)是一种化学及物理过程,使其蛋白质等成分迅速凝固,其目的是为防止组织的自溶和细菌的侵入,使组织固定硬化,以保持其在取材时的形态结构。固定时所使用的化学溶液,称为固定液。
常用的固定液包括①单纯固定液:即用单一的化学物质配制成的固定液。如乙醇、甲醛、乙酸、锇酸等。②混合固定液:用数种化学物质配制成的固定液。一般来讲,采用混合固定液较好,但固定液的选择,以组织的种类不同和显示组织组成成分的目的需求不同而异。常用的固定液配方包括以下五种。
1)Susa液:使用时取等量的Ⅰ液和Ⅱ液混合后,将组织块投入,固定24h。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