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利率走廊调控国际经验与中国目标模式构建研究
0.00     定价 ¥ 6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2016511
  • 作      者:
    杨斌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斌,男,汉族,福建福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教研室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方面的研究。曾经在《亚太经济》《金融与保险》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主持“2020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福建省科技厅“2021年度创新战略研究项目”,曾经参与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在宏观经济数量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等研究领域有较深厚的学术积累。2016年10月被福建省中青年经济发展研究会评为福建省社科联2016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征文优秀奖。

展开
目录

目  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 

 第二节 文献回顾6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9 

 第四节 研究方法23 

 第五节 创新之处24 

第一章 利率走廊调控概念与理论27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27 

  一、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操作框架27 

  二、数量型调控框架与价格型调控框架29 

  三、利率走廊调控30 

 第二节 西方利率走廊调控相关理论基础36 

  一、早期价格型调控下的真实票据理论与银行贴现率理论36 

  二、数量型调控下的货币数量论与外生货币供给理论39 

  三、现代价格型调控的理论基础4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对中国构建利率走廊调控体系的指导意义54 

  一、构建利率走廊调控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指导地位54 

  二、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及其对利率走廊作用机制的分析55 

  三、银行业利润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58 

 第二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发展与转型62 

 第一节 早期货币政策实践:信贷规模控制63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产生63 

  二、信贷规模控制64 

  三、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创造条件65 

 第二节 当前货币政策实践:间接数量型调控66 

  一、1998年至今的间接货币总量调控66 

  二、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69 

  三、间接数量型调控的特点72 

 第三节 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74 

  一、数量型调控的局限性———转型必要性分析74 

  二、数量型调控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转型必然性分析77 

  三、数量型调控下利率决定的外生性———价格型调控可能性分析79 

第三章 中国构建利率走廊调控体系的现实条件与障碍因素83 

 第一节 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为实施利率走廊调控奠定基础条件83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84 

  二、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87 

  三、利率传导机制日益顺畅90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向有利于价格型调控框架转变91 

  一、中央银行流动性调节与预期管理能力提高91 

  二、创新货币政策操作工具92 

  三、建立健全合格担保品框架95 

 第三节 实施利率走廊调控面临的困境与挑战96 

  一、构建面向价格型调控的框架还不完善97 

  二、中央银行调控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99 

  三、经济金融领域存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对转型构成挑战102 

第四章 利率走廊调控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106 

 第一节 英国和美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对比分析106 

  一、英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历史路径106 

  二、数量型调控还是价格型调控———基于Poole模型的分析111 

  三、不同发展阶段下的框架选择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14 

 第二节 现代价格型调控模式:利率走廊调控117 

  一、欧洲中央银行117 

  二、加拿大银行119 

  三、美国联邦储备银行120 

 第三节 国际利率走廊调控经验借鉴122 

  一、合理设定存款准备金制度123 

  二、创设常备借贷与存款便利工具125 

  三、协调公开市场操作127 

  四、具备市场性、基准性和可控性的目标利率128 

第五章 中国利率走廊调控目标模式构建130 

 第一节 实施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131 

  一、建立通胀目标制131 

  二、兼顾金融稳定目标135 

 第二节 基准利率与政策目标利率的选择140 

  一、选择Shibor作为基准政策利率141 

  二、以常备借贷便利为上限,合理确定利率走廊宽度151 

 第三节 合理实施公开市场业务153 

  一、明确公开市场业务的首要目标154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招标方式158 

 第四节 实行余额准备金制度164 

  一、对准备金制度的争议165 

  二、模型建立165 

  三、参数校准171 

  四、模型分析171 

  五、结论175 

第六章 构建中国利率走廊调控体系的对策建议176 

 第一节 增强利益诱导的有效性176 

  一、增强Shibor的基准性176 

  二、降低常备借贷便利准入门槛,提升商业银行的融资可得性179 

  三、采取自愿准备金制度180 

 第二节 强化中央银行的预期引导187 

  一、构建“通胀目标制+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框架187 

  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191 

 第三节 健全顺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93 

  一、加强金融市场建设194 

  二、规范微观市场主体行为197 

  三、应对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时滞问题200 

第七章 结论202 

参考文献206 

后记27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