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照顾好: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
(2)茶的种类
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茶(砖茶、茶饼)和速溶茶(茶粉)等几大类。
绿茶是指采自茶树的新叶或嫩芽,经过杀青、整形、烘干(炒制)等步骤而生产出的成品茶叶。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地保留了鲜茶叶的绿色。
绿茶性寒凉,夏天喝比较合适,对于肠胃不好的人建议不喝绿茶,喝红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采摘的嫩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茶叶成品。红茶比绿茶多了一个发酵的过程。茶叶的发酵是在空气中氧化,发酵作用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单宁酸减少,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同时寒凉的性状也发生了改变,红茶对于有茶瘾的人,是四季宜饮良品。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采自一种特殊品种的茶树嫩芽,因芽头长满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产区在福建北部。基本工艺包括萎凋、低温烘焙(或阴干)等工序。云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也有出产。白茶性状和绿茶相近,建议夏天喝。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以有大量金花为上品。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茶性温,因此黑茶的适应性较好,基本上各类体质的人都适宜喝,四季均宜饮用。
黄茶是中国特产。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和绿茶基本一致,只是在茶叶炒制前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使茶叶中的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特色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汽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黄茶性状和绿茶相近,建议夏天喝。
乌龙茶是鲜茶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成的茶。以前乌龙茶的消费市场主要在福建和广东,近年推广较好,全国其他地区也开始接受乌龙茶,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乌龙茶性微寒是其在南方地区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花茶是利用茶叶能吸收气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窨,茶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成品,也有不再筛分的花茶。普通花茶的香源花是茉莉花,茶叶选用绿茶制作,也有用红茶制作的。香源花还可以是玉兰花、桂花、珠兰花等。
紧压茶(砖茶、茶饼)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和其他适合制毛茶的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他形状的茶叶。紧压茶的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或橙红。紧压茶密度高、防潮性好,便于运输和储藏,茶味醇厚,深受牧区的少数民族欢迎。喝紧压茶时一般都是用茶壶煮的,因此茶汤很浓,易使人产生饥饿感,因此一般喝紧压茶时都会加点奶、酥油或糖。紧压茶性温,适宜四季饮用。紧压茶中的普洱茶,近年来颇受关注。
速溶茶是茶叶提取物,一般是绿茶或红茶速溶茶。速溶茶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的需要,在发达国家或经济发达地区消费量较大。
茶叶还可以按产地划分,将茶叶划分为川茶、浙茶、闽茶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
还可以按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等。高山茶因为采摘周期长,产出的茶叶香气浓、滋味好、耐冲泡,比较受追捧。
(3)泡茶的方法
泡茶的方法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泡茶是为了茶叶发挥更好的功效,同时也有更好的滋味。不同的茶叶性状不同,因此让茶叶的好味道充分释放出来,泡茶的方法是有讲究的。同样用3克茶叶,加150毫升水冲泡,都冲泡5分钟,因为水温不同,茶汤中溶解的咖啡因、多酚类、氨基酸等都有很大区别。茶叶在100℃和60℃的水中的溶解量大约相差一倍。茶叶精华必须充分释出,茶水才有滋味。因此泡茶要根据茶的不同来定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