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欧洲风云突变,老牌势力哈布斯堡王朝左冲右突,从辉煌到衰落,几经荣枯!
看蒙古帝国分崩离析的背后,成吉思汗的子孙如何相互攻伐,自毁长城!
详述萨摩藩在德川幕府的打压下,怎样锐意进取,变法图强,以一藩之力撬动日本乃至整个东亚的政治格局!
关于中国古代铠甲的N种猜想,作者邀你一起破译“山纹”“锁子”“连环”身上的多重密码。
上都政权拥有军事上的优势,但是其财政、经济较大都方面远逊,因此上都方面采取了全面出动、分路合击的策略,从东向西对迁民镇、古北口、居庸关、紫荆关这四个屏障大都的关隘同时发动攻击,目的是让大都守军顾此失彼。燕铁木儿此时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他在四个方向平均分配兵力,必然因防线薄弱而均被突破,如果集中兵力于某个方向,则会让其他方向的敌军乘虚而入。
八月二十五日,上都诸王失剌、平章乃马台、詹事钦察率军逼近古北口,脱脱木儿率军主动出击,在古北口以北的宜兴迎击上都军队。此战大都军的主力是阿速卫。阿速又称“庵蔡”“阿兰”,来自高加索以北的顿河地区,属于斯基泰人的一支,今天的奥塞梯人即为其直系后裔。阿兰人在极盛时曾和汪达尔人一起横扫欧洲,但是绝大多数已融入当地民族。窝阔台统治时期,蒙古军队第二次西征,阿速国王杭忽思率众归降,窝阔台为其赐名“拔都儿”。杭忽思派遣长子阿塔赤率领一千阿速士兵入直宿卫,成为怯薛军的一部分。阿塔赤后来随蒙哥汗远征南宋,随军抵达四川钓鱼山,在与宋兵作战中因功受赏,蒙哥汗亲自赐酒,赏以白金。蒙哥汗死后,在忽必烈汗与阿里不哥、阿蓝答儿、浑都海的汗位争夺战中,阿塔赤率先赴敌,即便腹部中箭,也毫不畏惧,忽必烈汗闻讯后大加褒奖,赏以白金,召入宿卫。之后,他扈驾亲征阿里不哥,从征李璮,领兵南征破金刚台,从攻安庆府,下五河口,进攻沿江诸郡,屡建奇功。再之后,他带五百阿速军镇戍镇巢军(今安徽巢湖市),因横征暴敛,民不堪命,被南宋降将洪福趁其喝醉酒时杀害。忽必烈悲悯不已,赐其家族白金五百两、钞三千五百贯、封一千五百三十九户,命其子伯答儿继承千户,佩戴金虎符。
另一支阿速军部队来自阿速贵族阿思兰。在蒙古西征军围困阿儿思兰之城时,他携其子阿散真归降,得蒙哥汗的手诏,专领阿速士兵,这支部队仅有阿速军总数的一半,另一半则留守故国。后来阿散真战死,蒙哥汗遣使裹尸还葬。阿思兰向蒙哥汗进言说:“我的长子死了,不能为国效力,今天把我的次子捏古来献给陛下,愿用之。”捏古来跟从兀良哈台南征哈剌章有功,被赐白金、名马,后来从征伐宋,中流矢而死。其孙忽都帖木儿,还在海山潜邸时便从征海都,因功受赏白金。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元朝政府设立左、右阿速两卫,将全军的阿速士兵集合在一起,主要屯垦于大都以北、古北口内的潮河川以及云中(今山西大同)等地。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置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官,属枢密院,掌宿卫宫禁,兼营屯田以供军食。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宿卫城禁,兼营潮河、苏沽两川屯田,以供军储,有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佥事、经历等官。
阿速卫不愧为精锐之师,经过激战大破上都军,钦察被斩杀,乃马台被捕获送往大都处死,失剌率军撤走。两都之战的第一场战斗以大都方面的胜利而告终,这一战不但振奋了士气,也使原本游移不定的贵赤卫南下归附,燕铁木儿便将其派往古北口。
上都军在古北口方向遭遇挫败后,将主要矛头转向居庸关,梁王王禅、右丞相塔失铁木儿、太尉不花、平章买闾、御史大夫纽泽等上都政权的重要人物率领大军占领居庸关以西的榆林。九月一日,燕铁木儿亲自前往居庸关督战,派遣撒敦率军袭击榆林的上都军,将其击败,一直追到怀来才撤回。隆镇卫指挥使斡都蛮则率军在陀罗台袭击上都诸王灭里铁木儿、脱木赤,将其俘获。
摘自《黄金家族的血腥内斗——从蒙古帝国分裂到元帝国两都之战》
前言
浴血的双头鹰——哈布斯堡王朝的近代兴衰与七年战争
黄金家族的血腥内斗——从蒙古帝国分裂到元帝国两都之战
倒幕第一强藩——岛津氏萨摩藩维新简史
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中国传统山纹、锁子、连环铠辨析考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