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论
缣帛纸笔,似非本书所宜及,然匪纸笔无以达文字,文字虽美,匪剞劂罔克宣及遐陬。相因而成,故不能舍纸笔而专论雕板也。
上古结绳而治,二帝以来,始有简策,以竹为之,而书以漆,或用版以铅画之,故有刀笔铅椠之说。秦汉末,用缣帛,如胜、广书帛内鱼腹,高祖书帛射城上。至中世渐用纸,《赵(武)〔后〕传》所谓“赫蹄”者,注云“薄小纸”,然其实亦缣帛。《蔡伦传》:“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简重,不便于人,伦乃用木(屑)〔膚〕、麻皮等。”则古之纸即缣帛,字盖从糸云。故今人呼书曰“册子”,取简册之义;又曰“第几卷”,言用缣素也。江南竹简,处州作椠版,尚仿佛古制。卢仝诗云:“首云谏议送书至,白绢斜封三道印。”岂唐人又曾用绢封书耶?《云麓漫钞》。
古者以缣帛依书长短,随事截之,名曰“幡纸”,故其字从糸。至后汉黄门蔡伦造意,剉故布捣沙,杂用树皮、鱼网作纸,又其字从“巾”,即今之“帋”字也。然则中国用纸,去上古未远,实为文学发达之助,而况不律又更居纸之先乎?《古今注》云:“(今)〔古〕之笔 ,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于时。蒙恬造笔,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麻皮)〔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则不律之造,匪自秦时而始矣。马小进《论中国文学》。
至于剞劂,当先于纸笔,据傅毅《琴赋》云:“〔命〕离娄使布绳,施公输之剞劂,遂雕琢而成器,揆神农之初制。”是其证矣。同上。
总论 001
金石古刻 005
传写时代附历代精钞 012
镂版原始 016
雕版区别 022
活版源流 071
刊工善劣鉴别附 076
刊书字体 086
刊书牒咨讳避附 091
广告权舆 100
版权溯源二名纸附 104
鉴别纸墨 官簿印书附 106
附录一 永乐大典考/孙壮 111
附录二 版籍考/黄节 141
附录三 孙伯恒传/毛锐子 157
附录四 挽孙伯恒/张元济 163
后记 164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