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生成的学科并形成了其独立的研究领域,这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人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旨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现象,以及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推动全社会合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有自己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即在探索中深化认识,逐步准确界定研究对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独*的研究方法,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知识,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缘起和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1984年设立的学科(专业),2005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曾经用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命题时,就有人提出需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学研究的想法。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立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推进,人们开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还不能说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成熟的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与发展由社会存在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直接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生成的,与此同时也开始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生成过程及规律展开研究,具有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缘起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问题可以从哲学和社会两个维度追问。哲学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物质根源即客观的社会存在,而社会角度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原因,通常的回答就是社会发展进程及社会实践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并推动其发展。这里主要从后者进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源于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母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客观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主观原因,它是客观产生和人为建构的合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结合,属于交叉学科。显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必然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这两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作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这些因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得以产生的内在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一,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源泉和基础。这里的社会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也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是活生生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以人类活动为基础并积累起文化的有机体,特别是社会文化的存在。人是社会文化的存在。人虽然以自然为基础,来自于自然,回归于自然,但是就现实性而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对人及人的活动有强制性,这是无法摆脱的事实。这一经验事实将人们对人的认识引向社会。作为理论抽象,大量社会科学理论对社会做了研究和抽象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中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对社会做了理论概括,这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为对象的政治性教育实践活动,是以社会为母体的活动,因此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社会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都以社会为基础和前提,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源泉和基础。
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现代化及社会转型进一步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进而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现代性的过程,现代性与现代化相伴产生,但也衍生出现代性风险,这些因素促生了人的现代性课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社会现代化推动社会分化,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中分化出来,而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社会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在不断改变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进而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直接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立场,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样,都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根,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也就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直接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在社会中产生,又为社会服务,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愈加复杂,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相遇成为必然,由此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学科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后,随之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基础;社会学是加于其中的部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借鉴和学习的外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越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社会学的需求便越会提高,这也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这方面,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都是如此。这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的视角指出了联系的必然性,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向其他学科学习、借鉴的变化规律,进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跨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觉。
第四,社会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外部的学科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要了解、认识和服务社会,必须依靠社会学。社会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供体,社会学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外部的学科条件。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提出恢复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社会学界迅速行动,为恢复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学做出极大努力,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知识来源。就现实出发地而言,虽然西方社会学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学科研究经验,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直接来源和现实经验;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成果,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进展,保持自己独*的眼光及视野,自主认识和利用包括中国社会学在内的社会学理论。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世界;这种独*的眼光,会取得不同于西方社会学的成果。一方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应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积极借鉴。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学至今仍然受到西方社会学的深度影响,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包括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理论、社会总体、社会关系、阶级关系、阶级分析方法、人类共同体、思想意识等的研究,这种局限性不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短板,不应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野。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体的自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互动中发展自己,争取形成自己的学科优势。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学学者活动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靠等,也不会由外部提供,而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学者的努力和积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者主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主体自觉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及知识积累,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者不断探索的结果。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贡献,也是培养中国“士”(学者)具有现代精神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学学者的思考和研究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它的发展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学者的持续贡献。进一步看,人的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基础,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当然,这里的活动,包括多层次的系统存在,虽然直接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学者的活动,但就基础和深处而言,应当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活动在内的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扎根于社会体系中的人民群众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专业活动才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而其源头活水来源于社会及社会实践,包括日用生计的生活世界。
第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现实产生的根源在于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出现在当下的原因。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都有共性且相互影响,谁也离不开谁。它们的共性就是人及人的思想,由此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内在可能。早在2003年,笔者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可能性”的命题,并以“社会化过程中的人生观教育”为例做了探讨,得出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可能的”这一结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是两种不同的学科,有结合的条件。通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借鉴社会学丰富自己,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可能的。”虽然人及现实的人,特别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显得渺小;虽然思想并不张扬;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权力、资本、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经济、消费生活等面前常常被忽视,即使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命线”功能,即使中外有学者常常提出其对指引精神、坚定信仰、“社会团结”的作用等,但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表达人及人的思想的灵魂力量,仍然极其必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在新时代生成的前提、基础和源泉。这种可能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存在的必要性的原因。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进而为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机会。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有坚实的社会条件和学科依托,也有经验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社会学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工作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第二个阶段是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第三个阶段是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分支学科进行研究和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源于思想政治教育,源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被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所证明,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纷纷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由此开始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展,并且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一开始就十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特性,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将其作为社会实践对待和研究。1983年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