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言本书以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作为结语:要想厘清一件事,就必须回溯至它的起源。这或许正是本书撰写的要旨所在:要想弄明白马克思主义,最好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原点,即回到马克思那里去。按照以赛亚·伯林对思想家学术实践的分类,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集大成者的麦克莱伦,研究马克思采用的是典型的狐狸模式:围绕多重人生现象(马克思生平事迹和思想历程的方方方面)进行经验主义的事实描述和多角度的归纳评述,而不预设任何立场或急于从事实中推导出某个结论。这种研究模式并非在于输出一种鲜明、锐利的观点,而在于提供一种启发性的指引:世界那么大,青年马克思该何去何从?这就使得本书通篇行文娓娓道来而又环环相扣、兼顾各方而又层层递进,呈现出一种多维、立体且饱满、澄明的马克思形象。当作者向我们悉数展现青年马克思的成长历程、马克思早期著述活动的来龙去脉,并对当时热议的“两个马克思”等学术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之后,一个叠加和融合了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人物形象已然跃然纸上。
面对卷帙浩繁的马克思相关著作,本书钩玄提要、阐幽抉微,充分采用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马克思恩格斯的书信集以及马克思主义评论性专著在内的引证材料,以求正本清源、还原要义。在对引文的翻译上,本版译本充分参考人民出版社自1995年起陆续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各卷内容,原文中少量标注来自选集、书信集或者《资本论》等单独发行的而非MEGA1的引文,本版译本亦对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进行统一校译。另外,针对英文原版正文中部分虽以引号标示但未明确标明出处的内容,在此译本中统一以“译者注”的方式补注释。
本书的翻译是一项集体的事业,除了主译李智、杨倩外,高冉、魏飞、祁芝红、崔鑫宇和王艺燃也参与了本书的翻译。此外,杜钰婧、孙高洁、霍俐俐、秦子妍、秦意、卢欣怡、陈子恒、刘孟乔等人提供了部分翻译资料。最后由李智、高冉和崔鑫宇进行统稿。
最后要指出的是:本书的翻译是教育部专项课题“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匹配研究”(21SZK0033004)的阶段性成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