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时间的非可逆性并不是原原本本地被投影在历史过程中。历史朝目的地或者目标前进的趋势存在于长期的框架中,而不是在短期的细部。从埃及逃脱的以色列人集团在红海摆脱了追赶过来的法老的军队,红海的水一分为二,拯救了他们。这样的事情只发生一次,而不可能发生第二次。他们横贯沙漠,但等待着他们的是重重困难: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因此他们犹豫:到底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坚持走到“约定的地点”,还是退回到埃及呢?以色列人不是被动地、顺其自然地前进,而是在经历了痛苦思索、迷茫之后,才做出了积极向前的选择。“流淌着乳汁和蜂蜜的国度”固然是神的承诺,但那并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在舍弃其他神、侍奉唯一神的时候那才会出现。那是神与以色列人之间签订的双向性契约,他们前进就是在履行契约,而打退堂鼓回到埃及众神之下则是违反契约。在后者的情况下,神不受契约的约束。相反,如果神不赐予他们“约定的地方”,也不遵守诺言的话,以色列人大概不会去尽义务侍奉唯一神吧。总而言之,对于他们来说,哪怕在契约很难履行的情况下,也只有两种选择即尊重或者不尊重与神的契约。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未来要实现的目的(“约定的地方”)和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从现在所处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这两项中,选择把哪个放在优先位置。 那么如何进行选择呢?那由集团成员即个人的意志所决定。在做决定的时候,神不会以“神托”的形式介入,巫女所告知的“命运”也不会对之产生影响。另外,领导人摩西不仅不会劝导,甚至还想方设法使集团不要向个人施加压力。总而言之,个人不论在何种意义上都不会受到外部力量的强制。在这种意义上,他们可以自由地做出决定。个人的自由决断结集起来形成集团的意志,他们选择与神签订契约,朝目的地前进。因为前进是以色列人的历史,所以他们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历史。
序言/1
生活在“现在一此处”/1
概念的框架/3
本书的构成/6
第一部 时间
第一章 时间的类型/1
犹太教的时间/1
古希腊的时间/4
古代中国的时间/6
佛教中的时间/8
《古事记》的时间/11
日本文化的三种时间/13
第二章 时间的各种表现/17
日语的特征/17
语句顺序/17
时态/20
日语文学/24
物语的文体/24
抒情诗的形式/31
连歌的“现在一此处”/35
俳句的时间/38
随笔的特点/43
艺术与时间/44
“音色”与“停顿”的音乐/44
身体表现/47
绘画中的时间/48
第三章 行为方式/53
从神佛习合到摆脱信仰/53
贯彻顺应大势和内在化/59
第二部 空间
第一章 空间的种类/69
欧洲文明的空间/69
中国文明的空间和东亚世界/72
创世神话的空间认识/75
封闭的空间/78
村落的内与外/80
远方和村落/84
空间的三种特征/89
第二章 空间的各种表现/95
建筑空间/95
茶室的空间/95
崇尚水平线/98
非对称的美学/101
绘画的空间/107
开闭的空间与绘画/107
主观主义倾向/112
第三章 行为方式/115
开闭的对外关系/115
共同体的开闭和集体主义/119
第三部 “现在=此处”的文化
第一章 部分和整体/123
第二章 逃脱与超越/127
关于逃脱的愿望/127
逃脱“现在”/129
逃脱“此处”/131
避难这种选择/133
超越时空间/136
后记/140
译者后记/143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