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一释学诚
总序二黄心川
总序三杨曾文
缘起释月净
前言朱封鳌
上编
第一章 天台宗与天台学
第一节 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天台学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章 净土宗与净土思想
第一节 净土宗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净土宗思想的起源
第三节 净土宗的念佛方法
第四节 净土宗的判教
第三章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提出与内涵
第一节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提出
第二节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内涵
中编
第四章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之萌芽期
——智者大师时期
第一节 智者大师的净土思想
第二节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思想的萌芽
第五章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之转折期
——唐及五代十国时期
第一节 天台宗的处境
——诸宗并起优势不再
第二节 天台宗的中兴
——湛然对天台宗教义的坚守与发展
第三节 天台宗的衰微
——战乱与法难的沉重打击
第四节 行归净土大势
——永明延寿的时代总结与预设
小结
第六章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之融合期
——宋代时期
第一节 天台宗的复兴
——山家山外之争
第二节 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合流
第三节 知礼大师《观经疏妙宗钞》思想分析
第七章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之定型期
——明末至近代时期
第一节 传灯大师与《净土生无生论》
第二节 蒲益大师与灵峰派
第三节 谛闲大师及其以后的灵峰派传承
下编
第八章 台净融合的义理分析
第一节 天台学与净土思想的融摄
第二节 佛教发展的两大原则与台净融合
第三节 天台学与净土思想的理论契合
第九章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历史必然与现实意义
第一节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是佛教发展的历史选择
第二节 “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