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融合与超越:为未来复合型人才奠基的新劳动探索
0.00     定价 ¥ 8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2682437
  • 作      者:
    姚凤,姜丽霞,等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姚凤,上海七宝明强小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优秀校园长、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现任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主持人,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地学校研究生实践兼职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社会导师、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省外一线研究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2022年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现主持《发达地区公办小学劳动教育养成体系的实践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出版《小学诗画作文课程的实践研究》、《气象乐学家》等专著及校园读本,曾在名校长公益大讲堂、京沪教育快线论坛等作主题交流发言。带领百年老校发展突破,学校先后获全国“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合作研究校、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全国气象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以“群研究”模式,积极打造省际、区际、校际等兄弟校之间联智共生的教育生态。
  
  姜丽霞,上海七宝明强小学副校长兼科研室主任,高级教师。闵行区第六届德育学科带头人、第七届科研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优秀班主任、闵行区三八红旗手、闵行区四有好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任闵行区科研中心组成员。
  2022年,作为成果核心组成员,参与学校教学成果申报工作并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曾荣获班主任技能大赛市二等奖1次、区等第奖4次;在上海市德育实践基地活动、上海市暑期班主任培训会议、闵行区科研专题研讨等活动中作主题交流;研究与实践并行,30多篇论文案例荣获全国、市区级奖项,十余篇研究成果刊登《上海教育科研》、《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现代教学》、《上海教育》等刊物,主持完成2个市级课题、5个区级课题并获得相关等第奖。现重点参与学校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发达地区公办小学劳动教育养成体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与过程管理工作。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
  (二)劳动教育目标聚焦
  1.劳动教育目标聚焦点:面向未来
  (1)时代发展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
  社会的不断进步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持续突破、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趋向于具有较强行动力、独立性、研究性,其综合素质能够支撑参与核心竞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人力资源开发和个人能力建设需求迫在眉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但中国人口众多、科技基础薄弱、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国际形式日益复杂,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愈发激烈,并且竞争格局已从过去的生产力水平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储备竞争。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步人全面、快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后期阶段,正处于新旧动能不断更迭的历史时刻,从过去高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依托高层次人才的知识密集型创新驱动发展,从传统的产业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中国必须依靠大批量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在新的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格局中争取主动。通过广泛提升劳动者的劳动素养,促进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必然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重点。因此,劳动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至关重要,新时代学生必须要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生产结构变化成就复合型人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加入,致使传统的劳动内容和劳动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劳动生产需要更多的体力支撑,而现代生产早已超出了这一范畴,需要劳动者掌握新型的生产知识和生产技术。可以说,现代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更多需要脑力劳动的加入。如果当今的职业教育依然停留在过去的农业、工业为主的相关知识的教育上,显然是与当今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相脱节的。当前的生产劳动的结构,也不仅仅是依靠生产原料和生产力构成劳动关系,而是在一个多层次网状的运作结构中,这对于体力和脑力的劳动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网状的劳动结构中,需要各类复合型人才,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多方合力。首先,需要社会对劳动教育的环境提供支持;其次,需要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时,更多关注发展学生的智力、锻炼体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劳动时,应注重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的能力发展,而非片面地关注劳动结果。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培养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还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才能跟上社会科技发展的节奏与步伐。
  2.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化:四大目标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将劳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定为: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02020年教育部颁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以及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这些标准和纲要确立了具有时代性、整体性、科学性的劳动育人目标,也体现了学校劳动教育目标的丰富内涵。
  (1)劳动观念
  劳动观念,即对劳动有正确认知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劳动本体性知识的理解,如对劳动的概念、内涵、功能的理解等,还要鼓励学生学习劳动工具、生产材料、环境条件等劳动的对象性知识,提升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在学生们充分掌握劳动多层次内涵后,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能够明白劳动即是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自我意识与客观世界交互的重要媒介。能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认可劳动的是光荣的、崇高的、伟大的也是美丽的,认识到劳动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启:寻市溯源
第一章 思想之启:价值与意义
一、追溯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三)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二、解析劳动教育的本质价值
(一)劳动的认识
(二)劳动教育的思考
(三)劳动教育的逻辑探索
三、激活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一)回归:站稳儿童立场
(二)关联:深化教育内涵
第二章 理论之基:内涵与目标
一、厘清劳动教育内涵
(一)劳动教育内涵研究
(二)劳动教育内涵聚焦
二、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
(一)劳动教育目标研究
(二)劳动教育目标聚焦
第三章 现实之思:现状与发展
一、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劳动教育的现状
(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百年老校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一)“两明两强”奠定学校劳动文化基石
(二)“四大工程”夯实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三)“五育互促”提升学校劳动教育成效
(四)“融合超越”开创学校劳动教育体系
……

第二篇 探:建柱架梁
第三篇 融:茁根壮苗
第四篇 合:审美超越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