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航天器产品特点
1.1.1 复杂大系统
1.1.2 长寿命小子样
1.1.3 综合效能要求
1.2 航天器研制特点
1.2.1 研制管理模式
1.2.2 技术状态管理
1.2.3 产品保证管理
1.3 航天器运行特点
1.3.1 生存环境的特殊性
1.3.2 维修保障的约束性
1.3.3 可靠性验证的局限性
第2章 可靠性增长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过程
2.1 可靠性增长的概念及延伸
2.1.1 可靠性增长的相关概念
2.1.2 狭义可靠性增长
2.1.3 广义可靠性增长
2.1.4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
2.2 可靠性增长内涵及拓展
2.2.1 基于故障与失效的可靠性增长
2.2.2 基于效能与裕度的可靠性增长
2.2.3 可靠性增长特征量
2.3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理论基础
2.3.1 航天系统工程方法
2.3.2 航天产品工程理论
2.3.3 航天器可靠性保证体系
2.3.4 航天器风险管理思想
2.4 可靠性增长的发展
2.4.1 国外可靠性增长发展概况
2.4.2 国内可靠性增长发展概况
2.4.3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历程
第3章 可靠性增长的核心要素
3.1 可靠性增长模型
3.1.1 可靠性增长模型概念
3.1.2 可靠性增长模型选择
3.1.3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模型
3.2 可靠性增长计划
3.2.1 可靠性增长计划内容
3.2.2 可靠性增长计划曲线
3.2.3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计划
3.3 可靠性增长基线
3.3.1 可靠性增长基线概念
3.3.2 增长基线与产品基线的关系
3.3.3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基线
3.4 可靠性增长试验
3.4.1 可靠性增长试验定义
3.4.2 基于模型的可靠性增长试验
3.4.3 未知模型的可靠性增长试验
3.4.4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试验
3.5 可靠性增长验证
3.5.1 可靠性增长验证通用要求
3.5.2 可靠性特征量的验证
3.5.3 可靠性增长特征量的验证
……
第4章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常用工具
第5章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策略与推进机制
第6章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实施和应用机制
第7章 航天器可靠性增长工程实践示例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