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24)
《诗·蒹葭》[1]一篇,最得风人深致[2]。晏同叔[3]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4],意[5]颇近之。但一洒落[6],一悲壮耳。
[1]《诗经·秦风·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蒹葭:细长的水草。
[2]风人:在这里是诗人的意思。深致:深远的意趣。
[3]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词人。长于小令,风格清丽婉艳,有《珠玉词》。与其幼子晏几道合称“大晏”“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4]出自晏殊词作《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
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唐圭璋编《全宋词》)
[5]意:意境或境界。
[6]洒落:洒脱。
《人间词话》手稿第一条,从《诗经》的《秦风·蒹葭》入手,探讨什么是“风人深致”。秦国地处西北,民风刚健剽悍,王国维偏偏选取了这一篇有点缥缈朦胧的为代表,应该主要是觉得此诗意境与词有相通之处。在一个秋天的早晨,诗歌的主人公,穿过细长的水草,冒着严霜,在流水潆洄的洲岛间寻找自己心中的爱人。道路弯曲,时光流逝,太阳升起,连叶面的露水都已经快要晒干了,但那一位“伊人”,却仍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可望而不可即。难得的是主人公既没有放弃之意,也没有戴望舒式的《雨巷》的惆怅。希望就在眼前,就算不能得到,这种探寻的过程,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诗意。道路还是那么迂回,而那位远方的“伊人”,就这样在这种不懈的追寻中若隐若现地定格。这里使用了《诗经》当中的特有的“兴”的手法,因为很难说蒹葭和白露与作品的主题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关键是起到了一种烘托气氛的作用。作品反复强调道路的阻远,正是为了衬托主人公对于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整个作品有一点淡淡的哀怨,但是绝没有剑拔弩张的感觉,整个风格是一种蕴藉的抒情,主人公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带给读者很大的感动。
晏殊是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人物,王国维却偏偏从里面读出了悲壮。整个词作是写一位女主人公对于自己远方爱人的思念。请注意:这里是一名男性作家在用女性的口吻书写内心的思念,我们把这叫作“代言体”。男性为什么不直接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要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女性的外壳下来表达呢?这一方面是因为“词为艳科”(《花间集序》),它的产生与娱乐的功能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男性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种种的不得意,尤其是在功名仕途方面,有时这种期待与失落,与恋爱中的女性有某种相似性,而用词可以更加曲折委婉地表达。这首《鹊踏枝》上阕主要通过景物的烘染来描写别离之苦,下阕风格突变,境界一下子变得悲壮起来。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凛冽的西风突然吹尽了那些盛夏长成的碧绿而又浓密的树叶,女主人公登高远眺,顿感视觉开阔,似乎可以一直看到天的尽头。但是即便如此,她仍然不知道自己所爱之人身在何处,想要鱼雁传书,也是绝无可能。这种悲痛与绝望,当然要比《蒹葭》中的“宛在水中央”更加尖锐与强烈。因为《蒹葭》的作者,对于自己的理想,尚抱有一丝温情与幻想;而《鹊踏枝》中的女主人公,却有着十二分的清醒。明知无望,只能用淡淡的“知何处”三字作结。所以王国维认为,两首作品意境有相通之处,而词作更加悲壮。
目录
第一则(24) /1
第二则(26) /3
第三则(10) /6
第四则(11) /8
第五则(13) /10
第六则(19) /12
第七则(56) /14
第八则(33) /16
第九则(35) /17
第十则(34) /20
第十一则(43) /22
第十二则(49) /25
第十三则(删1) /27
第十四则(50) /28
第十五则(删2) /30
第十六则(删3) /33
第十七则(删4) /34
第十八则(20) /35
第十九则(21) /38
第二十则(36) /39
第二十一则(删5) /42
第二十二则(42) /44
第二十三则(删35) /46
第二十四则 /47
第二十五则(删36) /50
第二十六则 /52
第二十七则(37) /54
第二十八则 /56
第二十九则(删6) /58
第三十则(删7) /60
第三十一则(1) /61
第三十二则(2) /62
第三十三则(3) /64
第三十四则(删8) /67
第三十五则(6) /69
第三十六则(4) /70
第三十七则(5) /71
第三十八则(删9) /72
第三十九则(55) /73
第四十则(28) /75
第四十一则(57) /76
第四十二则(58) /78
第四十三则(删12) /80
第四十四则(51) /81
第四十五则(删13) /84
第四十六则(7) /85
第四十七则(删14) /86
第四十八则(8) /89
第四十九则(删10) /90
第五十则 /92
第五十一则(删11) /93
第五十二则(22) /94
第五十三则(23) /96
第五十四则(59) /98
第五十五则(删15) /99
第五十六则(删16) /102
第五十七则(12) /103
第五十八则 /105
第五十九则(删17) /106
第六十则(47) /108
第六十一则(删18) /110
第六十二则(31) /111
第六十三则(32) /113
第六十四则 /115
第六十五则 /116
第六十六则(删19) /117
第六十七则(删20) /119
第六十八则(删21) /120
第六十九则(删22) /121
第七十则(删23) /123
第七十一则(删24) /125
第七十二则(删25) /128
第七十三则(48) /131
第七十四则(删26) /133
第七十五则(38) /135
第七十六则(39) /138
第七十七则(40) /140
第七十八则(29) /143
第七十九则(9) /144
第八十则(41) /146
第八十一则(删27) /148
第八十二则(64) /149
第八十三则(删28) /151
第八十四则(删29) /152
第八十五则(删30) /153
……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