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科学幻想(科幻应该这样教)
0.00     定价 ¥ 3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9442642
  • 作      者:
    姜佑怡,姜振宇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姜佑怡,中央民族大学文学硕士,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光明日报》科普科幻专栏作者。曾在重点中学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参与优秀品牌教辅书籍编写和中考阅卷,并在多个知名网络教育平台开设科幻文学网络课程。专注科幻文学与科幻教育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及研究经验。著有《航向未知是文明的标尺》《科幻与爱情的多样邂逅》《一个宇宙漫游者的自我修养》(报刊)等科幻科普相关文章十余篇。
  
  姜振宇,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后,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窖座研究员,上海市科普作协科幻专业委员会执行理事,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专业评委。编著作品《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译著作品AR科幻绘本《未来机械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科学幻想(科幻应该这样教)》:
  (一)理论背景
  科幻文学是一种杂合了想象力、创造力、科技推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叙事文学。对这种文学进行教学实践,必须按照复杂文本的相关理论来操作。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在《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一书中,特别提到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资深教授基兰·伊根(Kieran Egan)的认知工具理论,这个理论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个体复演人类文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创造和接受各种认知工具的过程。
  这里所谓的认知工具,按照伊根定义“是我们的大脑能够做文化工作的事物”。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协助人处理与文化相关事务的认知助手。按照伊根的观点,人类的文化发展历史萌芽于人们对身体的认知,发生于人们对神话认知,然后依次为浪漫认知、哲学认知和讽喻认知。这是一个从自我到社会,从拓展到批判的发展过程。由于每一种认知都有相应的工具,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从文化库存里下载这些工具,因此,个体文化认知的发生过程,就具有了方便性。跟群体发展一样,认知方式的发展也是有高低顺序的。不同高度的认知过程,所需要的工具基本代码不同,复杂性不同,因此,个体下载的过程也应该循序渐进。而教育,就是协助文化工具在个体身上成功下载的过程。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在每一个关键的时期,都有价值观的差异,都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让我们更详细一点来描述伊根的理论。在他看来,身体认知系统建立及认知工具下载是在0-3岁左右完成的。这个过程通过身体感知觉和情绪反应形成认知模式。身体认知的建立其实是个体认识世界的前提,也是想象力发生发展的前提。只有稳定地建立起身体认知,想象才能脱离身体走向远方。这里有一个悖论,那就是想象来源于对身体的认知,而摆脱自身的束缚又是想象力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们觉得在这里进一步参考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拉康的个体认知理论,是有帮助的。但因为这本书是写给教育界同行看的,因此,对这个问题就不做更加细致的描述。回到伊根的理论。在伊根看来,在这一阶段有效的身体认知工具包括了幽默、情感、音乐、模式和节奏等。大家要花一点时间把自己的感知扭转一下,要从认知工具方向上来理解上述词汇的内容。为什么人需要学会这些工具?因为这些工具具有重要的功能。幽默能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能给人轻松愉快的感受。在这里,游戏具有重要作用。幽默不是想象力,但幽默的理解常常需要想象参与。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指通过情绪的方式把握自我。这个过程往往也通过跟成人的交往完成。父母的反馈,周围人的反馈,可能都是情感的来源。对人来讲,更加完善的情感能协助我们的人生定位。在许多情况下,想象中会携带情感,情感也会促发想象。音乐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让我们通过曲调、音高的组合以及节奏等去把握世界。音乐需要想象是人所共知的。无论是感知欣赏还是演奏演唱,音乐跟想象都密不可分。模式和节奏的掌握,让我们学会整理自己的知觉,人们还可以将各种外部刺激内化到个性和身体中。总结起来,在这样的阶段进行教学,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让孩子将上述重要的认知工具下载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它们。
  伊根认为,神话认知系统的建立及认知工具的下载是在3-7岁完成的。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口头语言,并通过类似斯特劳斯《原始思维》中所提到的“我向”思维产生出具有泛灵论的,以同理心、体验、想象为主要特征的象征性或隐喻性思维方式。神话思维的认知工具包括故事、比喻、二元对立、韵律节奏与模型、玩笑和幽默、心理成像、闲话、游戏与玩耍、神秘感等。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语言的获得对认知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言的理解,词与物之间的对应,言语中组合出种种存在的和不存在的意象,给人的发展带去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父母和周围人、读物、声频视频作品等用语言给孩子讲的故事,开始变得更加有意义。从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上看,古人是通过故事方式将自然和人联系到一起的。这种联系本身其实是通过想象完成的。故事能给纷乱的世界创造秩序感,让古代焦虑着的人感到安心。人们在这个时段也在逐渐学习比喻。比喻是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相互指涉的一种方式。把两个不同的事物A和B对比式的联系起来,非得有点想象力不可。
  ……
展开
目录
科幻是什么
一、科幻的由来
二、科幻的独特性
三、科幻之美
四、科幻是当下国内教学的热点
五、科幻是现代终身教育的重点

科幻教什么
一、培养想象力
二、科学教育
三、培养审辩式思维

科幻课的常见主题
一、人造人
二、远航
三、时间旅行
四、未来世界
五、遇见异族
六、虚拟与现实

科幻课程的设计实施及考评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
三、课程考评
附录:一些有价值的考核工具

科幻课程案例
寻找和构建更有意义的课程——试论后现代课程语境下的科幻教育
面向K-12的科幻作品阅读进阶指引——以《三体》系列为例
从课堂生长“科幻”——关于小学科幻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和思考
首例在国内公立高中正式实施的科幻文学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科幻文学(系列)课程为例
鸢尾花(IRIS)模式在科幻教育中的应用
科幻文学在STEM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科幻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记《带上她的眼睛》三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小学课堂上如何使用科幻小说
话《三体》科学,谈“三体”文明
《流浪地球》——“飞船派”与“地球派”的未来旅程
《科幻漫游指南》拓展课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