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脑科学·思维·教育丛书:学习学(上卷)
0.00     定价 ¥ 45.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9100797
  • 作      者:
    温寒江,陈爱苾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温寒江,1924年出生,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北京三十五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校长和北京教育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过30余年的教学生涯,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35年。先后主持了省部级4个教育科学课题。主持编写了近400万字的《开发大脑潜能,发展形象思维创新教育丛书》。出版《师资培训概论》《学习与思维》等9本专著,在《红旗》《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8篇。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9年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展开
精彩书摘

  《学习学(上卷)》:
  (二)思维的若干特征
  1.间接性和直感性
  大部分思维是间接的,如三段论式,就是一种典型的间接推理,数学定理、公式、数学模型的思维都是间接的。但也有的思维既有间接性又有直感性。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思考时的直感性跃然纸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的是综合了许多人的特征,如《阿Q正传》中的阿Q;有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里思维是间接的;但有许多作品,如《李自成》,作者在构思时,往往把自己的感受、情感融进作品中去,这时思维又带有直感性。中医用望、闻、问、切诊断病情,既有间接经验又是直感的。体育运动中,练习者可以从图像、录像中获得正确的视觉表象,这时思维是间接的;而在练习中把视觉表象表达出来时,所产生的动觉感是直接的,运动的心理过程(思维)是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的统一(运动感),既有间接性,也有直感性。
  2.概括性与个别性
  语言或表象所反映的是同一事物或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多次感知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东西,即一般属性,因此,它具有概括性。但人们进行思维概括时,又离不开思维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在运用时,又将概括的东西运用到具体、个别中去。一般和个别、概括性与个别性是思维的辩证的统一。例如,医生治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抓住了某些病的特征,即抓住了共性,是思维的概括过程,而当他为某一病人看病时,又将概括了的东西具体化、个别化。概括性和个别性是思维活动不同的两个过程,都是思维活动的特征。
  3.显性和隐性
  通常我们说思维,大都是显性的。思维活动是有意识的,但又存在大量隐性思维,它是无意识的。儿童写字,开始一笔一画地模仿,他思考着字的笔顺、结构,这时思维是显性的,但当他熟练以后,他不经思索就能把字写得很好,这时思维无须意识的努力,是隐性的。人们学骑自行车,开始练习时,怎样上车、踩脚踏板、扶车把,要思维集中,一步一步地想好,小心谨慎地练习着;等到熟练后,顺手把车推来,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骑了,此时,他的思维已经由原来的显性转入到隐性了。法国数学家庞加莱(J.H.Pioncare)曾思考数学的一个问题,久久不得要领,于是就将它放下了,跑到海滨去思考另一个问题。一天清晨,他在沙滩上散步,忽然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新想法,这时他再把那个数学问题拿出来,结合这个新想法进行思考,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1]作家王愿坚,没有经历过长征,他曾访问过许多长征老干部、老战士。他们战胜那种极端困难环境的坚强毅力,那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那种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的阶级感情,深深地感动了他。一天,在创作中他仿佛看到一个战士过雪山时不慎从雪山上滚下来,几番挣扎,他最终被雪埋住,但在白雪上,他的手高高地举起,在手心里托着他的党证。这个画面是如此清晰,他自己也不清楚是怎样来的。这些都是隐性思维转为显性思维的例子。从目前脑科学的研究来看,无论是显性思维还是隐性思维,思维材料都是表象或语言。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思维:学习的核心
第一章 表象
第一节 表象及其研究的历史概述
第二节 表象的神经机制
第三节 表象的特征和种类
第四节 表象的个体差异
第二章 思维的一般概念及其分类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思维的分类
第三节 思维与语言
第四节 抽象思维
第三章 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 形象思维的发生及其研究历史简述
第二节 形象思维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第三节 形象思维的特点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
第四章 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
第一节 思维规律
第二节 思维方法的特点与分类
第三节 形象思维的一般方法
第四节 抽象思维的一般方法

第二编 技能、能力:学习的方式
第五章 国内外对于技能研究的概述
第一节 国内对于技能的研究
第二节 国外对于技能的研究
第三节 对现有技能研究成果的思考
第六章 技能
第一节 两种思维的技能概念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内化技能
第四节 外化技能
第五节 技能新概念及其分类的意义
第七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结构
第三节 能力与个性
第四节 能力的培养
第五节 能力与创新能力

第三编 知识:学习的结果
第八章 知识的初始积累与分类
第一节 知识的初始积累
第二节 什么是知识
第三节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第四节 科学知识和个性化知识
第五节 抽象性知识和形象性知识
第九章 知识的特点
第一节 知识的概括性
第二节 知识的结构性
第三节 知识的综合性
第十章 知识的理解
第一节 学习理论概述
第二节 知识理解的内涵
第三节 知识理解的方式
第四节 概念及其形成

第四编 智力:学习的心理特征
第十一章 国内外关于智力研究的概述
第一节 智力概念的研究
第二节 西方智力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智力测验
第十二章 智力
第一节 两种思维智力的定义及内涵
第二节 两种思维智力定义的几个特点
第三节 认识的层次理论
第四节 智力与能力
第五节 智力的品质与培养
第六节 智力的意义与特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