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建议》:
让孩子学会感激,父母首先要懂得感激,感激自己父母的辛勤养育,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友善支持,感激社会为自己提供的发展机遇,感激孩子对自己的细小帮助。榜样是无声的老师,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理解感激、学会感激。
学会感激的前提是理解感激。家长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讲清为什么应该感激,理解父母的辛苦,理解他人的爱心,理解社会正是在感激中才变得充满爱心、宽容和祥和。
我到美国访问时,一天早晨在旅馆附近的人行道上散步,忽听身后有急促的脚步声,心想此人步履匆匆,一定有急事,于是连忙靠边让路。行人是一位中年男子,经过我身边时客气地用美语说了声“谢谢”。我想,这是对让路的感激。晚上,到一家商店买东西,付钱后,店主人把包好的物品双手交给我,满脸微笑地连声说了两次“谢谢”。我想,这是对购买他的物品的感激。有一天,我在一位国内曾经接待过的大学教授家里做客时,他还在上中学的儿子又倒茶,又搬凳,儿子离开时,教授很客气地对儿子说了声“谢谢”。我想,这是对儿子协助父母热情待客的感激。访问期间,我们听了不少课,有大学的,也有中学、小学的。我发现,每当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总要由衷地说声“谢谢”。我想,这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与老师配合的感激。
由此,我想到了感激,想到了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
对别人的善意和帮助表示感激,是对别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只有懂得感激,彼此感激,才会变得祥和、宽容和亲切。然而,不知感激的人大有人在。特别是在家里,不知感激父母几乎成了孩子的通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许多孩子无动于衷;父母忙里忙外,辛辛苦苦,不少孩子熟视无睹。在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眼里,父母对家庭的辛勤劳作,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似乎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不需要感激,因此也不懂得感激。更有甚者,有的孩子自己的事自己不做,一律推给父母;有的孩子不顾家庭条件,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比阔气、讲排场,满足不了便埋怨父母无能;有的孩子在父母遇到困难或生病时不仅不知道帮忙或侍候,还躲得远远的;有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稍不顺心便赌气、顶撞、发脾气。细细想想孩子的表现,父母们应该深思,应该反省。
感激是一种品德,是对别人付出爱心的肯定与回报。知道感激的人心底是明亮、豁达的,常常以爱心回报他人与社会;不知道感激的人思想是狭隘、自私的,心里只有自己,让他对他人、对社会付出爱心是很难的。
让孩子学会感激,父母首先要懂得感激,感激自己父母的辛勤养育,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友善支持,感激社会为自己提供的发展机遇,感激孩子对自己的细小帮助。榜样是无声的老师,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理解感激、学会感激。
学会感激的前提是理解感激。家长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讲清为什么应该感激,理解父母的辛苦,理解他人的爱心,理解社会正是在感激中才变得充满爱心、宽容和祥和。
俗话说:“养儿才知父母苦。”意思是说当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经过养育孩子的实践,才知道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所以,学会感激的关键是实践,凡是孩子自己的事,凡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怕孩子吃苦,不要怕孩子受累,更不要怕孩子吃亏。经过苦与累的磨炼,孩子会知道凡事并不容易,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孩子体验过辛苦,才知道父母的辛苦,才知道他人对自己付出的是爱心,最终才能知道感激的价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