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高考志愿填报全攻略》:
一、高一寒假初识北大
北京大学,几乎是每一位高考生都梦寐以求的高校。我在母校嘉兴一中就读时,学校时常会有一些毕业的学长学姐回母校做“返校宣讲”。那时候,我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和大学充满了迷惘和困惑。记得高一寒假,一个北大阿拉伯语系的学姐到学校来向我们介绍北大的情况,我当时就完全被北大吸引住了:她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人文底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几乎有我所能够想到的一切。走在路上,不经意间跟同学谈起“要是将来能考上北大该有多好啊!”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暗下决心,要考上北大,这也成为高中三年我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高二升高三的暑期,考上北大的学长学姐返回母校向我们传授高考经验,以及自己考上北大的经历。听了他们的介绍,综合各方面因素,我对自己进行了分析:要靠竞赛降分进入北大对我而言难度比较大,而通过更加依靠综合素质的“博雅计划”或者“三位一体”希望会更大一些。按照学长学姐的经验,如果要参加“博雅计划”或“三位一体”综合测试,最好能够参加北大组织的“暑期课堂”或“体验营”活动。
二、高二暑期亲历北大
在学长和老师们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北大组织的“暑期课堂(工学)”,这是一项“个人推荐”(以下自称“自荐”)报名的活动,每个人都有机会报名参加。后来我又有幸得到了学校的推荐,参加了北大的“优秀中学生体验营”,这是一项“学校推荐”(以下自称“校荐”)的活动。在这短短几周的暑假时间里,我连着去了两次北京。经过这两次的活动,我对北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同学,了解到了那些顶尖高手是如何学习、生活的。这两场活动都要进行语、数、英、物、化等科目的测试,但考完之后,我预估自己的成绩都不是太理想,当时有些沮丧,感觉自己肯定跟北大无缘了。后来,学长开导我说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招生上的优惠条件,更多是开拓自己的眼界,认识很多优秀的新朋友,对以后的挑战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这样能够让高三的学习生活更加有目标。
三、高三备考北大
两次北大体验活动让我在暂时搁置想要考上北大的想法的同时,彻底明白了:如果要考上一所自己心仪的高校,要走的路还很长,并且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提高自己的成绩。我按照班主任王老师教导我们的“一个阶段专心做一个阶段的事情”的复习方针,决定先专心准备竞赛,、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9月份的物理、数学竞赛。在竞赛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10月的选考和英语考试。由于先前第一次参加考试,物理、化学都只有很不理想的88分,再加之复习时间只剩短短一个月,我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备考选考时,我每天都会限时做模拟试卷来保持自己的手感。对于本来自己并不擅长的化学科目,我每天都绞尽脑汁从书本上找出几个问题来向老师请教,同时,想办法把书本上的每一个细节地方都弄懂。幸运的是,我在10月份选考时物理和化学都达到了100分。
选考考完之后,的确是有种稍微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6月高考,还有相对比较宽裕的时间,我就买了几本自主招生备考用书(和“三位一体”考试的知识点是一样的),一有时间就开始做书上的题目,在高三寒假到来之前,我已经把所有知识点都过了一遍。班上同学们几乎都是买了一样的辅导书,所以大家平时碰到了问题就一起交流,这也使得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一些。此外,学校还邀请了~些自主招生培训专家来给我们进行专门的面试辅导,为我们提供自我介绍、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训练机会。
我知道,要想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不能有任何一个科目拖我的后腿,所以我每天均衡而有侧重地把时间分配在每一个科目上面。高三的一整年,每天的时间几乎都排得满满当当的:早晨起来读书或者背单词,上午上课,下午和傍晚做试卷,晚上看书复习。虽然过得忙碌而充实,但我尽量让自己每天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绝对不能熬夜,以免影响自己第二天的学习。我还会给自己留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保证自己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后续的学习。
与往届高考不同的是,新高考改革后的物理、化学等选考科目没办法在高分考生中拉开差距,因为这些同学的选考科目普遍都在290分以上。因此,语文、数学、英语就成了大家竞争的焦点,最后甚至出现了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我深知自己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数学也不十分突出,这将会给我的高考带来极大的麻烦,但这样的薄弱环节是完全可以花时间弥补的,所以我决定放弃历史由97分变100分的机会,在10月份选考之后将全部的精力投入语、数、英和“三位一体”的复习中。就在最后半年时间里,我语、数、英的水平都得到了比较显著的提升。我相信,像班主任王老师说的那样,全心全意地做好一件事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