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人体解剖学实验(第2版)
0.00     定价 ¥ 85.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453259
  • 作      者:
    高音,姚立杰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9-01
收藏
荐购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第一篇 基本实验
  第一部分 系统解剖学
  第一章 系统解剖学绪论
  一、系统解剖学实验内容与意义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是在学生理解人体解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本次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定义的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了能正确地描述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必须规定统一的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以及人体方位和切面的术语,这些知识在学习解剖学之前应首先掌握。
  二、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和人体分部
  为了便于正确地描述人体各部结构的位置关系,解剖学中定义了各种术语,这些术语均以“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为基础。学生之间互相示范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掌朝前,两足尖向前并拢。人体分为头颈部、上肢部、下肢部、胸部、腹部、会阴、脊柱区等部位,每一部位又被分为若干区域。
  三、人体的轴和面
  以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为基准,有以下轴、面。轴和面可以通过墙角、书角、桌角、纸箱角等观察学习。
  (一)轴
  1.垂直轴 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平面。
  2.矢状轴 前后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
  3.额状轴 左右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3轴互相垂直。
  (二)面
  1.矢状面 通过身体或器官的矢状轴所作的与地平面相垂直的切面,将人体或器官分为左右两半。通过正中线所作的矢状面,称正中矢状面。
  2.额状面 通过身体或器官的额状轴所作的与地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将人体或器官分为前后两半。额状面与矢状面垂直。
  3.水平面 是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并垂直于正中面和额状面。通过器官横径所作的与纵切面垂直的切面,也叫横切面。
  四、方位术语
  按照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规定了一些相对的方位术语,依此可正确地描述各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些名词都是相应成对的,学生可以相互比较并结合模型加强认识。①上和下:是描述部位高低的关系,近头侧者为上,远离头侧者为下。②前和后:凡近腹面者为前,也叫腹侧;近背面者为后,也叫背侧。③内和外:适用于空腔器官,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④内侧和外侧:描述各种部位与正中线(面)相对距离的位置关系。近正中线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线者为外侧;前臂的内侧和外侧又叫尺侧和桡侧,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又叫胫侧和腓侧。⑤浅和深:是指与皮肤表面的相对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⑥近侧和远侧:是表示四肢的空间关系,凡连接躯干的一端为近侧,远离者为远侧。此外,手的掌面称掌侧,足的底面称跖侧等。
  五、人体系统概观
  1.运动系统 包括骨学、关节、肌肉,具有支持体重、保护脏器、完成运动等功能。
  2.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主要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呼吸系统 包括呼吸道和肺等,主要进行气体交换。
  4.泌尿系统 包括泌尿道和肾等,主要排除体内溶于水的代谢废物。
  5.生殖系统 分为男、女性生殖系统,均包括生殖器官和排精(卵)管道,主要产生生殖细胞,完成繁殖后代功能,并产生性激素,维持第二性特征。
  6.脉管系统 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主要功能是物质运输,兼有免疫功能。
  7.感觉器 包括体内和体外的感受器,主要是视器和前庭蜗器,完成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
  8.神经系统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高级中枢,指挥人体各系统协调配合完成各项功能。
  9.内分泌系统 包括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主要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性腺、胰岛等,与神经系统完成对机体的调节。
  六、实验方法
  采取小组分组轮流学习,结合模型及挂图观察触摸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标本,从标本的形态、位置、毗邻、构造、血管及神经等方面观察。
  七、注意事项
  (1)形态与功能相联系,一定的形态是为功能服务的,而功能的变化又能影响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发展。
  (2)局部与整体统一,注意各系统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他部位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即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局部,借以更好的认识局部。
  (3)进化发展的观点,人类是由动物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从古猿到人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前后肢功能逐渐分化,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在人体形态上有时会出现一些变异或畸形。
  (4)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讲述知识和书本知识与尸体标本和活体观察以及必要的临床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和加深立体印象。
  (5)实验准备充分,实验前认真复习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将要实验内容的重点、难点,以便在实验时收到良好的效果。
  (6)重视解剖观察,珍惜、爱护标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异味刺激;勤动手,善观察,多动脑;注意团结协作,加强讨论总结。
  (7)实验课结束后,将实验材料整理干净,妥善保存标本,避免其干燥而影响观察;清洁实验台面;打扫实验室卫生。(沈雷)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学
  实验一 中轴骨
  【实验目的】
  掌握:椎骨的名称、位置、排列及各部椎骨的主要结构。脑颅和面颅的组成;颅底内面观三个颅窝的境界和重要结构;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熟悉:骶骨和胸骨的主要结构,中轴骨的重要体表标志。下颌骨的形态结构;颅顶面观、颅后面观、颅盖内面观、颅底外面观的重要结构;颞窝、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眶的构成、形态及孔裂;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了解:肋骨的形态、结构。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颅的重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标本 ①新鲜股骨标本、煅烧骨、脱钙骨。躯干骨:分离的椎骨标本;完整的脊柱标本;第1、2、7、11、12对肋骨;胸廓标本。②完整的颅骨标本,新生儿颅标本;分离的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经颅腔的水平切面标本,经颅正中矢状切面标本。
  2.模型 完整的脊柱模型一套;颅的放大模型。
  3.挂图 ①全身骨骼前面观,脊柱全貌,各部椎骨的形态,骶骨和尾骨。②颅前面观,新生儿颅上面观,新生儿颅侧面观。
  【实验内容】中轴骨包括椎骨、胸骨、肋和颅骨。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构成脊柱。胸椎与12对肋相连接,肋前端连胸骨,形成骨性胸廓。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接构成骨盆。颅骨有8块脑颅骨及15块面颅骨。
  1.椎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图2-1、图2-2)
  1)椎体:表面的骨密质较薄,内部充满骨松质。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2)椎弓:呈弓形,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是椎弓根。椎弓根上、下缘有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弓板上有7个突起:棘突1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2个。
  (2)颈椎
  1)颈椎一般特征:椎体小,椎孔大。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棘突短且末端分叉,关节突关节面近水平位,横突末端有前、后结节。
  2)寰椎:无椎体,无棘突,无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成。前弓后面正中有齿突凹,侧块有上、下关节面及横突孔,位于前弓中央内侧的凹陷为齿突凹,位于前弓中央外侧的为前结节,后弓中部后突的为后结节,后弓上面有横行的椎动脉沟,侧块上的上、下分别为上关节凹和下关节面,侧块上有横突孔。
  3)枢椎:由椎体向上伸出一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4)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触及,常作为椎体计数的标志。
  (3)胸椎:胸椎一般特征:椎体呈心形,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横图2-1胸椎上面观图2-2胸椎侧面观突未端前面有横突肋凹,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遮盖成叠瓦状,关节突的关节面呈冠状位。
  (4)腰椎:腰椎一般特征:椎体大,椎弓发达,棘突宽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5)骶骨: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近似倒置的三角形。底向上,尖向前下,底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为岬。骶骨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骶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骶椎椎孔连接成骶管,骶管向下开口于骶骨背面下部的骶管裂孔,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6)尾骨:由3~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2.胸骨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构成,胸骨柄上缘中份称颈静脉切迹,上缘两侧有锁切迹。柄和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肋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共12对。上7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第8~10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上位软骨,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1)肋骨:可分为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肋头,与胸椎体上的肋凹相关节。肋头后外方有肋结节,其上有关节面,与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分上、下缘和内、外面。内面下缘处一浅沟称肋沟,体的后份急转处称肋角,肋骨前端接肋软骨。
  (2)肋软骨:肋软骨连于肋骨前端。1~7对肋软骨连于胸骨,8~10对肋软骨形成肋弓,11、12对肋肋软骨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间。
  4.颅骨(1)分离颅骨标本
  1)额骨:辨认出组成额骨的三部分,额鳞、眶部和鼻部。
  2)枕骨:辨认出组成枕骨的三部分,基底部、枕鳞部和侧部。
  3)筛骨:辨认出筛骨水平板、鸡冠、筛骨垂直板、筛骨迷路、筛窦、上鼻甲和中鼻甲。
  4)蝶骨:辨认出组成蝶骨的四部分,蝶骨体、蝶骨大翼、蝶骨小翼、蝶骨翼突。蝶骨体为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其内部含有蝶窦。
  5)颞骨:辨认出组成颞骨的三部分,鳞部、岩部和鼓部。
  6)下颌骨: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在下颌体上观察其上缘的牙槽弓和牙槽、外面正中凸向前的颏隆凸、前外侧面的颏孔、里面正中的2个颏棘、颏棘下外方椭圆形的二腹肌窝构成下颌骨体下缘的下颌底。在下颌支上观察前方的冠突、后方的髁突及两突之间的下颌切迹。辨认髁突上端的下颌头、下颌颈,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为下颌角,下颌支内面中央的下颌孔,孔的前缘有伸向后上的下颌小舌。
  7)舌骨:观察舌骨中间部的舌骨体、体向后外延伸的长突舌骨大角及向上的短突舌骨小角。
  8)腭骨:辨认出腭骨水平板和腭骨垂直板。
  9)上颌骨:辨认出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及其内部的上颌窦。
  (2)颅的整体观
  1)在整体颅上辨认出23块脑颅骨各自所在的位置。
  2)颅的顶面观颅盖外面观:呈穹窿形,前窄后宽,由额鳞大部分、顶骨及枕鳞小部分借缝连接组成。观察两侧顶骨前缘与额骨之间的冠状缝、两侧顶骨之间的矢状缝、两侧顶骨后缘与枕骨结合处的人字缝。在额鳞前外份有平缓突出的额结节,颞线的一部分,矢状缝后段两侧有顶孔。颅盖内面观: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清晰可见。观察沿矢状缝走行的上矢状窦沟,前端起于额嵴,沟两侧有许多颗粒小凹。此外,还可见到浅的凹陷和枝杈状的沟,分别是脑回和脑膜动脉的压迹。
  3)颅的侧面观(图2-3):颧弓为突出于颅侧面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构成的骨弓。颅的侧面分为颧弓平面以上的颞窝和以下的颞下窝。观察颧弓根部内下方的颞下窝和关节结节,颧弓根部后方为外耳门,外耳门后下方的骨性突起为乳突。
  颞窝:首先观察颞线,其前端起自额骨的颧突,弯行经过冠状缝达顶骨侧面后份,继而转向前下,止于乳突前方,颞线即颞窝的前、上、后界。观察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呈“H”形,距颧弓中点上方约两横指的翼点。颞下窝:前界为上颌骨体,外侧界为下颌支,内侧界为翼突外侧板,下界与后界空缺。颞下窝内侧壁在上颌骨体与蝶骨翼突外侧板间的裂隙称为翼上颌裂。
  翼腭窝:将颧弓和下颌骨去掉后观察翼腭窝。首先辨认构成此窝的骨,前方为上颌骨体,后方为蝶骨翼突,内侧为腭骨垂直板。在颅的正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基本实验
第一部分 系统解剖学
第一章 系统解剖学绪论 1
第二章 运动系统 4
第一节 骨学 4
实验一 中轴骨 4
实验二 附肢骨骼 9
第二节 关节学 15
实验一 中轴骨连结 15
实验二 附肢骨连结 17
第三节 肌学 22
实验一 头颈肌和躯干肌 22
实验二 四肢肌 28
第三章 内脏学 34
第一节 内脏学总论 34
第二节 消化系统 34
第三节 呼吸系统 43
第四节 泌尿系统 50
第五节 生殖系统 55
实验一 男性生殖系统 55
实验二 女性生殖系统与乳房、会阴与腹膜 59
第四章 脉管系统 70
第一节 总论 70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71
实验一 心脏 71
实验二 动脉 77
实验三 静脉 87
第三节 淋巴系统 93
第五章 感觉器 96
第一节 感觉器总论 96
第二节 视器 96
第三节 前庭蜗器 99
第四节 其他感觉器 103
第六章 神经系统 104
第一节 神经系统总论 104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105
实验一 脊髓 105
实验二 脑干 107
实验三 小脑和间脑 113
实验四 端脑 116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121
实验一 脊神经 121
实验二 脑神经 125
实验三 内脏神经 131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34
第五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38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141
第二部分 局部解剖学
第八章 局部解剖学绪论 142
第九章 头部 146
第一节 概述 146
第二节 面部 147
第三节 颅部 151
第十章 颈部 154
第一节 概述 154
第二节 颈前区和胸锁乳突肌区 154
第三节 颈外侧区 160
第四节 颈根部 162
第十一章 胸部 164
第一节 概述 164
第二节 胸壁 165
第三节 胸膜、胸膜腔及肺 167
第四节 纵隔 168
第十二章 腹部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172
第三节 腹膜、腹膜腔及结肠上区 178
第四节 结肠下区 183
第五节 腹膜后隙 186
第十三章 盆部与会阴 190
第一节 概述 190
第二节 盆部 190
第三节 会阴 192
第十四章 脊柱区 196
第十五章 上肢 199
第一节 概述 199
第二节 腋窝 200
第三节 上肢前面 203
第四节 上肢后面 206
第五节 腕和手 208
第十六章 下肢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第二节 股前内侧区 214
第三节 小腿前外侧区与足背 217
第四节 臀区、股后区与腘窝 218
第五节 小腿后区与足底 222
第三部分 断面解剖学
第十七章 断面解剖学绪论 225
第十八章 头部 227
实验一 头部水平断面 240
实验二 头部矢状断面 242
实验三 头部冠状断面 251
第十九章 颈部 240
第二十章 胸部 242
实验一 胸部水平断面 234
实验二 胸部矢状断面 237
实验三 胸部冠状断面 240
第二十一章 腹部 251
实验一 腹部水平断面 251
实验二 腹部矢状断面 254
实验三 腹部冠状断面 258
第二十二章 盆部 261
实验一 女性盆腔水平断面 261
实验二 男性盆腔水平断面 264
第二十三章 脊柱和四肢 267
实验一 脊柱水平、矢状断面解剖 267
实验二 髋关节、膝关节断面解剖 269
第四部分 影像解剖学
实验一 消化系统X线解剖 292
实验二 消化系统断面影像解剖 295
实验三 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解剖 298
第二十八章 头部 304
实验一 颅脑X线解剖 304
实验二 颅脑断面影像解剖 306
第二篇 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 神秘的蝴蝶——与蝶骨相关的解剖 312
实验二 空、回肠动脉弓特点及活体观察 312
实验三 喉的连结及其运动 313
实验四气管切开术解剖学基础及其应用 314
实验五 股静脉穿刺术解剖基础及其应用 314
实验六 生命之源——心脏 315
实验七 心脏纤维骨骼的构成 316
实验八 心灵之窗——视器 316
实验九 眼外肌的解剖 317
实验十 生命中枢的司令部——脑干 318
实验十一 人体的高级中枢——端脑 319
实验十二 白质的“荼马古道”——内囊 320
实验十三 中枢内的“山泉”——脑室系统 320
实验十四 中枢的保护伞——脊髓和脑的被膜及血管 321
第三篇 创新性实验
实验一 腹股沟管的解剖关系 323
实验二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方案设计 323
实验三 小肠手术的处理原则及手术设计 324
实验四气管插管及插管成功的判断 325
实验五 肾的被膜、功能和肾的内部结构 325
实验六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设计 326
第四篇 虚拟实验
实验一 腰椎椎管穿刺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应用 328
实验二 心搏骤停的抢救方案设计 328
参考文献 330
附录 331
实验报告 33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