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当代中国笛子演奏理论与实践
0.00     定价 ¥ 50.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7853278
  • 作      者:
    胡帅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胡帅:创作音乐人、笛箫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作曲与笛子表演双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传播与音乐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第九批“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民阅读大会等国家重要文艺活动作曲家或音乐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竹笛文化发展协会副会长。获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中国梦”优秀作品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主要代表作品:《美美与共》《曾经如是》《日出又东方》等歌曲,《如梦之梦》《鲁纳纳之歌》《长江大合唱》等舞台与影视剧音乐创作,《上》《竹春》《故乡》等笛子独奏、重奏曲。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当代中国笛子四大宗师

当代中国笛子的起点,是以冯子存先生首次将笛子从原来在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中的伴奏功能拓展并升华为独奏形式而确定的。这一演奏形式上的重要改变使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中国笛子焕发新的时代魅力。从伴奏到独奏,从幕后到台前,这样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了笛子演奏中“表演”的占比。“表演”占比的提高使得演奏美学追求的结果发生了根本改变,其显著特征就是演奏流派的多元化。在当代中国笛子演奏历史的初期,出现了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陆春龄等四大宗师。

 冯子存(1904—1987年)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是中国笛子四大宗师之一(北派),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冯子存为当代中国笛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将笛子以独奏的形式搬上舞台,使笛子不再只是一种合奏乐器。他丰富了中国笛子的演奏形式,也开启了中国笛子发展的新篇章。 

刘管乐(1918—1990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南章村,是中国笛子四大宗师之一(北派),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以及乐器改革家。他参与研制了调音插口笛以及七孔、八孔、九孔笛,对后来笛子的发展影响深远。

 赵松庭(1924—2001年)是中国笛子四大宗师之一(南派),浙江东阳人。他是中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浙(赵)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被誉为“江南笛王”。他创作的笛曲《早晨》有意将南北派技术融合,他使笛子演奏基本功训练形成了理论化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对中国笛子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 

陆春龄(1921—2018年)是中国笛子四大宗师之一(南派或称陆派),出生在上海,是中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曾任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笛子演奏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第一位通过广播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笛子的艺术家,被国内外听众誉为“中国笛魔”。

1.当代中国笛子初期的两派论

笛界在一定时期习惯将四大宗师所演奏的内容根据地域性特点分为南北两大派,并概论北派以粗犷、豪迈、利索等为显著特点,南派以细腻、柔美、华丽等为显著特点。其实,两派论的来源是中国文化自古以长江为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概念。作为一个巨大复杂的文化实体,中国文化中的地域性差别是非常大的。区域文化划分最简单的分法是二分法,即把中国划分为南北两大块。鲁迅先生曾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林语堂更能抓住南北地区的人文差异特点,他说:“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体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 在中国传统南北区域文化背景下,数十年间中国笛子以南派、北派划分,是当代中国笛子发展初期的主流分类方式。这种分类方式的好处是,便于从宏观上理解以南方和北方区域文化为基础形成的中国笛子艺术特点,也有利于在笛子演奏发展过程中对南北方文化进行深度探究;劣处是,因南北两派不同演奏风格而产生了技术壁垒。因此,当代中国笛子发展初期的两派论已经是一种历史上的说法。当代中国笛子发展至今,除了打破南北两派的说法,也早已技术融合,迎来了流派多元的当代中国笛子新发展。

2.当代中国笛子的“传统作品”以四大宗师所创作的作品为定位

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南北两派的四大宗师,包括受四大宗师影响的笛子演奏者,将演奏特点与其所在地域的文化深度融合。例如,冯子存先生的二人台及西北民间音乐等,刘管乐先生的河北吹歌、河北梆子音乐等,赵松庭先生的婺剧音乐和江南民间音乐(特别是浙江地区民间音乐)等,陆春龄先生的江南丝竹、江南民间音乐等。四大宗师对其各自掌握的地方音乐素材进行大量创作、改编,诞生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笛子曲目。冯子存先生的经典作品《喜相逢》《五梆子》《挂红灯》等,刘管乐先生的经典作品《荫中鸟》《卖菜》《和平鸽》等,赵松庭先生的经典作品《三五七》《鹧鸪飞》《早晨》等,陆春龄先生的经典作品《欢乐歌》《行街》《鹧鸪飞》等也成为当代中国笛子演奏中的“传统作品”。之所以当代中国笛子演奏中的“传统作品”以四大宗师所创作的作品为定位,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笛子历史悠远,但以独奏形式出现,是当代中国笛子区别于传统中国笛子演奏形式的重要标识。因此,这里所指的“传统作品”并不包括中国笛子在几千年传承中以合奏形式出现的作品。二是由四大宗师创作的当代中国笛子演奏曲目几乎都具有传承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其大批作品是在传统音乐曲牌基础上完成的笛子演奏改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符合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文化传统。中国的音乐在传承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综上所述,当代中国笛子演奏中的“传统作品”以四大宗师创作的作品为定位,在各类比赛、展演,甚至是专业院团的考核中已得到普遍认可。

3.当代中国笛子四大宗师对中国笛子发展的影响

当代中国笛子四大宗师是中国笛子几千年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既是中国笛子的传承者,也是将中国笛子带入新发展时期的创新者。关于当代中国笛子四大宗师的研究是笛界各位学者重要的学术命题,本书选编了其中几篇较具代表性的文章(详见附录一、二、三、四):胡帅的《做好冯子存大师笛艺文化精神的传承—写给纪念冯子存大师诞辰115周年学术研讨会》,辛正奎、高德钦的《刘管乐—北派笛子大师》,赵晓笛的《弘扬民族音乐——笛艺大师赵松庭的艺术人生》,周林生的《龙吟凤鸣鹧鸪飞——陆春龄艺术生涯五十年掠影》。

……


展开
目录

绪  论  001

第一章 中国笛子的基本知识  007

一、中国笛子的构造 009 

二、笛子的局部名称 012 

三、笛子的指法以及笛子的调 013 

四、笛子的演奏标记 014

第二章 当代中国笛子的脉络梳理  021

一、当代中国笛子四大宗师 023 

二、“新派”开启的中国笛子新发展 026 

三、当代中国笛子的“黄金时代” 028 

四、21世纪以来的当代中国笛子 030

第三章 中国笛子演奏的基本理论  033

一、演奏姿态 035 

二、呼吸、气息、气韵 039 

三、风门与口腔空间 044

第四章 中国笛子演奏的基本训练与方法  047

一、读谱和视奏的训练与方法 049 

二、气—长音的训练与方法 056 

三、舌—吐音的训练与方法 066 

四、指—颤音的训练与方法 067

第五章 综合实践练习  069

第一阶段:基本练习曲30首 071 

第二阶段:复合练习曲20首 135 

第三阶段:演奏实践曲《春天》 177

附  录  183

附录一  做好冯子存大师笛艺文化精神的传承——写给纪念冯子存大师诞辰115周年学术研讨会 185

附录二 刘管乐——北派笛子大师 188 

附录三 弘扬民族音乐——笛艺大师赵松庭的艺术人生 198 

附录四 龙吟凤鸣鹧鸪飞——陆春龄艺术生涯五十年掠影  204 

附录五 浅谈刘森先生开创的竹笛新派 214 

附录六 相伴终生的基本功训练之我见 222

致  谢  24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