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内科护理(第3版)
0.00     定价 ¥ 79.8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55292
  • 作      者:
    殷晓敏,邓意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接临床、社区、养老机构、家庭等护理工作岗位,阐述了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学生学习后能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促进疾病康复与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向广大民众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随着内科学与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内科护理工作与其他各科护理工作的联系更紧密,指导性意义更显突出。
  一、内科护理的内容和结构
  内科护理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涉及领域广泛,覆盖了人体全生命周期各系统、各脏器疾病护理。本教材内容涵盖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以及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贴近临床,适应临床,体现高职教材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内容主要遴选了临床内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同时,为了全套教材的整体优化,避免重复,上述各系统部分专科内容归入其他专科护理教材,如理化因素所致疾病归入急救护理教材,部分肿瘤疾病如肺癌、胃癌纳入外科护理教材,传染病护理则作为独立教材编写。
  本教材共编写 9章,第 1章为绪论,讨论了内科护理的内容与结构、专业特点与发展前景、学习方法、素质要求等。第 2至第9章为各系统疾病的内科护理,基本结构为三个部分,即该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各章引言部分对该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进行简要概述。第 1节列出了该系统或该类疾病患者具有共性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并对相关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阐述。第 2节起阐述具体疾病的护理,每个疾病的编写内容在体例上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具体包括概述、护理评估、治疗要点、主要护理诊断 /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增加临床案例导入,创设护理情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最后一节为该系统疾病涉及的专科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主要介绍了常用诊疗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护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内科临床诊疗技术的相关护理。各节中增加了链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的广度。为了满足“学历证书 +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发展需求,实现课证融通,本教材融入了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的相关内容,尤其在配套的数字化课程中进行了标注。每章末,根据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内容,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增设了自测题,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本教材坚持立德树人,崇德修身,各章节有机融入了思政案例,突出新时代育人导向,以榜样力量引领学生,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本版教材在修订时特别加强了教材的立体化、信息化数字资源配套建设,以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材具备“开放性、共享性、动态性、灵活性”,保障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与适用性,以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与可持续发展。
  二、内科护理的特点与发展
  内科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整体护理的理念为指导的,教材的编写也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反映了本课程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1. 内科护理的专业特点 ①强调整体护理观。现代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内科护理教材编写中始终贯彻这一理念,从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中,以整体观认识、理解人与疾病、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以及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整体护理观,从“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②应用护理程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想要快速、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就需要一套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而护理程序正是各学科通用的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实践中的应用,是一种体现整体护理观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让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能应用护理程序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已有或潜在的护理问题,作出判断与决策,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活动,进而总结、评价护理效果,并以此循环持续改进。随着护理程序的熟练运用,这种概念框架可以逐渐融入护理人员的思维习惯中,再转化为护理工作方法。③引入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并运用证据,对服务对象实施最佳的护理。循证护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引入,有助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更是有效促进了临床护理科研的开展和内科护理学的发展,更快地提高内科护理决策水平和护理质量。
  2. 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1)社会需求变化对内科护理的影响 基于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变化对内科护理影响深远,尤其是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内科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都在不断更新变化。①疾病谱变化的影响。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些原已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如肺结核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另外出现了新发疾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这些均对内科护理带来了严峻的,甚至是全新的挑战。②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影响。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到2025年将达到2.8亿,到 2050年将超 4亿,我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与老化有关的内科疾病比例持续增高,使内科护理工作的广度与难度也日益增加,人们对内科护理需求也越来越多。③我国卫生保健和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影响。目前护理工作的范围、任务与场所呈现多元化格局,从之前的以医院临床护理为主,逐渐扩展到社区、养老机构、家庭、“互联网 +”等护理服务。这就要求内科护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教材也正是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应 21世纪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能提供护理、保健、预防、康复综合卫生服务技术技能的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对《内科护理》第 2版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与增减。
  (2)内科学的快速发展对内科护理的影响 近年来内科学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的进展,对内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腔脏器的无痛内镜检查,如支气管镜、胃镜检查、肠镜检查等,内镜既是检查工具,也可用于止血、切除息肉等治疗;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如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CTA)、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等;呼吸支持技术,如体外膜氧合( ECMO)。面对内科领域这些诊疗新技术,内科护士必须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熟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检查、治疗中与医生的配合方法,以及检查、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 三、内科护理的学习方法
  学好内科护理这门课程,不但要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能采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1. 树立现代护理理念 深入认识现代医学模式已向“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逐步形成现代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护理模式由“疾病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护理对象由“医院患者”延伸到“社区、家庭等广大群众”,以致护理内容、护理方向、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与更新。另外学习者还需适应现代护理发展,加强社会人文知识学习,以整体观认识和理解人、环境、健康、护理的相互关系,从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到健康教育,要关注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的护理需求。而内科疾病中以慢性病居多,更要关注医院之外延续护理的重要作用,搭建院内院外护理服务通道,更好地发挥整体护理、全程护理的服务作用。
  2. 理解护士角色作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而护士正是优化健康服务中的重要角色,护士角色及作用也在不断扩展与延伸,护士除了是临床患者的直接护理者外,还承担着计划者、管理者、教育者、协调者、咨询者、维护者、研究者等角色及作用。学习者首先应知晓并理解护士各类角色的内涵,如制订护理计划、患者管理、团队合作、健康指导、沟通解惑、维护患者权益、护理研究等,并在工作中贯彻实行。学习者还应全面深入学好内科护理,并培养创新意识,用科研成果来指导和促进本学科和本专业的持续发展。
  3. 加强理论实践结合 内科护理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学习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不仅是理论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紧贴临床各科的护理需求。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做一体,课前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去尝试做,课中通过情境演练、标准化患者、虚拟仿真系统等模拟做,课后通过医院见习、社区活动等拓展做。以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学生逐步提升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服务对象的多面性,在实践中还需融入人文教育、人文关怀,才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身心护理服务。
  4. 融合线上线下学习 后疫情时代,学习者要适应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思维模式,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课程学习,以助学习目标达成。本教材的修订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大数据、线上平台等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助力学生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同时,学习者也需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资源,吸收护理事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产教融合新成果,使自身持续发展。
  四、内科护士的职业素养
  健康中国战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都明确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护理工作服务于人民健康。这就对新时代护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内科护士不再只面向医院临床,还需面向社区居民、养老机构、家庭及“互联网 +”等工作领域,需要护士不断进取、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修养,适应护理学的发展。
  1. 思想道德素养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自尊、自信、自爱、自律、自强的品质,这是护士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要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护理事业,忠贞职守,有仁爱奉献精神;热爱集体,互帮互助,有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共同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诚信友善,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人,富有同理心,表现出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关爱患者,尊重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2. 专业文化素养 护理为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专业性极强的行业,而服务对象为人,因而新时代护士必须在学好基础医学的基础上,具有系统的、完整的护理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以及一定的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能力。同时还需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具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等,并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思维、表
  达能力,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解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健康问题。在护理实践中,还要注重人文实践,将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素养。
  3. 身体心理素养 内科护士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方可较好地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尤其是在值晚夜班、抢救患者等时候要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做事有条不紊,以达到良好的工作效率。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5
第1节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5
第2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 11
第3节 肺炎患者的护理 14
第4节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护理 18
第5节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 21
第6节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 26
第7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32
第8节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35
第9节 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 42
第10节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46
第11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51
第12节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53
第3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62
第1节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63
第2节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67
第3节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76
第4节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89
第5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96
第6节 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 107
第7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112
第8节 心肌疾病患者的护理 115
第9节 心包炎患者的护理 121
第10节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124
第4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134
第1节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 135
第2节 胃炎患者的护理 140
第3节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143
第4节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 148
第5节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152
第6节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156
第7节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164
第8节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169
第9节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173
第10节 消化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177
第5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185
第1节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86
第2节 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 193
第3节 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 201
第4节 肾衰竭患者的护理 205
第5节 泌尿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212
第6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220
第1节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20
第2节 贫血患者的护理 224
第3节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230
第4节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237
第5节 血液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245
第7章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251
第1节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52
第2节 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护理 255
第3节 库欣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264
第4节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266
第5节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患者的护理 274
第6节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护理 277
第7节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280
第8节 快速血糖测定技术及护理 282
第8章 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285
第1节 风湿性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85
第2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 289
第3节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293
第4节 关节腔穿刺术及护理 297
第9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300
第1节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00
第2节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 310
第3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护理 312
第4节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314
第5节 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 325
第6节 癫痫患者的护理 328
第7节 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332
主要参考文献337
参考答案33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