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高校审美教育理论与创新发展研究
0.00     定价 ¥ 8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5200738
  • 作      者:
    杨子宜,彭军,谭军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荐购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杨子宜,硕士,助理研究员,现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国插花协会理事,参与多项省级、校级课题研究,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行业协会比赛中多次荣获奖项。
  
  彭军,硕士,副教授。现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主持、参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教育传承”等多项国家、省级、校级研究课题。参与学术专著、教材的撰写。在国家、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得四川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谭军,硕士,研究员。现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主持、参与“新形势下师范生专业胜任能力培养研究”等多项国家、省级、校级课题。出版专著3部,在国家、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加强审美教育对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分析了审美教育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学科的课程体系、审美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审美教育及构建校园文化等新模式,对我国审美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本书的创作旨在推动审美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审美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可为广大审美教育工作者、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高校审美教育理论与创新发展研究》:
  二、高校审美教育的重新构建
  (一)审美教育的复苏
  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标志着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与此伴随的是思想的解放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这两者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其中包括教育领域。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审美教育开始重新焕发活力并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者的关注,这一时期的审美教育不仅回归了学校教育体系,而且在教育方针中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
  在我国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上,众多教育者与美学专家联手呼吁对审美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推进此事业,中华美学会成立了美学研究会,专注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研究。随着“七五”计划在1986年的实施,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全面实施这四方面的教育,展现了国家对审美教育的重视。此外,这一时期,人们对于审美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共识,认为审美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广大人民的共识使得审美教育在我国得以稳定发展,为后来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审美教育的回归
  19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中央和政府对学校审美教育做出新的规划。1993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由此,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1994年6月,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美育第一次被正式写入国家教育文件中,并明确指出了美育的作用和地位。最终,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三、高校审美教育的繁荣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审美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为确保高校审美教育的稳健发展,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不仅为审美教育的推进指明了方向,还为其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与政策支撑。
  (一)制定审美教育相关文件,规范高校审美教育工作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美育、艺术教育有关的文件,其中,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对高校美育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一方面,这两个文件的颁布显著提升了高校审美教育的地位。2015年之前,由于学术界对“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定义和边界存在较大争议,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多以“艺术教育”为主要表述,将其视作审美教育的关键手段和路径。这一模糊的定义导致审美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作用与地位并不明确,其深远意义也未被充分理解和重视。而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文件为这一争议画上了句号,首次明确提出“美育工作”,并为审美教育确立了清晰的方向与定位。文件明确指出,审美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更为关键的是,审美教育应当渗透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文件对高校审美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从多角度入手,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建设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美育教学改革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同时强调,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组织保障,要进一步明确高校的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并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地方统筹管理,各地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高校美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措施;切实保障美育经费,教育部和财政部通力合作,共同开展并落实好美育专项经费工作;建立健全评价监督体系,优化高校审美教育评价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现代高校美育评价制度。在文件保障、财政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审美教育体系逐渐趋于科学化、标准化,审美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审美教育工作有了更强的执行力,高校审美教育工作也趋于系统化、规范化。
  (二)教育部成立高校美育教指委,指导全国高校美育工作
  为确保高校审美教育的质量与持续性发展,首届全国高校审美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于2020年8月成立,其成员由全国各地在审美教育领域杰出的高校教授构成。该委员会的设立主要围绕几个核心任务展开工作。首先,对于高校审美教育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审美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侧重审美教育课程的构建,确保高校的审美教育内容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再次,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认知特点,提高教学效果;最后,为了保证教育质量,该委员会还对审美教育的师资队伍进行建设与培训指导,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与实践经验。更为关键的是,该委员会不仅是一个指导与研究机构,还担负着向教育部提供建设性建议与意见的职责,以确保政策制定更加贴近高校的实际情况,推动我国高校审美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审美教育概述
第一节 审美教育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高校审美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高校审美教育的演进发展历程
第四节 高校审美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当代高校审美教育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第一节 当代高校审美教育本质的双重规定性
第二节 当代高校大美育观与艺术教育
第三节 当代高校审美教育的任务
第四节 当代高校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关系

第三章 高校审美教育的课程建设
第一节 高校审美教育课程的特质与载体
第二节 高校审美教育课程建设的新思维与方法
第三节 高校审美教育课程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 高校审美教育课程建设的创新性发展

第四章 高校审美教育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
第一节 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
第二节 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育
第三节 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培育

第五章 高校生态审美教育
第一节 生态审美教育的哲学之基
第二节 高校生态审美教育的理论之源
第三节 高校生态审美教育的实践之维

第六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审美教育的融合创新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审美教育交相辉映的创新路径

第七章 高校审美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审美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第二节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审美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审美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