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先唐诗歌的议论传统
0.00     定价 ¥ 52.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640696
  • 作      者:
    程维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荐购
内容介绍
  《先唐诗歌的议论传统》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诗歌中“议论传统”的学术著作,旨在揭示诗歌中议论元素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意义。作者程维从先秦诗歌开始,梳理了从《诗经》到陶渊明、谢灵运等先唐诗人的作品中议论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填补了学界对诗歌议论传统研究的空白。 
  绪论部分,作者指出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虽被广泛研究,但议论传统却长期被忽视。通过对宋人对“以议论为诗”的批评进行反思,作者认为议论并非宋诗的独创,而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 
  第一章聚焦先秦诗歌,分析了《诗经》中“大小雅”的议论特色,揭示了其以赋、比、兴为手段的议论方式。随后探讨了楚辞中的议论语及其与先秦谣谚的联系,展现了早期诗歌中议论的多样性。 
  第二章转向汉魏诗歌,探讨了两汉诗中议论的新面貌,尤其是天马诗中的政治论述,以及建安诗歌中议论的内向化趋势。 
  第三章集中研究两晋玄言诗,分析了嵇康、阮籍等人对议论传统的演进,以及东晋玄言诗的模式化与超越性。 
  第四章以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为核心,探讨了陶诗的议论特色及其对死亡命题的思考,以及谢灵运诗歌中“玄言尾巴”的艺术表现。 
  第五章则将先唐诗歌的议论传统与严羽的“以议论为诗”批评进行对比,揭示了先唐诗歌中议论的独特生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全书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展现了中国诗歌中议论传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为理解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作者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突破了当下学术研究中对文本分析的轻视趋势,体现了学者对传统研究路径的坚守与创新。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已为学界所充分论证。叙事传统,也有不少学者对之进行了探讨。然而中国诗歌是否有议论的传统呢?中国诗歌中议论又是如何演变的?对“以议论为诗”的一味批判,是否可以检讨?议论传统对于后来者有何启发?这些问题都尚待探讨。
  对于诗中议论的关注始于宋人。从一开始,议论在诗中的作用就是被否定的。较早指摘“以议论为诗”的是宋代的张戒,其在《岁寒堂诗话》中批评宋代诗人说“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诗人之意扫地矣”,而推咏物言志作为诗歌之根本。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对于诗中议论的批评则为人所津津乐道: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后代人对严羽的这一论点有很多的同情和发挥,比如谢榛的《四溟诗话》常常以“流于议论”“涉于议论”“近于议论”作为批评诗歌的准则,又如明代屠隆在他的《文论》中说:“而宋人多好以诗议论,夫以诗议论,即奚不为文而为诗哉?”可见这种见解影响之深。
  严羽对宋人“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风尚颇不以为然,而推重前代诗人的诗歌,对陶渊明、谢灵运尤为推重,希望当代诗人要继轨前贤。然而“以议论为诗”并非发端于宋代,唐以前就早已盛行。最为醒目的当属玄言诗,不但有不少诗全诗皆为议论,且很多情形中全诗以议论为统摄。玄言诗之外,尚有许多诗作也是以议论为核心或者涵括大量议论,严羽所推崇的陶谢也不能例外。比如谢灵运的诗作常为后人讥讽有所谓“玄言的尾巴”,即诗末议论性赘句;陶渊明的诗作中也容纳众多议论语,前人于此较少留意;另如阮籍、嵇康等,甚或先秦时代之《诗经》、楚辞以及汉代之乐府和歌诗中也都有诸多的议论语存在。
  同为议论的部分,陶渊明的诗歌被古今几乎所有的诗评家们所推许和追慕,谢灵运的玄言结尾被部分人所指摘,同时被另外一部分人所褒赏,而玄言诗则被诗评家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指责。是什么样的修辞差异使其遭遇到如此天壤差距的评价;清人王夫之等反对“理语入诗”,而以其对于陶诗、谢诗之评价衡之,则亦未彻底反对诗中用理语,症结在于如何用;从先秦至于唐宋,诗中议论如何衍递,如何至宋代累积出诸多问题。回答如此种种疑问,我们试图从唐前诗歌发展史中得到启示。
  ……
展开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先秦诗与论议语 5
第一节 旨酒思柔:论《诗》中理语 6
第二节 体有因革:论楚辞中的议论语 35
第三节 继诗之德:先秦谣谚与理语 53

第二章 汉魏诗歌与议论 69
第一节 两汉诗议论的新面貌 69
第二节 礼与形的交融:天马诗中的政治论述 82
第三节 人生几何:建安诗歌的议论内向化趋势 102

第三章 两晋玄言论理诗 113
第一节 始盛玄论:嵇阮对于议论传统的演进 113
第二节 蹑等之思:东晋玄言诗的模式化与超越性 131

第四章 陶谢诗的议论艺术 145
第一节 道不空寻:陶诗的议论特色 145
第二节 大勇若怯:陶渊明对于死亡命题的巡视与凝视 164
第三节 烦恼即菩提:论谢灵运诗歌的“玄言尾巴” 177

第五章 先唐诗的议论传统与严羽的“以议论为诗” 194
第一节 先唐诗的议论传统与诗中议论的独特生态 194
第二节 论严羽、元好问对诗歌议论的建构——以“骂詈为诗”为例 202

参考文献 22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