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摩根家族传(修订版)
0.00     定价 ¥ 49.8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048200
  • 作      者:
    陈润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陈润,企业史研究专家,财经作家,北京润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人兼CEO。曾担任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特约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著有“全球商业史系列”(五卷本)、《全球商业一百年1914-2014》《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及营销方法》《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周鸿祎: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摩根家族传(修订版)》以美国金融财团——摩根家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生动、详实而严谨、客观地叙述了这一家族的传奇故事。从默默无闻来到北美的初代移民,到筚路蓝缕苦心经营的J.S.摩根;让家族企业攀上高峰影响一个时代的金融巨头J.P.摩根;继承父业开创家族财团新局面的杰克·摩根;他们的生平事迹、历史功过、个人性格,都一一展现在书中。
  《摩根家族传(修订版)》后半部分内容描述了摩根财团分裂后,摩根大通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在各自行业领域起伏发展的商业历史,从中可以一窥摩根家族传承百年的财富传奇。
展开
精彩书摘
  《摩根家族传(修订版)》:
  在约瑟夫·摩根三世肩负起纽约大火赔偿重任的同时,另一个商人也正面临着时代交付的重任。
  这个人叫乔治·皮博迪。未来,他将成为摩根家族事业的“教父”。
  皮博迪个子高大而强壮,有着清澈的蓝眼睛,脸上布满皱纹,连鬓胡子、肿眼泡,黑头发整整齐齐地梳理着,看起来宛如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这个商人过着几乎和学者一样规律的生活,这与他童年的经历有关。儿时,皮博迪家境贫困,十几岁就辍学工作,和哥哥到杂货店干活,维持寡母和几个弟妹的生计。等成年之后,他连恋爱和婚姻也无暇顾及,每天有十个小时忙于工作,即使是晚上和周末也很少休息。
  就这样,皮博迪逐渐成为马里兰州受人尊敬的海外贸易商,他在伦敦有很多客户,于是开始利用个人影响力向伦敦市场宣传“美国是最好的投资对象”,借此帮助州政府卖出更多债券。
  但1835年,皮博迪碰上了些小麻烦,他不得不踏上跨越大西洋的海轮前往伦敦。此前,美国各州政府陷入空前的债务危机,由于项目建设的热潮涌动,从铁路建设到运河开凿,再到公路的修建,都要借助各州发行的大量上市债券来获取资金。但资金投入后却暂时看不到收益,一些州开始拖欠利息,马里兰州的议员们很快也按照“民意”吵嚷起来,说必须要拖欠利息,不能让外国银行家卡住政府的脖子……
  由于债券大都在伦敦上市,马里兰州政府派出三位特派员去谈判,乔治·皮博迪就是其中一位。
  伦敦是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英镑,是国际贸易通用货币。伦敦银行家们沐浴在拿破仑战争最终获胜的光环中,巴林、罗斯柴尔德这些家族金融企业的地位高高在上,让其他普通公司难以企及。但在伦敦,人们找不到“巴林”或“罗斯柴尔德”银行的牌子,公司使用的信笺也没有笺头和标志,既不开设分部,也不招揽业务,只和特定的客户建立单线的业务关系……即使如此,各国政府的代表还是排起长队,接近银行家们,试图获得财力支持。来到伦敦之后,其他两个特派员很快败阵下来,失望返程。皮博迪却凭借手腕和关系,邀请了十几个银行家参加宴会,他为马里兰州担保说,现在只是暂时拖欠利息,并进一步巧妙地解释说,这些银行家们应该向马里兰州继续提供新贷款,才能保障他们继续偿还。最终,这些银行家们不仅没有中断贷款,反而又加拨了800万美元。
  一位英国政治家说:“皮博迪简直就是靠自己的面子借到了这笔钱。”马里兰州政府想为“这份面子”给出佣金60000美元,但皮博迪表示自己分文不取。
  这次成功,让皮博迪意识到自己在伦敦的影响力。
  1837年,没有家室的他迁居到了伦敦,开了自己的商号。这间办公室看起来相当简陋,除了几张书桌、一个红木柜台和一只保险柜之外,别无他物。但皮博迪走进了新的圈子,这个圈子里全都是卓越的商人,成员们各自做生意,同时又为其他成员的生意提供资助,他们是无形的银行,没有存折、出纳和账户,却做金融业务,包括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再向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豪门贵族发放贷款。
  虽然搬到了伦敦,但皮博迪依然保持着爱国者形象。他宣称自己的公司是“美国商号”,并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人驻伦敦”的代言人。他曾经一周内宴请了80位来访的美国人,-然后带着其中35人去观赏歌剧,丝毫不在意老式贵族们对这些美国暴发户们的鄙视和不满。
  可惜,美国却没有给予这位爱国者应有的回报。尽管皮博迪四处演说,宣扬美国经济的大好前景,但未来的十几年中,美国各州政府的债券价值一路狂跌,每美元债券跌到50美分,不少州政府始终拖欠债务不愿归还。这导致美国形象在整个欧洲的投资界大为受损,被痛骂成流氓、骗子和忘恩负义之徒。
  当马里兰州此后又一次开始拖欠利息时,《泰晤士报》毫不客气地评论说,虽然皮博迪是“最清白的美国绅士”,但是改革俱乐部还是曾经投票拒绝他加入,毕竟他是一个“拒付债务的国家的公民”。皮博迪很沮丧,他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写道,希望有一天在欧洲承认自己是美国人时,能够不必为国家的品行感到脸红。
  为挽回信誉,皮博迪自设基金,用于加强在马里兰州的还债宣传,从议员到政府官员,他都一一给钱拉拢,馈赠名单中还有那些知名牧师,请他们在布道时宣讲尊重合同是神的意志。
  努力终见成效,赞成偿还债务的辉格党入主州政府,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开始重新还款,皮博迪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到19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终于走出了萧条时期,相比之下,革命火焰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动荡的时局让人们更看重美国债券和股票。皮博迪终于为祖国而自豪,他在伦敦社交界变得更加活跃。
  皮博迪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他为不同的交易提供融资贷款,他和中国进行丝绸贸易,又把铁轨出口到美国去,到19世纪50年代时,皮博迪已经积攒了将近2000万美元的个人财富。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的金融巨头,个人每年的花费只有3000美元,吝啬到不愿意给自己买一辆马车,曾经有人见过他在寒冷冬雨中站在街头等票价一便士的公共马车,足足等了20分钟。还有人传说,皮博迪每天中午在办公桌旁吃过午餐后,派勤杂工去买苹果,他给勤杂工两个便士,找回的零钱是半便士,但他每次还都要将零钱“残忍”地要回去,从不会慷慨地作为小费付给望眼欲穿的勤杂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家族的崛起(1780年-1835年)
起之于野
左右逢源的咖啡馆馆主
一把火烧出大生意
皮博迪是个好教父

第二章 进军欧洲(1835年-1857年)
“富二代”也得自力更生
遗产在手闯天下
波士顿的新家族
敢查皮博迪的账本
金融新星,冉冉升起

第三章 父子联手(1857年-1867年)
少年心事当孥云
游学经历
从公司新人做起
身陷步枪丑闻
公司草创
高抛低吸,黄金操盘手
再见丑闻,你好新家族

第四章 浴血奋战(1867年-1876年)
大战“华尔街之鬼”
拉了卡内基一把
普法战争,谁才是大赢家
进军华尔街
推倒“白须帝王”的宝座
金融风暴中的磐石

第五章 黄金时代(1876年-1895年)
为美国军队付薪水
资本点亮了电灯
中央铁路易主
以摩根之名仲裁
铁路行业的新霸主

第六章 王者摩根(1895年-1913年)
蔓延,操纵资本之手
打响了“金本位”保卫战
史上最大托拉斯
北方证券,突袭和反突袭
与罗斯福总统较量
拯救者摩根
世间再无J.P.摩根
……

第七章 王位传承(1914年-1929年)
第八章 跌入低谷(1929年-1933年)
第九章 新希望(1934年-1943年)
第十章 家族隐退(1951年-1973年)
第十一章 变革年代(1973年-1989年)
第十二章 逃出生天(1990年-2006年)
第十三章 新世纪(2006年-2015年)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