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非遗视域下印染设计与技术研究
0.00     定价 ¥ 7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067703
  • 作      者:
    张丽,崔亮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张丽,女,1985年10月出生,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现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研究方向主要为工艺美术大类的印染设计、工艺品设计等。曾荣获“阳光·2009——迎建国60周年辽宁省十七所院校教师美术作品展”金奖,“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第二届辽宁省艺术设计作品展》铜奖等奖项。

  崔亮,男,1981年8月出生,泰国马哈沙拉堪大学文化科学学院文学硕士,软科学副研究员。绘画功底深厚,著有《21世纪中国美术家.崔亮》一书,其绘画及美术评论作品曾多次在美术教育类刊物上发表。
展开
内容介绍
  《非遗视域下印染设计与技术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对印染设计及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挖掘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印染文化遗产,推动印染技艺转型与创新,并为相关领域的学者、设计师和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同时,《非遗视域下印染设计与技术研究》深入剖析了印染技艺的非遗价值,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技艺,让读者认识到印染艺术的重要性。此外,书中对我国印染艺术的历史沿革、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印染工艺类型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印染艺术的发展脉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范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无形承载物。它涵盖了语言、技艺、仪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与传承的成果。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保护与传承不仅关乎文化的延续,更关乎人类多样性的保持。印染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其概念与范畴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非遗保护的意义,推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活态传承的象征,体现了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创造力与智慧。其定义不仅限于技艺的本身,更涵盖了技艺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探讨,可以深入理解其在文化认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揭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一、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社会各个阶段创造力与智慧的结晶。从广义上看,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那些可以以实体形式保存的文物、建筑、历史遗迹等,它们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水平。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活态的文化表现形式,涵盖了技艺、语言、仪式、传统表演等,它们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延续。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方式、保护重点上存在显著差异。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赖于实体保存,其保护重点在于物理结构的维护和修复,确保其能够在时间长河中保存完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更多地依赖于人的记忆和情感传递,其保护重点在于技艺传承的活态性和延续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通过特定人群的不断实践与教学来实现传承,这使得其保护工作更加复杂且具挑战性。
  文化遗产的分类不仅基于形式和表现手段,还涉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表达的一部分,往往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它们不仅是历史记忆的承载,更是当代社会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传统节庆活动、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情感价值,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激发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在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上也表现出独特的差异性。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具有地域性特点,反映了特定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工艺水平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更具动态性,其表现形式和内容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调整与发展。以印染工艺为例,不同地域的印染工艺由于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艺风格和图案设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范畴 001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内涵 001
一、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 002
二、非遗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 005
三、非遗与现代文化的互动关系 010
第二节 非遗保护的国际与国内政策 013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保护框架 014
二、中国非遗保护的政策演变 018
三、政策实施中的挑战与实践案例 023
第三节 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025
一、技艺传承中的家庭与社区角色 026
二、现代环境下的技艺创新与发展 029
三、传统技艺的数字化记录与保护 033
本章小结 038

第二章 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的历史与发展 039
第一节 中国印染工艺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039
一、古代印染工艺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040
二、唐宋时期的印染工艺繁荣 044
三、明清时期的工艺精进与社会影响 048
第二节 不同地区的印染工艺特色 053
一、江南地区的蓝印花布工艺 053
二、贵州蜡染的民族特色 058
三、西北地区的扎染工艺与文化符号 061
第三节 重要的印染工艺类型及其发展 065
一、蜡染 066
二、扎染 077
三、蓝印花布 083
四、其他传统印染工艺 091
本章小结 096

第三章 非遗印染工艺的材料与工艺研究 097
第一节 印染材料的选择与特性 097
一、天然纤维材料的适用性 098
二、植物染料的色彩特点 102
三、矿物染料在印染中的应用探索 105
第二节 传统印染工艺的流程 109
一、制坯与打底的准备工作 109
二、染色过程中的温度与时间控制 113
三、不同工艺流程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117
第三节 传统印染工艺中天然染料的运用 121
一、植物染料的获取与加工 122
二、天然染料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 125
三、天然染料在现代设计中的再利用 130
第四节 工艺与设计的互动关系 134
一、工艺对设计风格的影响 134
二、设计创意在工艺中的实现 139
三、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相互融合 144
本章小结 148

第四章 非遗印染工艺的图案设计与美学特征 149

第五章 传统印染工艺的现代转型与创新 197

第六章 非遗印染工艺的文化价值与传承 238

第七章 非遗印染工艺的国际传播与影响 28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