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随波逐流:日本企业与失去的三十年
0.00     定价 ¥ 6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1776277
  • 作      者:
    [日]伊丹敬之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荐购
编辑推荐
一部基于统计数据,从经营角度分析的日本企 业史。 “企业不增长,经济增长便无从谈起。” 经济政策并不能带来产出,实际的 GDP 要靠 企业来实现。 比起宏观经济通缩与漫长的衰退,更可怕的是 企业开始不思进取。 在失去的三十年中,很多日本企业开始随波逐 流地投向美式经营策略,注重股东权益分红,而 不再关注企业的长期增长与人才培养。 最终,这种态度让很多日本企业成了“忘记如 何歌唱的金丝雀”。 但是即便是在失去的三十年,日本企业中也不 乏坚持创新精神与人本主义的另类,比如基恩士。 这些企业的厚积薄发,为日本未来走出失去的 三十年带来了希望。
展开
作者简介
一桥大学名誉教授、前日本国际大学校长
1945年出生于爱知县丰桥市。一桥大学商学部毕业。卡内基梅隆大学经营研究生院博士课程结业(Ph.D.)。历任一桥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教授、东京理科大学研究生院创新研究科教授。2017年至2023年担任日本国际大学校长。2005年11月获得紫绶奖章。2023年10月,被评为经营学领域第一位文化功臣。他也是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伊丹敬之三要素”的提出者。

主要著作有《日本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共著,获得日经·经济图书文化奖)、《日本型公司治理》(日本经济新闻社)、《经营战略的逻辑〈第4版〉、《中二层原理》、《经营学是什么》(日本经济新闻出版)、《场的逻辑与管理》、《看经营的眼睛》、《看经济的眼睛》有《凭直觉用构思逻辑验证哲学跳跃》(东洋经济新报社)、《人本主义企业》(筑摩书房)、《本田宗一郎》(明尼尔瓦书房)、《引领高度成长的男人》(PHP研究所)。

其他社会任职,中部电力顾问委员会常委,三菱丽阳株式会社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小企业政策委员会成员,建立大学理事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会,纺织工业协会委员会,产业结构审议会专责委员会,松下国际基金会审查众议员,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理事,NPO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协会顾问,信息和通信技术国际竞争力委员会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一部基于统计数据,从经营角度分析的日本企业50年历史。 “企业不增长,经济增长便无从谈起” 本书认为以往对于失去的三十年的批判都集中在宏观经济与政策上,但是实现一国经济增长的根基始终应当是企业。作者认为日本企业浪费了过去三十年,从现实数据来看,当下日本的大中企业的分红比例居然超过了设备投资比例,日本企业在现实的经济低迷中畏缩不前,随波逐流。而在经营管理思想上,日本盲目追求美国公司的治理模式,忘记了自身优秀的人本主义的经营思想,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居然成为了“忘记该如何唱歌的金丝雀”。 同时作者也回顾了几十年来日本经济发展与日本企业的变化,将过去五十年分为四个时期,并分别讨论了这四个时期的经济环境与日本企业的表现。 1975年-1990年(平稳增长期到泡沫崩溃前夜) 1991年-2001年(泡沫崩溃后与日本银行体系的重组) 2002年-2008年(银行体系重组后,到次贷危机) 2009年-2021年(次贷危机之后的日本企业中期回复) 作者梳理了这四个阶段中日本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检讨了日本企业为何会沦落到不去投资,不敢冒险,过分追求股东权益的“不思进取”的状态。 在宏观经济影响之外,作者认为美国的股东激进主义思想与股东主权论等思想,也让日本企业在漫长的三十年低迷中迷失了自己。他提出日本特有的经营思路就是员工主权思想与人本主义,而抛弃了这些思想,也是日本企业迷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以基恩士为例,探讨了员工主权理论与人本主义在今日日本的回归。
展开
目录
│目  录│

序 言?日本企业经营中的种种弊端?
第1章 随波逐流的示意图1
通常情况下日本企业即使不景气也不轻易裁员2
劳动生产率微增,但设备投资增长停滞7
四个时期中投资与生产率的联动关系11
利润率却有所提升15
越积越多的自有资本与手头流动性19
泡沫破裂对经济造成的冲击23
泡沫破裂留下的心理创伤与日本企业的随波逐流26
泡沫经济后的金融危机与银行系统的大重组28
次贷危机带来的二次冲击31
大企业仍在不断增加分红35
第2章 重大战略失误—过度限制投资41
对三类投资的过度限制42
过度限制设备投资46
现金流未被充分利用,设备投资遭到限制50
银行系统功能失调?53
过度限制海外投资55
日本企业全球化的滞后59
被汇率牵着鼻子走的30年62
海外派遣人才的匮乏66
对人才投资的过度限制70
数字人才投资显著落后75
第3章 资金流向了股票分红83
限制投资省下来的钱去了哪里84
现金流流向了何方88
分析附加值分配的意义93
日本企业的附加值分配模式96
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附加值分配上的显著差异100
银行作为资金提供者的存在感极低106
为何大企业对股东的分红变得如此之多109
政府主导的公司治理改革与激进投资者的动向113
股市作为融资平台并未充分发挥作用117
被空气支配的行为?120
第4章 限制投资和重视分红所导致的恶性循环123
限制设备投资带来的直接冲击:资本逻辑124
即便限制设备投资,利润率也能提高?129
限制海外投资和人才投资带来的直接冲击130
重视分红所引发的恶性循环135
人才逻辑下限制投资的负面影响139
限制投资的受害者—日本半导体产业142
次贷危机后,日本企业开始陷入恶性循环145
日本是最大的受害者,次贷危机让日本坠入地狱148
缺乏自信的企业经营者只好向员工“撒娇”153
第5章 放弃员工主权开始随波逐流的日本企业159
何谓放弃员工主权开始随波逐流160
隐藏在股份制公司中的根本矛盾165
股东主权是二层,而员工主权是一层和二层
?之间的夹层?170
员工参与治理的正当性174
德国与日本:两种不同的“员工主权夹层”178
员工主权的经济合理性:公平性184
员工主权的经济合理性:组织效率187
“员工主权夹层”的陷阱190
第6章 基恩士凭借员工主权的经营模式取得长足发展195
尚未跨过卢比孔河的日本企业196
基恩士—惊人的成长势头与卓越的经营效率201
基恩士的员工主权经营205
公司治理改革的差等生?211
公司内部的管理原则215
基恩士的人本主义经营:分散分配220
基恩士的人本主义经营:共同体式的市场交易223
双重结构并行的困难227
第7章 停止原则的随波逐流,开始大规模投资231
坚持原则的基恩士—“野生的梭子鱼”232
为什么会发生原则的随波逐流236
造成原则随波逐流的土壤和压力240
将限制投资扭转为优势246
通过扩大投资激活人才逻辑251
数字投资的目标是与传统相结合254
终 章 忘了歌唱的金丝雀259
日本企业遗忘的乐章259
建立对员工主权的保障机制263
日本的巨大潜力:高质量的社会268
日本的巨大潜力:高质量的微观经济272
对经营者的期待276
后 记 28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